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爱子的经济学家宋清辉自曝儿子宋某然轻生,客观上达到了四个目的。1. 排解痛苦;2. 反思教育;3. 网络祭奠;4. 流量操作

1. 排解痛苦

11月23日,深圳龙岗区一名12岁初一学生坠楼身亡,其父是财经大V宋清辉。1月24日,宋清辉在某社交平台上公布了其年仅12岁的儿子宋昊然的死讯。

中年丧子是人间至痛,对于宋清辉的巨大痛苦,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同情。

正如胡锡进所说,能体会到他作为父亲受到的打击是多么沉痛;并认为宋清辉能够以冷静的口吻谈论这个悲剧,提醒社会从他儿子的坠楼中发现一些公共的教训,是值得尊敬的。

网络自曝儿子轻生,便是宋清辉排解巨大悲痛的一种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反思教育

11月30日,宋清辉在社交平台发文,说道:除却他和家人自身的原因外,他认为过重的作业负担、学校频繁的考试及“唯分数论”、对孩子心理辅导流于形式都是导致这一悲剧的原因。他表示孩子对画画兴趣浓厚,“却也要让位于学习,让位于学校重视分数升学率的现状”。孩子母亲表示,希望了解事发前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深圳龙岗区教育局回应@中国新闻周刊,将此事介入调查。涉事学校回应,已调查处理此事,暂不便回应。

有评论认为:“教育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大事,也是社会和国家的大事。中国的学生负担重,“双减”真正落实面临一些客观现实的牵制,都是不争的事实。当前社会的竞争尤为激烈,内卷式竞争下沉到了中小学校,这恐怕是根本原因,而化解它恐怕仅靠学校发力很难实现。”

3. 网络祭祀

宋清辉的12岁儿子的坠亡成为一个网络事件。非正常离世的事情每天都有发生,但是并不是任何非正常离世都会成为一个网络事件,被人们讨论,本身就是一种纪念。客观上也使得宋某然在网络空间有了一种永久的存在形态,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永生”。在网络时代,虚拟空间的存在比比现实的存在可能更真实。遗忘比死亡更加令人难以接受,对抗遗忘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一遍遍地提及。伟人和圣人由于被人们不断地以某种方式提及、纪念,因此获得了超越生命限度的存在。普通人要想证明曾经来过这个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使自己的名字被记住,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宋清辉通过自曝12岁儿子轻生的方式,为宋某然塑造了一座虚拟的墓碑,这一悲剧事件越是被人们讨论,越是被人们提及,就获得越多的纪念。人类历史上,不论是留下英名,还是留下恶名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每年全球自然死亡的数千万人,大多数是籍籍无名,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流量操作

认为宋清辉利用“亡儿”,进行网络流量操作,是一种诛心之见。网民对宋清辉质疑焦点,为什么会自曝家丑?普通人不愿提及的痛苦,宋清辉却主动展示出来,是不是有流量目的?这一点,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

事实上,宋清辉也确实收获了相当数量的关注和流量。

但是,这恐怕不是他的本意,获得关注和流量只是他进行排解痛苦、反思教育和网络祭祀的客观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