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8日,印度空军一架Mi17V5军用运输直升机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坠毁,事故已经造成包括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Bipin Rawat)在内的13人死亡,目前唯一幸存的是一位战斗机飞行员Varun Singh上尉,他曾因在2020年挽救了一架出故障的LCA“光辉”战斗机而获得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i17V5直升机是俄罗斯喀山直升机公司生产的一款中型运输直升机,配备了TV-17VM涡轴发动机,驾驶室和重要部位安装了装甲防护,此外还配备了对抗肩扛式导弹的自卫系统。Mi17V5配备了比较先进的航电设备,玻璃化驾驶舱配备了4个多功能显示器、气象雷达、新的PKV-8自动驾驶系统,印度定制的Mi17V5直升机还集成了KNEI-8航空电子设备套件,包括导航、信息显示和提升系统。它最大起飞重量13,000kg和最大有效载荷4,000kg。

2008年,印度从俄罗斯引进了80架Mi17V5直升机用于军事运输、人道主义救援和救灾任务,后来订单增加到151架。第一批Mi17V5于2011年9月抵达印度。2012年2月,Mi17V5正式装备印度空军,该机的装备增强了印度向高海拔地区运送部队和物资的能力。 Mi17V5自从装备印度以来,至少已经发生了7次以上事故,造成了多人伤亡。直升机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用途,高速旋转的旋翼让直升机驾驶员实现空中弹射的难度比较大,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罗斯的Ka50系列才具备这种能力。而其他的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都只能依靠自身的抗坠毁能力来提高自身坠毁时的生存率。

直升机的抗坠毁能力一方面是通过起落架系统和机体结构的吸能,另一方面就是抗坠毁燃油系统可以在直升机坠毁时防止燃油泄漏起火,保证人员安全。

说到直升机的抗坠毁能力,美国的黑鹰直升机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型号。美军在研制黑鹰直升机之初就对抗坠毁设计提出了要求在垂直接地速度12.8m/s条件下的所有坠毁事故中乘员具有95%的生存概率。

在发生坠机时,坠机的撞击能力最主要是依靠起落架系统吸收,黑鹰直升机起落架首创性地采用了两级油液缓冲支柱吸收动能。正常着陆时,仅下方支柱发挥作用;坠机时下方支柱达到收缩极限后会解除对上方支柱的锁定,两者相继吸收坠地动能。

即使是黑鹰直升机,也不能单单依靠起落架和机身结构达到美国陆军的要求,这就要求使用抗坠毁座椅,这是乘员生命安全的最后的保障(这里不考虑弹射座椅,只说抗坠毁吸能座椅)。抗坠毁座椅利用缓冲装置吸收座椅从机身接收到的冲击能量和过载,将传递到乘员身上的过载降到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的安全。黑鹰直升机的正副驾驶员座椅含有双重支柱,能在12英寸收缩距离内将飞行员所受过载控制在14.5,而士兵座椅后部连接于机舱天花板的缠线式能量吸收装置,同样可在10英寸的收缩距离内将过载控制在14.5以内。

以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次印度Mi17V5坠毁的报道来看,伤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飞机燃烧造成的,虽然,据报道,Mi17V5也使用了自封闭油箱填充聚氨酯泡沫的措施,但是事实证明这也是不足够的。直升机燃油系统的抗坠毁设计要从油箱、附件、管路和连接形式进行设计。特别是对于Mi17这类直升机,油箱设置在机身下部,坠毁时油箱结构容易被破坏。而像黑鹰直升机,燃油箱在乘员舱后面,而CH-53则将油箱设置在机身两侧。

黑鹰直升机除了采用抗坠毁油箱,还采用了自封闭阀、吸入式供油系统,使坠机后油箱泄露起火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其军标要求对油箱的抗坠毁性能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即注满水到正常容量从65英尺高处自由下落不能有任何泄露。同时,黑鹰上所有柔性油管均有自封闭功能,油管的布线也完全避开机身侧面与底部这些在坠机中最容易严重受损的部分。

Mi17运输直升机也是我军的一款主力运输直升机,由于其设计的年代和思想的限制,导致其抗坠毁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军自从1989年开始使用黑鹰直升机,具有丰富的使用黑鹰直升机的经验,能够充分地了解黑鹰直升机的优秀设计。目前,我国的新型号直升机在设计时已将抗坠毁设计思想贯彻到型号设计中,以Z20为代表的新一代直升机必将极大的提高安全性能,希望这些新一代直升机能够尽快装备全军,为强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