黄渤成名之后,曾经讲过一个十分扎心的故事。他原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歌手,奈何时乖命蹇,机缘巧合才成为了演员。成名之前,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没有一个人真正在乎过他……

有一段时期,黄渤过得十分落魄,朋友们非但不安慰,反而集体嘲讽和轻视,亲戚熟人也像避开瘟神一样,纷纷离他而去。在他们看来,黄渤烂泥扶不上墙,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人。

那种经历让黄渤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人情冷暖,四面楚歌”。但当黄渤有了名气,那群人又陆陆续续换了一副面孔回来。他们整日围着黄渤转、嘘寒问暖,甚至愿意花上一个月的工资请黄渤吃一顿饭……

一些人,自己明明是个弱者,却极度轻视弱者,崇拜强者。仿佛往强者身上蹭一蹭,自己的社会地位立马能够得到升华。这似曾相似的一幕,不知道多少人同莫言一样经历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言曾写过一篇有关“吃”的杂文。文章寥寥数百字,将一些人丑恶的嘴脸刻画得淋淋尽致。

众所周知,文学的门槛很低,这也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十分激烈。根据统计,注册过的“文字工作者”有数千万之多,但仅仅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能够“获利”。而其中的大部分利润又掌握在前面少数几个人手中。余下的写手,月收入只有几百元左右,只能勉强购买几斤猪肉。

相对于这类文字工作者,莫言无疑称得上佼佼者,但这是他成名之后的事。成名之前,莫言也曾为了生活低眉顺眼,四处巴结他人。

有一次,莫言请人去大饭店吃饭。平时,莫言根本舍不得来如此高档的饭店。为了掩饰自己怯生,给自己在大人物面前留下个好印象。尽管馋得流口水,但莫言仍然故作优雅,小口小口地吃。见过大世面的大人物,自然不会在乎一桌子饭菜,他们每道菜只是尝尝。饭局结束,一大桌子菜几乎没有怎么动过。这时,有人站起来十分不满地指责莫言铺张浪费。莫言被人说得一愣一愣的,只能咽下嘴里的食物起身赔笑。

有了这次惨重的经历,莫言汲取了教训。第二次吃饭时,他开始狼吞虎咽。这时,还是开始那个人站了起来,指责莫言“吃无吃香,吃不得一亏,总想把自己花的钱吃回去……”

莫言一听,一瞬间清醒。那人并不是在乎莫言浪费和吃相的问题,而是看到莫言身份卑微想要刁难一番,以展示自己同莫言之间的不同。

后来,莫言一不小心成名,身份直接飞跃了好几个层次。

还是饭局,还是那个人,莫言在十里路上便看到了他的笑脸。一见面,那人激动地走上前握住莫言的手,搂着莫言的背,将他扶上了主座。仿佛过去发生的一切全部已经烟消云散了。

同样一个人,莫言还是那个莫言。身份一变,一些人的态度也跟着变了,就像《变色龙》中的主人公一般。一些人整日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并不在乎道德。他们所在乎的,仅仅只是人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一些人正是靠着厚厚的面皮,玩转于社会。

有人告诉我:你见到的旁人满是恶意,那是因为你不够优秀。你一旦优秀了,身边的人必定全是好人。我反驳他:即便你优秀了,那些好人兴许并不是什么好人,他们有可能就是当初那群瞧不起你的人。因为他们的存在,弱者才看到了满满的恶意。

正如莫言先生在《谈吃》中表达的一样: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身边的人一瞬间全部变好了,并不是他们良心发现,而是你发达了。他们并不是什么好人,只是一群戴着面具的谄媚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