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北京金融法院向社会通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14个重点项目,截至目前,落实重点项目的24项举措已经全部完成。12月8日上午,该院召开新闻通报会,发布了工作情况及具体成果成效,其中落实全国股票在京查询项目,至今已冻结超21亿股。开发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并在近期审理的一起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中实际运用,相关操作全程线上、无纸化进行,极大便利了投资者维护自身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办午间法庭、夜间法庭和特殊群体立案窗口

会上,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李艳红表示,该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要围绕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金融审判机制体制创新等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从便民角度出发,该院开办了午、夜间法庭、集约送达中心并设立特殊群体现场立案窗口等一系列措施。

据了解,午间、夜间法庭有效解决了“上班族”工作时间开庭不便问题。午间、夜间法庭运行以来共审理案件138件,服务当事人358人次,获得了诉讼各方的一致好评。

该院集约的送达中心,自建成以来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智能的送达服务,累计送达10132次,协助审判庭生成电子文书1117件,同步设立执行送达专项小组,极大缓解了“送达难”问题。

而在立案大厅设立的“特殊群体现场立案窗口”,至今累计接待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280余人次,为当事人提供耐心、细致、周到的诉讼服务。

保证权利、减少诉累同时强化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另外,该院为减少当事人诉累的同时保证其知情权,建立的当事人诉讼权利和重要事项一次性、全流程告知机制。截至11月底,以电子送达及现场送达方式总计向5712位案件当事人发送廉政监督卡及三个规定告知书、权利清单等。

并通过立审执协同联动机制,会商各类案件110余件,案件平均审执周期仅62.59天,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优质高效的司法需求。同时,该院以个人信息数据保护法出台为契机,强化对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调研形成“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报告。成立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专业化审判团队,积极开展审判实务研究,为相关案件审判提供专业支持。同时,北京金融法院完善了诉讼服务智能化平台建设,为当事人提供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诉讼服务。截至目前,诉讼服务智能化平台累计服务当事人千余人次。

多元解纷程序标的累计6.8亿元 执行周期缩短近2/3

从效率角度考虑,深化“一站式”金融多元解纷机制建设,9月成功化解了一起标的额为6000万元的新型证券上市保荐合同纠纷,从收案到办结仅36天,为当事人节省诉费30余万元。目前,已有多起案件已经或者准备进入多元解纷程序,标的额累计超6.8亿元。还建立、完善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站,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定制化司法服务。

同时,金融法院创新涉金融非诉强制执行案件办理机制,将非诉强制执行由“二次申请“变为“一次申请”,已有15件非诉执行案件通过“一次性”申请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审理、执行周期由15天缩短为5天,大大提升了审执效率。

实现全国股票在京查询、冻结 已冻结超21亿股

而在这14项便民措施当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开发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和建立证券查封、扣押、冻结电子平台。

李艳红介绍,开发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并在近期审理的一起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中实际运用,相关操作全程线上、无纸化进行,极大便利了投资者维护自身权益。

金融法院还与金融基础设施单位有效对接,建立证券查封、扣押、冻结电子平台,开通专门通道,实现对全国股票的在京网络查询、冻结和过户,涉及股票的相关执行工作已经全部实现专门通道密钥办理,极大提高了执行力度和办案效率。截至目前,该院共使用系统开展查询、冻结工作30余次,冻结的股票21亿余股。此外,法院还制定了配套制度规范,对平台的使用条件、操作流程、保密管理做出了全面规范。

积极推进线上协助执法对接机制,共使用系统开展查询、冻结工作30余次,冻结的股票21亿余股。

另外,该院通过成立金融法治普法宣传队,该院深入街道社区、养老中心、学校等10余家单位开展普法活动,开办“融小法课堂”线上普法专栏,与新华社视频部合作推送,阅读量均破百万,有效提升公众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北京金融法院政治部主任牛晓锐表示,接下来北京金融法院将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常抓不懈,在健全党建引领机制以及“院庭长走流程”“百名党员解百题”“我为基层解难题”等方面不断发力,着力破解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董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