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娃娃终究是“别人家”的

投入太多是一种损失

“女孩读那么多书没用,最后还不是别人家的”。这是纪录片《出路》里一位16岁的少女马百娟父亲的话,她最大的梦想是到北京读书。

12岁时,她在破旧窑洞里,学着2年级的乘除,15岁时,听从家里要求,选择辍学,去外面打工,因为年纪小,又没学历,连一份一个月1000块钱的洗碗工作都无法获得,16岁时,马百娟嫁给表哥,怀了孕。

这个梦想去北京读书的宁夏山区女孩,最终止步于县城,结婚生子成了她的“出路”,现实里,还有数以万千的“马百娟”,在父母的“强权压制”下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是宁夏,14岁少女杨某,被家人强迫出嫁,父母不经女儿同意,就把她嫁到了男方家,还收了男方25万元的彩礼。

杨某到婆家后报了警,最终在民警和相关部门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协议,杨某父母将彩礼退还,杨某也回了家。

《民法典》规定,禁止对婚姻进行任何形式的包办、买卖和干涉。杨某父母的行为,显然是涉及包办婚姻、干涉女儿的婚姻自由,因认错态度良好,主要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

杨某父母不问女儿意向,一手包办未成年女儿的人生大事,显然是把女儿当成自己的所有物。我国相当多的父母,对孩子的看法存在偏差,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物,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孩子稍有反抗,他们的道理只有一个:“我是你妈”、“我是你爸”,代际矛盾愈渐加深。

背后原因是中国的社会,一直由“家庭”组成,长幼观念深厚,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就是中国传统的尊卑观,体现在小家庭内部,变成父母就是权威。孩子的工作要听从父母安排,婚姻大事也要服从父母安排,连何时生子、如何教育子女,都要听取父母的意见,否则就是不孝。

随着孩子成长,父母衰老,家庭权威开始更迭,孩子对父母事无巨细的安排感到抵触,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父母,是不愿意让家庭权威落到孩子手中的,于是开始和孩子斗争,孩子还小的,就强迫他们顺应自己,正如杨某的父母强迫她结婚一个道理。

杨某父母包办女儿婚姻背后,除了家庭问题,还有早婚现象的社会问题,始终存在。无论是《出路》里的马百娟,还是此次事件里的杨某,都是早婚问题的牺牲者。

早婚在我国是有源可循的,古人的婚龄一般是男性十五、六岁,女性十三、四岁,有些让女儿早早嫁的父母就会以此为借口,以“遵循老祖宗的传统”为口号,逼迫未成年孩子结婚。殊不知,古代的早婚是政治和经济的需要。小农经济下,人口是主要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为保证人口不断增长,就需要百姓提早结婚,繁衍人口,因此早婚甚至成为了国家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1世纪的中国,无论是社会发展需要,还是国情需要,都不需要依靠过度早婚,来推动经济发展。《民法典》规定,男方法定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2周岁,女方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0周岁。再加上杨某才14岁,《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和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订立婚约。

实际上,早婚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穷。联系非洲我们就知道了,非洲受制于地理位置和当地政府统治,大多数国家都很贫困,甚至还有一些土著居民,保留着遗传的陋习,例如割礼,有的地区还会开设学习班,让未成年女孩学习夫妻生活。

2020年3月,肯尼亚受新冠肺炎的影响,政府下令关闭所有学校,13岁的女孩古玛托被父母带着接受了割礼,在当地,男人只会娶受过割礼的女孩。割礼后,古玛托知道自己快要结婚了,学校关闭,疫情之下,家里断了经济来源,古玛托的嫁出,能让她的父亲收到3只骆驼。

中国和非洲肯定无法相比,但是因贫穷而选择结婚的,并无差别。杨某和马百娟事件的背景,发生在宁夏。宁夏属于少数民族较多的偏远省份,早婚现象十分严重,早婚率为5.5%,落后的经济、宗教的习俗和父母传统婚姻观的影响,让女性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婚姻自主选择的权利,大多数女孩子的婚姻,成为两方家庭的一种交易,女孩子嫁出去后,家里的负担会减轻,父母还会用女儿的彩礼,给家里的哥哥弟弟迎娶新娘。

根据柳叶刀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女性早婚率,从2000年的1.2%,上升至2015年2.4%,西南、西北部的边疆地区早婚率最高,大多都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地区。

父母认为早早把孩子“嫁”了,就能卸下人生的担子,作为父母的“任务”就完成了。贫穷带来精神贫瘠,精神贫瘠造成物质贫穷,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虽然我们看到像杨某一样的未成年人,报警求助,或者到法院诉讼,短期内看着是解救了他们,但最终还是会被迫重回早婚的牢笼中。

表面上看,贫穷和传统思想是早婚现象的源头,但本质上,早婚是农村孩子教育不平衡、出路单一的产物。城市特别是一线大城市,接受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城市生活对于落后的农村孩子来说,只是见世面、长见识的另一个世界,他们作为过客,无法在此站稳脚跟。

新媒体时代,我们总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未成年妈妈,挺着大肚子,怀里抱着孩子,作为旁观者,我们只当做猎奇新闻或者闹剧来看,但它背后,是早婚问题带来的社会危害和个体伤害,21世纪的我们标榜自己是文明人,但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充斥着野蛮、落后、残忍的真相,这需要社会、政府和国家,甚至全球的关注。

一个调解,不能保证新闻中的杨某就能彻底脱离包办早婚的苦海,一个纪录片,也没有让马百娟摆脱早婚生子的“出路”,只有清除长辈的迂腐思想,发展落后的经济,分配公平的教育资源,才能让我们国家的每一个未成年,健康无忧的成长。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新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