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公布了最新一期的国内大学排名,经过多年的角逐,排在前十的,全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学校,只不过名次略有调整。老牌大学可以说是位次稳固。

比如在刚出炉的榜单里,浙江大学排在第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在第七,而西安交通大学则首次进入前十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体来看,榜单前一百名绝大多数都是双一流大学,实力也是得到了多种排名的验证。不过这份软科排名还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这次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1.老牌名校占据榜单前十,名次升降角逐激烈

在软科主榜上,清北凭借自身超群的综合实力位于榜单前两名。而且清华作为一所理工高校,常年来一直力压北大这所综合大学。

当然,如果仔细对比两所高校得分的话,就会发现清华也不是全面超过北大。比如在师资结构,特别是人才规模上,清华就不如综合类院校来得全面。

排名第三的浙大也是在季军的位子上坐了很长时间了,在之前的一些学科评估排行榜上更是超越清北的存在,这一点在榜单的科学研究上也很好地反映出来。

作为教育资源并不充足的浙江,能够培养出这样一所综合高校也实属不易。不过浙大现在仍然属于偏科高校,在文史经管方面有所欠缺,有待后续补足。

接下来是上交大和复旦两所上海高校,它们中间夹着个南大,这次以微弱的优势超越复旦,位列第五,这应该归功于学校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王牌专业偏向文科,南大学生比起复旦更愿意考研读博。这就使得南大平均学历要高于复旦,得分自然也更高。

排在第七的中科大相信不用做太多介绍,事实上在浙大发展起来之前,中科大一直被誉为小清华。虽然地理位置一般,但学校积淀还在,发展前景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八和第九是湖北的两所高校,华科和武大,其中武大在这些年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虽然它也是老牌985,但人们记住的只有学校的樱花。

但随着学校在测绘,医学,软件工程的全面崛起,武大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大有挑战清北复交的趋势。

2.新一线城市高校发展迅猛,特色专业拉动整体排名

对比以前的榜单,新排名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多意外。如果排除第一梯队,将目光放在后面的位次时,情况就变得有趣起来。

比如作为西北第一校,西交大在今年首次进入十强。这不仅为兄弟院校做了榜样,同时表明新一线城市的教育实力在不断增长。

实际上西交大的实力非常强劲,在上一次的排名中也是惜败给中山大学。这回终于把握机会,成功跻身第一梯队。

作为上交大的分身,西交大在学术水平上自然是没话说。学校的电气和机械都是王牌专业,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理工学科。

还有作为特色专业的能源动力,也获得了A+的学科评估成绩。加上国家支持发展新能源产业,当地又有相应的研究所,西交大的能力可以说是水涨船高。

同样作为新一线城市高校,位于成都的川大在本次排名中也比较靠前。虽然人们都说这是川大医学院的功劳,但学校其它方面也很不错。

比如川大的文史方面就比西交大要好一些,学校设有专门的基础人才基地,负责对优秀学生进行拓展和拔高。

经管方面川大做得也很不错,虽然A-的成绩比起西交大是不太行,但在西南地区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还有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本次排在第31名。连东北大学这样的全国最大高校,都只能排在它后面,对特色院校来说是相当可以了。

学校的王牌强项自然是电气相关,不过更偏向于软件控制。同为电气强校的西电则是在硬件方面表现突出,这次排名也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各领域的领头羊大学地位稳固,合作类办学表现可圈可点

虽然现在大学排名都讲究一个综合实力,但对于学生而言,有时候好专业要排在好学校前面,这时特色院校就显得非常重要要。

比如前面提到的电子科大,虽然综合排名没有进第一梯队,但就单科成绩而言,它是不输清北的存在。

又比如在财经类高校排行榜中,虽然北大也有金融专业,但论财经综合实力是不如专业院校的,这也是为什么上海财经大学成为该榜榜首。

第二,第三则是大家熟悉的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两财一贸的地位在金融领域是不可撼动的。

同理,在政法类高校中,第一也不是大家熟悉的人大,而是中国政法大学。至于后面的华东政法和西南政法,基本上属于综合排行榜中游院校。

榜单里还包括合作类办学,它们的表现也非常不错。六所大学有三所在前一百,香港中文大学更是冲进了前五十。

学校本部位于香港,本次参评的则是与深圳大学合办的。不过除了地理位置不同外,二者执行的教学模式是完全相同的。

在港中大,文科专业应该说是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像传媒,社会学甚至工商管理,都有很多大牛执教。

不过从研究成果来看,港中大的理工却要高出一头。学校的数学专业被誉为亚洲顶尖,像化工,计算机等领域也有几位院士,可以说是一所综合类学校。

当然,港中大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多是因为它开放的国际交流环境。学生基本上都是流入国内外著名企业,拔高了学校的平均水平。

大学排名每年都会有变动,而且榜单的评选也有不同维度。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这份排行榜可以参考,但也不必尽信。

在填报志愿时,大家还是更应该结合自己想报考的专业以及就业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出现入学热门,但工作不理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