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12月7日,被拐14年的孙卓回到位于湖北监利的老家,与爷爷奶奶相见,一家人吃了这顿迟到14年的团圆饭。是回去还是留下,孙卓表示难以决定。(据12月7日极目新闻)

“梅姨案”被拐儿童杨家鑫和妈妈夏先菊在警方的安排下见了一面后,杨家鑫决定还是和养父母一起生活,至今没有回过老家四川。更让夏先菊伤心的是,不知何时,儿子已经把她拉黑了。

这样的新闻总是刺痛人心,人们从善良的愿望出发,总是希望被拐卖的孩子找到后,就该喜出望外地回到亲生父母的怀抱,与养父母“割袍断义”。现实剧情却并非如此,从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到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的儿子,在与亲生父母相见后,都流露出对养父母的不舍。另一名被拐少年符建涛,同样表示不希望养父母坐牢,还曾问妈妈是否会谅解养父母。

符建涛已回到山东上学,“因为高三学习比较紧张。”孙海洋也考虑让儿子孙卓回山东上学,因为深圳的教材与山东不一样。这就是回避不了的现实。对孩子来说,一时无法接受自己是被拐卖儿童的现实,与养父母的长期相处,那些生活经历就是人生的全部,同样是绕不开的结。

所以,网友说,亲生父母只是找到了当年被拐卖的儿童,却不是找回了孩子。找到与找回,一字之差,是失散多年的感情鸿沟,需要时间来填补。虽然在网友看来,养父母这一说法,更应该被称为是“买家”,是罪恶的代名词,不应把他们对孩子的好,视作温情与爱,因为他们只是想找一个人来传宗接代,所谓的“养子”不过是“工具人”,是孙卓还是李卓都一样,只要是个男孩就行。

在法律上,“买家”是犯罪嫌疑人,在道德上也是受谴责的对象,但对孩子来说,“那边的朋友、回忆这些东西都不是一时半会能割舍的。”这些成长记忆应该得到尊重与理解。

所以,有网友表示给这些被拐卖的孩子以时间,让他们从生活中慢慢走出困境,比如,他们以后自己当了父母,更能明白世事。“我只是想象一个朋友那样关心一下,可是他都把我拉黑了”。生母可能感到委屈,对孩子来说,这种滚烫的爱,可能一时还没准备好面对。生母对此不必太敏感,以免对孩子形成新的伤害。

对被拐卖的孩子来说,找到了亲生父母,只是找到了又一个家,还没准备好与当下的家告别。因此,也不必急于让孩子划清界限。法律的归法律,情感的归情感,就如郭刚堂说的,怎么对孩子有利就行。这也许是理智的选择。

今年以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全面查找失踪被拐儿童。截至11月30日,累计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8307名。这个数字背后,就是8307个孩子在“买家”与亲生父母间的选择,挣扎与纠结。

打拐是让宝贝回家,宝贝却有家难回,这当然是亲情悲剧。避免这样的伤痛,就是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这一丧尽天良的犯罪行为,让天下无拐才是根本之计。愿孩子不再失散,骨肉不再分离,万家灯火下皆是团圆,就不会有“相见不相认”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