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则新闻吸引了微源君的视线。一个23岁女子前段时间回老家帮忙收玉米,事后连续1个多月咳喘不止。经医生检查,她的肺部长满了黄曲霉菌,引发了真菌感染!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黄曲霉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3年黄曲霉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Ⅰ类致癌物,其毒性比砒霜大68倍,仅次于肉毒霉素,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基本结构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目前已经分离出的黄曲霉素有20余种,常见的有B1、B2、G1、G2、M1、M2和P1等,其中以黄曲霉素B1的毒性最大,动物摄入该真菌后经过肝脏转化后产生环氧衍生物,在体内经过激活,可产生碳正离子与核酸或蛋白质等大分子结合,从而导致细胞畸变或癌变。

黄曲霉素存在于土壤、各类动植物食品和各种坚果中,特别是玉米和花生,在生长、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极易感染,这也是文章开头案例中的情况,除了玉米花生,一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食品也容易受其污染,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7明确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指标(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肉眼能看到发霉,怎么确定看起来完好的谷物中的黄曲霉菌呢?目前较为常见的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曲霉素的含量。确定色谱条件,制备对照片溶液、供试品溶液以及空白对照溶液,考察系统适用性实验、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以及重复性。微源检测实验室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已有学者进行过大米批次的黄曲霉素的检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谱峰相应保留时间位置上亦有色谱峰出现,以进样量(x,pg)为纵坐标、峰面积(y)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对照品溶液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测定得到黄曲霉素的峰面积RSD,证明仪器精密度良好,称取同一批次样品制作供试品溶液,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得到平均含量证明方法的重复性良好。高效液相色谱可以实现对样品的高速、高效和高灵敏度的分离测定。不仅吸取了经典液相色谱的研制经验,并且引入微处理机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和分析精度。

前文提及黄曲霉素的毒性极强,是天然存在的强致癌物质,能够引起人畜急性中毒死亡,因为其强烈危害性黄曲霉素已经引起各国学者科学家的关注。目前已经有从源头上控制黄曲霉素发生防止该毒素中毒的措施——通过使用抗霉菌作物改善粮食食品的储存和运输条件,减少黄曲霉素的发生。

我们在选购玉米大米等易受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时,尽量选择食品安全有严格管理的商店中新鲜食品,不要一次性购买过多,以免因储藏不当,在储藏过程中使黄曲霉素含量大幅上升。在家中若发现食物霉变和变质,绝对不能继续食用。*部分图片文字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