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建于公元三世纪,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2000多年来,仍控制着岷江的水流,灌溉着成都平原肥沃的农田,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着大门往里走,这个喷泉里的东西,叫“卧铁”。

介绍说: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相传李冰建都江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简单总结下吧:就是古代用于水利工程的某种衡量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路两边,喷水的龙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造得像个公园,花团锦簇。十月的都江堰温度还很适宜,各种花都开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杏染上那么一点点秋意,这都是好几百年的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伏龙观,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将其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

没有上去,看到那台阶就发怵。可能是旅行到后期,进入了疲惫期的缘故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边的小佛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遥望宝瓶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游览线路是个环线,脚力好的,可以坐一半电瓶车,再走一半路出来,没有回头路。

懒的,电瓶车坐到飞沙堰,参观完后原路返回。

过吊桥,顺序游览。吊桥不短,人多的时候会左右摇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理一下都江堰的修建背景。

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对整个成都平原来说,是地道的地上悬河,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战国时期,国势日盛的秦国君臣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于是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国郡守。李冰上任后,率众修建都江堰。

到了对岸,这个位置,可以清晰地看到宝瓶口,和离堆——宝瓶口具有引水和控制进水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沙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其实听导游说了半天,也没怎么听懂,只知道赞叹古人的智慧——这感觉,大概是一个文盲到了海边,想吟诵几句表达内心激动,想了半天憋出一句“大海啊,真特么大”差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一座吊桥。

走环线的,从这里过桥,游览完毕后沿着山间的步道步行出去,坐景区车的,过桥游玩后再回来,坐车返回到起点,出景区。

这座横跨岷江的桥,叫安澜索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除了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水利工程部分,我觉得这里才是都江堰的精华所在。

过了桥,有个小小的陈列室,门口,是一对夫妇的雕像,刚才那座索桥,就是他二人在清嘉庆八年重新修建的,所以当地人又管这桥叫“夫妻桥”,因为男主姓何,也叫“何公何母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段路,房舍不断,因为依着山,树木高大庇荫,看上去,极是清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了这个门,就是二王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王庙原为望帝祠(望帝原名杜宇,古蜀王,死后也关心民生,化为杜鹃鸟,所以有李商隐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句子,杜鹃也叫杜宇),齐明帝建武元年(494年),为纪念李冰及其子修建都江堰的丰伟功德,将原望帝祠加以改建,更名为崇德庙。宋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因此又改称为二王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存建筑系清末民初所建,以黑和金为主,看着有种华丽的阴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王庙”三个金字是冯玉祥将军的手笔。

建筑由低到高依山而建,因此占地虽然不大,但看起来极有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王庙前后殿分别塑李冰及其子二郎像。二王庙内匾额、对联、诗文、石碑甚众,有清果亲王手书“功垂不朽”、光绪帝御笔“功昭蜀道”等,都是对李冰父子治水功绩的赞颂。

李冰殿后陈列商代古木、明代铁花瓶、铁蜡台,以及近代画家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的绘画碑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上还有不少亭台楼阁,只是懒得爬台阶了,没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王庙下这条依着岷江的路,是原来的松茂古道,起于都江堰城西,终于松茂,全场320公里,是沟通成都平原和川西北高原少数名族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现在仅存这么一小段了。

走环线的话,从这里向前,就能到景区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区出来,左边就是南桥,过了南桥就是都江堰古城,所以,这里可以玩个大半天。

当地朋友说,不拍南桥的夜色,等于没来都江堰,现在是下午四点多,先去逛下古城,等到天黑,拍完南桥再去河边吃个晚饭,正好。

南桥前的广场上,有几个大师兄在招揽游客,当然,跟他们合影是要钱的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卖豆花的,来一碗,咸甜随意,都很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江堰古城,又叫灌县古城,是我这次见到的几个古城古镇里,最热闹的,长长的丁字形的街,每家店都开着,游客还不少,堪称熙熙攘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家卖小玩意的店,守店的妹子很是友好,让我们随便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地势开阔,水面浩大的都江堰,一步跨到灌县古城,看着这些红灯笼,老街楼上垂下的牵牵绊绊的藤蔓,廊下开着的话,闲适的走来走去的游客,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词:温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太平池,在古代,大概起到消防井的作用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街很长,大概有将近一公里长,不过慢慢走走,东看看西看看,也不觉得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一阵婉转的乐声,辨出是埙。

循着声音走过去,一家卖木雕的店里,老板是个五十多的中年男子,正端坐在窗前,低眉垂目,吹着一只埙。埙是个很矛盾的乐器,声音有点低哑,然而却又是清丽的,用它吹出的乐曲,听起来,总是很中国,很古典。

找个这样秀丽的地方,开家可以谋生的小店,荒度余生,也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着台阶下到河边,这边也有一条街,河边坐着喝茶吃饭,都是很宜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耙耳朵,四川话就是怕老婆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里一直往上,可以走到山上的游步道去,转一个圈,再从老街的另一头下来。

不过我们是不走了,看看表,离天黑也不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找个咖啡店坐下,要了壶黑糖姜茶,边喝边等黄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天色,差不多快了,慢慢往南桥走。街边买包栗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桥边的石椅上坐着,一边剥栗子,一边过一会就按一张。

终于,天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下奔腾的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丽的桥内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跑回到河对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拍完南桥,找了家饭店坐下吃饭,窗外就是树木掩映下的南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IPS:

成都到都江堰有火车,大概半小时左右。如果从川西方向一路游玩过来,回成都的时候,一般都经过都江堰,可以顺便游览。

都江堰,南桥,灌县古城都在一起,记得打包游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