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发生“意外”,34岁的研三学生谢鹏将在12月中旬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找一份比本科毕业时更好的工作。但是,11月23日,他倒在了学校自习室里再也没有起来。死亡证明书上写着“心源性猝死”。

谢鹏去世后,父母翻看他与导师董天文以及同学朋友的聊天记录,发现儿子的“疲惫”和“煎熬”。在谢鹏与同学、朋友的聊天中,谢鹏多次提到“我现在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按他的说法,导师很严,安排了大量工作,自己每天都在“干活”,还吐槽还倒贴费用做研究,最后导师还让他延期半年毕业。而同学则告诉记者,他们认为谢鹏已基本具备按时毕业的条件。谢鹏与导师董天文的聊天则显示,董天文就将自己课题中的多项工作交由谢鹏承担,例如资料查找、撰写课题材料及制作PPT、课题组发放福利、帮助课题组其他成员做实验、出差等。在生活方面,打扫老师办公室、早上给老师烧水、给老师送烟、去老师住所拿衣物等等杂活他都得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23日10点左右,34岁谢鹏来到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知信楼4楼的自习室。这是一个有数十个自习位的自习室,谢鹏的座位在靠中间位置。如果顺利,还有十几二十天,他为期半年的延期毕业将要结束。 谢鹏突发状况时,同学小梅在4楼的另一个房间里。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赶往谢鹏的座位旁时,看到谢鹏躺在地上,抽搐着,舌头外吐,他赶紧帮助谢鹏不要咬舌头。约十几分钟后,学校医务室的工作人员和救护车的人员一起赶到了4楼,将谢鹏送到救护车上抢救。 谢鹏的父母在当日10点半左右接到儿子突发疾病的电话,他们从山东滨州市驱车赶往辽宁阜新。在医院,他们见到了谢鹏的遗体,已没了体温。 在谢鹏的死亡证明书中,死亡原因一栏填写着“心源性猝死”。

一般而言,睡眠时间短,学习效率就会低下;睡眠时间长,就会挤占学习时间。那么,如何平衡睡眠与学习的关系,就成了很多考研同学十分关心的话题。 睡眠质量与学习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你需要有深刻认识:睡眠质量与学习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许多同学喜欢熬夜学习,一刷就到两三点,然后早上六七点起床再继续学习,殊不知睡眠的减少会显著降低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我曾经看过很多同学。

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着实辛苦,但其学习效果却很一般,最终考研失利还抱怨连连。其实,他们只注重了学习的时间数量,而非学习的质量。 每天的学习效率也有所不同 学习效率比较高的时段主要是上午的8点到12点和下午的18点到20点,这6个小时是很多同学学习的黄金时间,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这些高效率的时间。 当然,学习效率也受到个人习惯的影响。比如有的同学睡前30分钟养成记忆的习惯,有的同学则喜欢早起床去背单词,形成习惯后效率日益提升。所以说,学习高效的时段也受到个人习惯的影响和塑造。 把健康摆在第一位 虽然说睡眠和学习的关系因人而异,但是睡眠与健康却已经有一些明确的结论。

有的同学觉得睡眠对健康很重要,就给自己一天安排八九个小时的睡眠,要“对自己好一点”,其实也是不对的。除了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其实对你的健康也并没有你所预料的那么有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药学院和美国癌症学会研究发现,每天仅睡6、7个小时的人,比每天睡超过8小时,或少于4小时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其中,每天睡7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考研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的拐点,切不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学历。大学过劳死已经出现过很多,所以年轻人,要爱惜自己的身体!7小时的睡眠,并不意味着你不如别人努力。高效率的学习,才是最好的。

睡眠不够绝对会猝死。 高一隔壁普通班有个妹子是农村出身,也是家里成绩最好的孩子,然后怀着好好学习报答父母之类的高要求严于律己,经常大半夜躲在厕所做作业(高中寝室到点熄灯,只能亮厕所灯),清晨就在楼道的紧急灯下面晨读,基本就是每天四小时睡眠的时间。 后来过了大半年,她周末在家和大姐睡,晚上不知不觉就猝死了,第二天才被发现,特别可怜。 人死不可复生,何必把自己往死里压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就像那句话,年轻人永远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每个器官都已经暗中被标好了价格。

近年来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死亡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新闻了。从2017西安交大的博士生杨宝德,到2018年武汉理工大学的陶崇园,2019年南京邮电大学谭大伟,在到以及如今中国传媒大学的黄静怡。 但是真的有很多人不理解,我看到很多人说坚持一下,或者人生都有困难为什么轻易放弃,或是说这些学生心理太脆弱,或是说人生不止一条路之类的话。 我承认,他们很多人可能没有在一开始意识到自己心理出了问题,不肯承认也没有求助,最终可能在这条路上走进了死胡同。

我看到过有人评论自杀的学生不负责任,甚至在杨宝德自杀后,导师周筠的辩白稿中也在指责学生跳楼给自己影响重大,不负责任。 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想问题,我觉得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对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做出反抗。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解释很牵强,反抗的途径有很多种,选择轻生是很愚蠢的。我不否认他们使用了错误的方式,但是我真心觉得很多人并不理解研究生的生活所面临的的压力。 我曾经也在情绪崩溃的时候被朋友说过“你一个学生能有过大压力?还能有上班的多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话。作为一个研究生期间得过焦虑症,博士毅然退学的生物狗,我觉得我还是有资格为大家展示一下科研狗所面对的压力。 首先,硕博士从选导师开始,只要进了硕博的门,不管课题组的环境如何,基本只能认命。 曾经在知乎也有人问过我这样的导师和那样的导师应该选哪个?我给出的答案是选人品好的那个。 社会上你可以选择辞职,但是考上的研究生和博士如果退学,你就没有学历了,前期的努力也全部白费,如果换导师,还可能面临原来的老板很牛,会在以后的新老板那里给你使绊子,或者老板不放你走的情况。

如果选择退学重新考一所学校,第一年退学还好,一旦你犹豫了,想要坚持一下,到最后就越来越难放手,毕竟付出的太多。像西安交大的杨宝德这种硕博连读的情况会更惨,一旦他选择退学,他连硕士学位都不能拿到,几年的辛苦实验最终还是以本科学位收场,这种情况即使去工作也很难被接受,因为与你同期的本科生比你没有工作经验,与硕士生比你又没有学历。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很多理科和工科的研究生会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因为很多老师真的有自己的产业。所以,如果你轻易选择换导师,对于斤斤计较的导师而言,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学习可能还会影响你的工作,毕竟同一行业领域其实并不大,大佬在界内的话语权比你想象的要重要。

还记得一位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凌晨两点在实验室里自杀。 留下的遗言里,没有太多的抱怨,也没有太多的难过,相反在字里行间了是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或许对于当时的他来说,那就是最好的解脱吧。 我们虽然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看同样的天空,但是却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我一直相信,未经他人的苦,就不要随便劝人。因为,没资格。 只是这个世界很大,很大,当我们觉得自己只是一片孤岛的时候,觉得孤立无援,实在熬不过去的时候, 可以稍微等一下,抬头去看看生活在其他地方,有各自不同际遇的人,他们是怎样生活、怎样面对生活的苦难的。 或许我们遭遇的事情,他们已经早就遇到过; 或许他们遭遇的事情更加令人难以承受……或许,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人生这道难题,新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