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

陕西考古又双叒叕

有新发现了!

12月9日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召开的

“咸阳洪渎原墓葬考古新发现”

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陕西考古发现迄今中国最早金铜佛像!

对佛教文化的传入及中国化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据悉,今年5月,考古人员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街道成任村东南发掘了一处东汉家族墓地,墓地的主人应为东汉的中级官员或地主,具有一定的家族势力和经济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墓地出土的2尊佛像,系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金铜佛像,对于佛教文化的传入及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处家族墓地中的6座墓葬形制规模相近,坐西向东,南北并列分布,间距15米至20米,均为斜坡墓道洞室墓。”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李明介绍,2尊金铜佛像出土于编号M3015的墓葬。

一件为释迦牟尼立像

通高10.5厘米,小肉髻,顶部较平,身穿通肩袈裟,衣纹从左肩向右肩呈放射状分布,衣纹波谷在右胸和右臂之间,左手屈肘上举,持袈裟一角,右手上举施无畏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件为铜五尊佛像

呈片状,通高15.8厘米、宽6.4厘米,正面浮雕坐佛五尊,小肉髻,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双手作禅定印,屈肘部分可见圆土棱状衣纹,身后有桃形首光与背光。佛像的肉髻、面相、着衣方式、衣纹等都具有典型的犍陀罗造像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材质分析的初步结果显示,2尊佛像均为铜锡铅合金,制作工艺为范铸。这批东汉墓的随葬器物以陶器和釉陶器为主,另有少量铜器、铅马具等。

陶器

有罐、壶、瓶,案、盘、耳杯、勺,井、仓、灶等;陶动物有鸡、鸭、狗、猪。铜器主要是铜钱、铜镜、弩机、削等。李明说,编号M3019的墓葬出土一件朱书陶罐,铭文纪年为“延熹元年十一月廿四日”(158年),可以作为这处家族墓地下葬时间的标尺。墓地的主人应系邻近东汉安陵县或长安县的中级官员或地主,具有一定的家族势力或经济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延熹元年上距佛教传入中国还不足一百年,之前普遍认为这一时期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已出现佛教形象元素,但均是依附于摇钱树、魂瓶、建筑等的装饰图案和部件,而独立的、体现宗教信仰意义的佛像到十六国时期才出现。经专家研判认定,该处东汉家族墓地出土的2尊佛像,系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金铜佛像。根据佛像的造型特征、制作工艺分析和金属成分检测的初步结果,可以认定系本土制作的具有犍陀罗风格的金铜佛像,对佛教文化的传入及中国化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焕发出东西方文化交融之美的犍陀罗艺术

古代犍陀罗地区位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印度河西岸,在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谷地、斯瓦特以及阿富汗东部一带。因地处印度和西亚交界处,历史上曾被希腊、波斯、印度等多民族政权统治。

犍陀罗,被称为“佛像的故乡”,是佛教的飞翔之地,公元2至3世纪,佛教在犍陀罗获得了革命性的发展和再造,达到鼎盛。犍陀罗佛教艺术吸纳了大量不同文明的符号、理念,造就了其世界主义的面貌和特征。后来在东亚文明中呈现出来的佛像、菩萨像、佛教视觉艺术作品,都深深打上了它的烙印。随着古代陆地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产生于古印度的佛教和产生于犍陀罗地区的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历史融合和淬炼中与中华文明相结合,焕发出东西方文化交融之美。

来源/三秦都市报 记者 赵争耀 李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