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猪价继续下跌。当前来看几乎是全国一片绿,除黑龙江企稳外,其他省市均呈下跌之势。就连之前一度率先突破10元大关的广东,其最高报价也回落到了9.6元/斤。

对于当前的生猪市场讨论最多的就是市场到底缺不缺猪?

有人认为,猪价之前之所以上涨,一方面是由于消费激增,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阶段性的缺猪。但我们从相关数据来看,市场产能仍然高企,能繁母猪已提前半年实现恢复目标,在7月时存栏触顶并开始回落。但后续在优化产能的过程中,出清的主要是低效的三元猪,因此实际产能下降较慢。而且今年3月以来,全国规模猪场的仔猪生产量逐月增加,与去年相比月均增幅在1.5%以上。这也意味着,从今年9月一直到明年的2月份,生猪出栏都呈增长状态,显然这与市场缺猪并不符合。

市场既然不缺猪,那么缺什么呢?农观君认为,当前的生猪市场至少缺少3样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缺少消费动力

猪价频频下跌,说白了与消费动力直接相关。

首先是年初时的高价猪肉对消费的抑制较为明显。而猪肉价格的回落相对生猪价格的下滑要明显滞后,上半年猪肉价格回落较慢,因此消费端恢复也较慢。一直到10月份猪肉价格跌至个位数以后,才激发了市场的消费动力。

但是我们可以算一算,从10月份到当前的12月份也仅仅是两个多月的时间,对于家庭的消费能力来说是有限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难以持续性消费猪肉。再加上受疫情的影响,餐饮业一直没有恢复常态,这部分也是猪肉消费的大头。

所以猪肉总体消费动力不足,尤其在前期的“囤肉潮”之后,再难有明显的消费动力支撑,这也是导致猪价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缺少稳定的市场环境

今年猪价波动频繁,与整个生猪市场大环境息息相关。就拿饲料来说,今年以来,饲料价格频频上涨,甚至出现一个月内连续提价的现象。饲料价格上涨直接拉高了生猪的养殖成本,这对养殖户来说就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养殖户就会对猪价异常敏感。

另一方面,随着冬季的到来,猪瘟又有抬头的迹象,这也是生猪市场的一个潜在隐患。因此总体来看,猪价波动剧烈,市场风险犹存。

三、缺少稳定的情绪

我国的生猪养殖的产业结构比较复杂,无论从养殖规模、养殖方式还是养殖模式,均有所差异。产能庞大的养猪巨头占少数,而中小养殖场户数量占到全国生猪养殖的99%,其产能也接近全国的一半。此外,还分散着大量的散户。这就使得生猪“出栏”以及“压栏”的情绪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很容易出现“追涨杀跌”的行为。

猪价上涨时,大家都希望压栏,然后在高价卖出以赚回之前赔进去的成本;而在猪价下跌时,却最容易形成恐慌,出栏时很容易形成“踩踏效应”。这也是当前生猪市场一个重要风险之一,因为有时影响价格波动的不仅是供需关系,往往也和情绪直接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逆周期思维

猪周期是整个生猪市场的一个大周期,不会因个人的意志去改变,但是面对猪周期也并不是一点办法没有。除了“追涨杀跌”以外,我们可以试着多学习一些逆周期思维,在周期的峰值和峰谷到来前,提前应对,提前准备,而不是价高了就盲目压栏,价低了又盲目出栏,结果再次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更多农业市场分析,欢迎关注“新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