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王店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完善利益链。通过支部引领,产业铺路,大力发展产业,创新“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就业,为贫困户就近就业增收创造条件,为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产业”夯实发展“大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传统与特色、长期与短期、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因村因户施策,引导有劳动力有资源的贫困户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优质水稻、渔网编织、稻鱼种养、血布袋桃、音乐西瓜等特色产业,目前,全乡稻渔种养面积已达2万多亩,链接贫困户478户,亩均增收在2000元以上。同时,作为全县“稻渔种养”联盟的“盟主”单位,按照“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活动联办、信息联通、人才联育”的“三共三联”运作模式,累计带动全县发展稻渔种养8万亩,链接合作社106家,带动贫困户1500户,央视七套对我乡稻渔种养的带贫模式进行专题报道。渔网编织已建立编织点13个,带动群众1100余人,其中贫困户480人,年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辐射带动11个乡镇4253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056人。

“小基地”带来就业“大礼包”。一是产业基地带就业。围绕渔网编织、稻鱼种养、血布袋桃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全乡8个行政村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方式,按照“四有两好”(即:有规模、有特色、有看点、有品牌,经济效益好、带动效果好)的要求建立健全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扶贫基地和经营主体全覆盖,8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共流转土地8600余亩,带动贫困户162人就近就业,增加收入23.6万元。二是就业基地提技能。开展订单式培训提升技能,主要开展家政服务类、母婴护理类、果树种植类、农村实用技术等多门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灵活培训方式,其中线上培训90人,安置在产业基地12人,扶贫车间11人,月收入2500元,实现就近稳定就业。三是公益岗位保底线。乡社保所对本乡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严格审核,严格落实转移就业相关政策,设置专人专岗。目前全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安置贫困劳动力497人。

“组合拳”让贫困户端稳“铁饭碗”。消费扶贫提升内生动力。王店乡把消费扶贫作为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采用龙头企业带销、商场超市直销、电子商务营销、帮扶干部购销等新兴的消费扶贫模式,持续开展各类消费扶贫活动,为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牢固基础。对促进贫困户的增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充分调动了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产业持续发展。积极鼓励帮扶干部融入实际帮扶,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为贫困户在脱贫路上“添点油”“加把劲”。就业扶贫增加脱贫成效。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王店乡紧紧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着力打通就业扶贫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今年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共计1231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253人。

(图片由符浩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