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林彪、粟裕是我军指挥作战最杰出的三位。

徐向前是黄埔一期的,在红军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的总司令,用兵神出鬼没变化多端,令敌军闻风丧胆。林虎是黄埔四期的,是中央苏区绝对的主力,在数次反围剿及长征中表现出色,抗日第一战--平型关大捷就是他的手笔,解放战争时期,带着部队从东北打到了海南岛。粟裕的超神表现主要集中在解放战争时期,用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神鬼莫测,淮海战役60万人吃了敌军80万,长江以北局势由此明朗。

这三个人,都有“战神”的称号。每个人都有一批忠实拥趸,粉丝之间对三人的比较非常之多,到底是谁更厉害,直至现在也没有一个最终结论,三方还是各执一词。

在笔者看来,徐向前或许更厉害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疑,解放战争是林彪和粟裕的舞台。

战争开始前,林彪就被派到了东北。山东战局出现问题之后,主席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徐向前。但事与愿违,徐向前旧病复发,带病前往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幸好这个时候粟裕起来了,也就有了他大展身手的机会。

就在辽沈和淮海战役的前夕,病殃殃的徐向前病终于好了,被派回了山西。

此时,刘邓(刘伯承、邓小平)从山西带着部队千里挺近大别山了,陈谢(陈赓、谢富治)也从山西带着部队进军豫陕鄂,这两支部队之后合并成了中原野战军,也就是后来二野,山西可用之兵非常之少。

当时候徐向前手中能拿得出手的就之后王新亭的八纵了,但毕竟实力太过单一,两攻运城不克。后在王震率领的西北二纵帮助之下,三打运城才最终取得成功。如此一来,才真正封住了山西的南大门,解除了陈谢兵团从豫西出击陕东的后顾之忧,切断了山西敌军南逃的可能,同时牵制胡宗南部于渭北地区,一举多得。我军也积累了攻坚城市的宝贵经验,动摇了敌军的守城信心。

运城解放之后,徐向前整编了很多区小队、县大队等小股力量,形成了不足6万人的一支野战部队。所有士兵的参战经验和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根本没法比。但徐向前并没有胆怯,挥师北上,就准备开始打临汾。

临汾又称卧牛城,自古就没有被攻克之先例,闯王李自成当年也拿临汾没有一点办法。

临汾西靠汾河,东、南、北三面地形开阔,城垣坚固,城高15米,顶宽10米,底宽25~30米,且东关筑有外城,易守难攻。阎军为了更好的防守,以城郊3~7公里内的村庄和据地为依托建成了外围阵地,以城墙、环城外壕和城周碉堡群建成了主阵地,以环城内壕、街巷工事建成了核心阵地,2.5万人固守坚城,以待援军。在解放军扫清外围阵地之后,徐向前下令使用坑道战术,在敌人使用反坑道手段,燃烧弹,毒气弹等恶劣条件下,炸开了临汾城墙,取得了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敌军用了毒气,因此都戴着口罩

战争胜利之后,徐向前很快就写好了《临汾战役经过和主要经验》、《临汾敌之防御配系及工事构筑的实际情形》和《临汾战役战术总结》等长篇文字报告交付中央。毛主席看过之后,觉得非常之好。

此时的东北战场,解放军已经控制了东北的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只有55万敌军被分割压缩在锦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连接的城市之内,接下来肯定要面对城市攻坚战。徐向前在山西实践了一把,而且非常成功,因此这个战役的经验对于东北战场来说非常重要。

为此,毛主席亲自给东北野战军发了电报:“徐向前同志指挥之临汾作战,我以九个旅(其中只有两个旅有攻城经验),攻敌两个正规旅及其他杂部共约两万人,费去七十二天时间,付出一万五千人的伤亡,终于攻克。我军九个旅(约七万人)都取得攻坚经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临汾阵地是很坚固的,敌人非常顽强。敌我两军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斗争。我军用多数地道进攻,敌军亦用多数地道破坏我之地道,双方都随时总结经验,结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获胜。”

临汾战役之后,徐向前又进行了一次整顿,但兵力依然不足5万。

因为已是麦收之际,位于汾河谷底的晋中是山西的粮仓,阎锡山要想长久守住太原,就必须截获这些粮食。时节没有给徐向前过多的准备机会,立刻挥师北上,同敌在晋中开战。表面上为了迷惑蒋介石,还做出了战后整训,准备从运城渡黄河转战陕西的假象。

第一次交手,阎锡山收留下来的日军“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就完蛋了,亲训的意思就是阎锡山自己亲自训练。别以为阎锡山土,他可是晚清就去日本留学的高材生。

此战一结束,徐向前就及时向中央军委作了总结报告。他认为此战获胜的原因有三条:一是主动调动了敌人,以吕梁部队在汾孝地区佯动迷惑敌人,诱阎锡山以其所谓五大主力师全部出动,创造了野战歼敌的条件。二是部队行动秘密、突然,敌事先未发觉,战斗发起后,敌部署完全错乱,星夜北撤,给了我军以打歼灭战的良机。三是在战斗中我军火力高度集中。

报告还提到此次作战存在的弱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这个报告毛主席看过之后,立刻加上批语转发全军。批语是这么写得:“我们很需要此种战役总结报告。希望各兵团在每一战役结束后,不论胜负及胜利大小均向军委作一总结报告,以利交流和总结经验。”

此时晋中战役还没有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晋中战役时的徐向前

经徐向前的精妙指挥,在运动战中吃掉了敌军大部,活捉了主将赵承绶。

就在战斗大局已定,还在进行的时候,徐向前就把战略目标盯上了太原。并报告中央军委,拟在完成榆次以南作战后,即行北上,完成对太原的包围,有可能即夺取太原的意见。第二天,军委就复电同意。

毛主席在给徐向前发完批复电报之后,给粟裕等和华东局、中原局也发了一份电报。

“我徐向前同志所部三个纵队,于攻克临汾伤亡一万五千人之后,仅休息二十天即北上作战,连续歼灭阎锡山军七个师又四个军部,现尚包围敌两个师,又两个总队,又一个军部,又一个总指挥部于榆次以南正歼击中。向前所部仅一个纵队有二万余人,其余两个纵队各一万余人,此次大战估计将伤亡万余。军委正令该军于完成榆次以南作战后,立即抢占太原飞机场,准备夺取太原。此种情形,望宣示干部,鼓励士气。”

此时的中原战局,也在豫东战役胜利之后,渐渐开始明朗。山东只剩下济南一个空城,吃掉它已是必然。济南战役胜利之后,马上就发起了淮海战役,在运动战中对敌进行分割包围,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其过程同徐向前打完临汾之后,立刻发起晋中战役是何等的相似。

在西柏坡举行的“九月会议”上,徐向前介绍晋中战役的时候,毛主席还插话问道“唉呀!你们还不到6万人,一个月消灭阎锡山10万,单是正规军就搞掉他8个整旅。你说一说,你们那个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足见主席对晋中战役胜利的重视。

晋中战役的时候,徐向前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晋中战役的时候,他行军时经常要担架。但即便如此,他指挥的部队打仗依然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利索,来去如风。晋中战役之后,紧接着徐向前就围住了太原。要不是顾及平津战役,怕傅作义南逃,中央命令延迟对太原下手,太原解放的时间肯定会大大提前。

从徐向前和主席的互动中可以看出,他在山西指挥作战就像给其他战区上课一样。每一战的总结报告,永远都是第一时间写好上报。就像一个教员写教案一样,生怕误了上课。

解放太原的后期作战,徐向前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基本无法下床。彭德怀路过太原的时候,奉命代替指挥之后的决战,总体部署依然同徐向前制定的作战计划一样。两人都是顶尖的指挥官,彭老总非常了解徐向前的能耐。两人还约定,一起去西北收拾马匪军,但徐向前的身体实在太差了,后在医疗小组专家的要求下,他被迫停止工作,去青岛静养、治疗,直至开国大典举行,都没有明显好转,遗憾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