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三娘

2021年关将至,今年不好过的人更多了。

如果说2020年的疫情给经济是猝不及防迎面打来的一拳的话,2021年是在这一爆锤之下慢慢反应过来的痛苦过程。

前段时间,有一家媒体总结了2021年十大收缩行业。其中排名第十的装修与园林,收缩程度是30%。有人说,第十名的收缩幅度都这么高,难以想象第一名——这份榜单的前两名是教培和房地产。

我的一个在教育体制内从业多年的朋友,在今年年初选择创业。今年3月时我和她见面,她的办公室选在了北京东三环国贸的写字楼高层,对面就是中国樽。那时候她忙的脚不沾地,写规划、谈合作,想要投资她的公司的投资人还得排队。当然,她还是聪明的,而且毕竟船小好调头。一夜之间风口变了,她的教育公司也很快转型成为了新科技研发智库。

不好过的不仅是这些收缩的。那些财报上看起来在扩张的,似乎日子也不算好过。

最近,互联网巨头掀起了裁员潮。除了字节跳动、阿里、腾讯这些头部大厂不断传出“人员优化”消息之外,这股风潮也蔓延到了第二梯队。有消息称,快手将裁员30%,国际业务裁员30%已经开始,其他业务线裁员情况大致相当。不久前有媒体报道,12月1日开始爱奇艺进行一轮大规模裁员。而到了创投圈的底层创业公司,关店倒闭几乎已经成为了近期新闻的关键词。

从2015年左右开始的创业浪潮,到了今年此刻,似乎才算是真正泡沫散尽了。

黄金2015

时间拉回2015年,那是个刚刚开始的夏天,股票市场以暴涨回馈降息的消息。

那一年的A股主板市场还是个稀缺市场,在一级市场所风靡的创业热潮,同样反映在了A股。2014年5月12日,创业板指数报收1278.28点,到了2015年5月,创业板指数报收历史最高的3146.83点,当天上涨5.83%,一年的涨幅高达146.17%。

那一年,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车库咖啡正式成立品牌公司运营。早在2011年9月,《华盛顿邮报》记者参观了位于中关村的车库咖啡,回去后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人应该真正害怕中国什么》的文章,随后,车库咖啡相继引发了德国《明镜》周刊以及国内《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的关注。车库咖啡声名鹊起。

但是,这家最早成立于2011年的公司,在2015年成为创业创新的代名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公司,受到市场追捧。算起来,也正是从那一年起,“资本”这个阔别中国人日常生活近三十年的词汇,再一次回到了我们的日常之中。

但那时候资本还是个中性甚至褒义词。

大多数人理解资本,还是会把它理解成一种物质形态,或者是一种资源。比如货币、机器,或者再加上品牌、声誉、人才等等各种要素,堆起来的这么个东西,叫资本。而资本的最直接体现,一个是投资公司,一个是产业巨头公司。那确实也是这二者的黄金时代。

车库咖啡的人满到了整个中关村创业大街上。高估值初创公司不断出现,也让大家把焦点都放在了资本上,而忽略了产品本身。财富效应背后,是无数BAT出身的年轻人,用近乎硬造出来的需求做成产品,拿着华丽的BP得到了各种百万千万风投。拿到钱的公司,则大肆砸硬广,扫街地推,甚至刷单。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一年在创业大街上主动出走的大厂人,谁能想到五年后大厂也可能成为裁员的漩涡中心?

泡沫破裂

或许资本真正意义上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要从那篇“卖菜”文说起。

2020年,也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一篇名为《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文章爆火。文章指责当时互联网巨头布局的社区电商是在跟小摊贩抢生意。

人民日报随后硬核表态,发布了一篇名为《“社区团购”争议背后,是对互联网巨头科技创新的更多期待》的文章,文章指出,拥有雄厚财力的互联网公司,应该拥有更多社会责任感,去利用便捷优越的条件,更多去研究创新,推进科技发展。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这几捆白菜、几斤水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才是大型企业正确的思路。

无论那篇爆款文章逻辑有没有问题,反正在那之后,反垄断监管如雷霆之势来袭。

一年之后的现实是:如今无论看什么新闻,有心者留意就会发现,资本这个词在经历了短暂的“复辟”之后,彻底成为贬义词。从巨头买菜、资本抢夺夫妻店的饭碗逻辑开始,网红逃税?资本的骗局。裁员降薪?资本家的险恶。房价上涨?贪婪的资本。房价下跌?资本的阴谋……

当然,其实也不只是中国,这种浪潮是全球性的。前不久的一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发了一条社论,文章主旨是认为资本退位,打工人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其中有一段话这样写道:

在公众心目中,过去四十年对资本所有者来说是美好的,但对劳动者来说却是痛苦的。贸易竞争、无休止的技术革新、工资不平等加剧以及经济衰退后的复苏乏力一直折磨着富裕国家的打工人们。而投资者和公司却享受着全球市场的扩张、金融的自由化和较低的企业税。甚至在新冠疫情之前,这种对崩溃的劳动力市场的滑稽描述也是错误的。如今,伴随全球经济从疫情中复苏,资本优先于劳动力的局势正在逆转,而且其到来将远比你想象的要快。

但这种预期其实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打工人还有工可打。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个河南郑州的小两口,一个是小餐馆厨师,一个是教培机构的老师。在2020年之前,两人都有还不错的收入,甚至他们动用了资本的杠杆,交了首付贷了款买了套房。眼看新生活就即将到来,然而,疫情之后,男方所在的餐馆因为以前主要服务的企业倒闭而关门,女方所在的教培机构更是直接跑路。没有收入的另一面,是睁开眼睛就需要还的银行贷款。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那些倒下的企业,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意味着一个小生态的塌方。就像联想如果真的不行了,受损失的不会是司马南质疑的外资,而是成千上万的中国联想员工、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乃至食堂的大厨。

如今,资本如司马南评论区所愿,也终于是快凉凉了。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我们是谁?

A这是由三位国内资深媒体人熊志、守一、三娘共同创立的小频道。

Q我们要做什么?

A希望跟大家聊聊商业和交易背后的观点和故事,不求三观一致,但愿有话可说。

Q在这里你可以获得什么?

A一个更多元的角度看待世界,一个更平等的交流平台。(后期我们会上线声道听众社群,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