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作为特区长子,在四十余年的光阴流转中诞生出无数个“第一”。立足新时代,罗湖如何续写春天的故事?让民生幸福更加持续?12月7日,罗湖区委书记刘胜做客《民心桥》节目,围绕“新罗湖、新产业、心服务”主题,畅谈罗湖“十四五”规划,聚焦产业升级、空间释放、优势激活及民生利好,和广大市民在线沟通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123”锚定罗湖未来五年发展

刘胜强调,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罗湖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前不久召开的区第八次党代会上,罗湖聚焦民生幸福,提出了“产业塑造新动能、服务激发新活力”。“我们认为,只有产业强了、街区旺了、服务优了,民生幸福才更有底气、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刘胜说。

未来五年美好蓝图如何绘就?刘胜通过两个“123”进行阐释。第一个“123”即“1”是总目标,即高质量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2”是坚持产业引领、服务升级。“3”是强化交通、交流、消费三大枢纽地位。

第二个“123”则是“一主两区三带”。“一主”就是以深南东路为中轴线,东起沿河路西至红岭路,高起点打造总部经济主廊道。“两区”就是高品质建设国际消费服务核心区和文化生态休闲区。“三带”就是高能级规划深港口岸经济带、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和大梧桐新兴产业带。

新产业、新空间、新优势,实现 “再造一个新罗湖”

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有些人会把罗湖称为“老城区”。“罗湖的建区历史确实是长一些,但罗湖绝不能称之为‘老’。”刘胜表示。如今,罗湖“新”版图正逐渐形成。现场,刘胜围绕产业、空间、优势,分享了罗湖的三个“新”。

其中,新产业打造创新驱动型未来都市产业引领区,重点布局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清水河人工智能、布心生命健康、莲塘 5G 等产业集聚区。在深圳部署的“20+8”产业集群中,罗湖共承接了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数字创意、现代时尚、大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区块链与量子信息1个未来产业集群。

新空间即通过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查违拆违等方式,新增446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实现从产业空间上“再造一个新罗湖”。释放土地空间资源40多万平方米,其中不乏连片空间。

未来,将举办产业空间推介暨招商大会,推出大批的产业用地和产业空间。只要是符合罗湖产业发展方向的好企业,好项目,一定有空间可以落。

新优势从罗湖坐标出发,是联通深港的枢纽门户,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已经成为全市重点区域,将深化与香港在社会民生领域的深度合作,以民生规则衔接促进社会融合发展,以文化认同促进两地民心相通,这为罗湖的未来发展也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即将实现的南北“双高铁”进罗湖,坂银通道东部过境高速罗湖段相继开通,地铁实现街道全覆盖,线网密度居全市第二,这些都使得城区“内畅外联”的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

推动公共服务全面提质提速 打造宜居宜业品质典范区

刘胜介绍,未来罗湖将构建全周期的企业服务体系以及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在惠企服务方面,践行“产业第一、企业为大”“有事服务、无事不扰”的理念,在全区形成“大招商”“大企服”的合力,发动全区力量做好招商和企业服务工作。

搭建起领导挂点、行业管理、属地服务、公益参与的企业服务体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继续做强“企聚罗湖”服务品牌,定期举办产业扶持、行业交流、供需对接会,组织好企业家日、高管培训班等特色活动,为市场主体创造投资放心、创业舒心、干事顺心、发展安心的环境,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惠民服务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服务作用,比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综合服务平台,让老百姓有任何难事都可以寻求帮助。着力建设“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有所获。持续深化“反向办”服务,运用大数据、AI技术让惠民服务主动找到符合条件的群众,精准把服务送到有需要的老百姓手中,实现“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

节目中,针对市民提出的东门步行街改造、小区停车难、人行路面破旧等热点问题,刘胜与各部门相关负责人现场一一回应。针对市民反馈的问题,刘胜第一时间带队赶赴现场,调研船步路转宝安南路的人行道路面整改问题,督导有关问题落实情况。

据了解,该人行道地砖正在更换当中,破损的沥青路面将会重新铺设,影响通行的绿化带将会铺设成一条2.5米宽的人行道,方便周边居民出行。刘胜在现场强调,要持续跟踪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逐步开展整改,切实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