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春霞

岁末传佳音!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今年粮食基本盘不负众望。在今年的基础上,明年各项惠农政策若能继续发力,全年粮食有望实现1.4万亿斤的目标。”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预测道。

粮食增产有助于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粮食作为农业的“压舱石”,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意义重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不仅可以降低我们的进口压力,还可以防止国际粮价大幅度上涨对国内的传导。此外,也有助于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对本报记者分析说,今年粮食再创新高,表明我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同时,也表明我国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初步建成和完善,符合我国粮食生产实际。这也说明,我国农业常态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措施积极有效,积累的经验对我们以后应对类似的公共事件有借鉴意义。

密集惠农政策促粮食稳产增收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球粮价日趋高企,再创近10年来新高的情况下,我国却保持粮丰价稳。受访专家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各级领导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以及多项惠农政策密集出台所发挥的作用。

“首先是我国高层领导高瞻远瞩,重视粮食生产力度空前。”李国祥表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都强调党政同责,发挥农业“压舱石”的作用,这是重大方向。

其次是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特别大。今年6月,面对化肥等农资涨价,中央一次性增加200亿元补贴种粮农民。同时,针对河南等地发生极端暴雨天气农作物被毁掉等情况,国家又及时下拨救助资金,恢复农业生产。

还有,通过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等政策确保种植户种粮收益,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通过多项政策措施解决农民粮食生产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政府重视农业,一揽子惠农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加之粮食市场行情好,特别是玉米价格高,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李国祥说,今年很多地方抛荒地复垦,也确保了粮食种植面积只能增不能减目标的实现。

“从国内出台的多项稳粮保价政策措施实际效果来看,两区划定、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针对生产资料涨幅较大一次性发放补贴、最低粮食收购价、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效果明显,这对稳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也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姜文来分析说。

明年粮食有望实现1.4万亿斤目标

受访专家认为,我国作为有14余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时刻不能放松。在今年连续实现7年稳产的基础上,明年各项惠农政策若能继续发力,在不受特大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下,全年粮食或有望突破1.4万亿斤目标。

李国祥分析表示,一是从国家重视层面来看,面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力求稳字当头,而粮食丰收是“压舱石”对稳定至关重要。明年国家会更加重视粮食生产,会进一步强化党政同责,把责任压实,并强化考核。

二是从政策层面来看,还会继续发挥惠农政策的保障作用。同时,粮食主产县所有的农业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要全覆盖。明年农民种粮只赚不亏,若遇极端灾害天气,保险公司有赔偿。

三是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来看,政府重视农业,一揽子惠农政策刺激,加之粮食市场行情好,特别是玉米价格高,小麦的价格也不错,这会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李国祥预估,明年播种面积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基于现有的资源和农业技术禀赋,若没有特大自然灾害,明年粮食确保1.3万亿斤应该没有问题,预计会努力增到1.4万亿斤目标。

在姜文来看来,保持粮食产量稳定是国家长期目标。粮食“压舱石”作用只能增加不能减弱。预计明年粮食生产目标保持1.3万亿斤以上可能性较大。国家将继续维持这个目标,但实际上会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