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整理

刘熹微 | No.95

相信大家都很有兴趣,即使是业外人士也想看看“没病”和“有病”是啥样子。

先来说我们用来骂人的“变态”是怎么来的?

变态,指在有些生物的个体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上经历阶段性剧烈变化。

有些器官退化消失,有些器官有变化、得到改造,有新的性状发生出来。主要由自身基因与外环境控制,这种现象统称为变态。

后以变态这个词作为形容词在人们口中流传,用来描述陌生人做奇怪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变态心理学又是什么呢?真的是研究“变态”的吗?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正和反两个方面。

人的心理活动存在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由此形成了心理正常的群体和心理异常的群体。

即使是心理异常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会永远并存。

由于相当多的精神障碍,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暂时将它们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已经放弃使用精神病(psychosis)一词,只保留精神病性(psychotic)作为描述之用。

而且,精神病性也只用于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

幻觉,妄想 ,显著的 兴奋和活动过多 ,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 持久的社会性退缩 ,显著的 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catatonic)行为

用“精神障碍”描述心理异常,如果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则称之为精神病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是否变态,常常要由社会文化来决定。

我国封建社会里女人要缠足,清朝男人要留长发辫。

时至今日,如果再有人表现这些行为,就要被人认为精神不正常。

可见,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的社会文化有不同的行为常模,人们对心理变态有着不同的判断。

加之,历史上对心理变态原因的不同解释,以及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等原因,导致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心理障碍诊断的很大差异,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医院或医师中间也常有意见分歧,并不为奇。

虽然心理变态的人常有明显偏离社会常模的行为,但不能认为行为违反社会常模的人都是“有病”。

例如那些强奸犯、凶杀犯的行为也是违反社会常模,但他们不是病人。

心理病理(或心理变态)是因为“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

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 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 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

而精神病学着重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转归、预防与康复。

二、变态心理学简史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了体液学说。

即认为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的观点,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四种体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和黏液

四种气质:胆汁质、抑郁质、多血质和黏液质

希波克里特认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在这种推论中已经包含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观点的雏型。

在公元前5世纪到16世纪,极端的神秘主义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时,心理异常现象,完全被看作魔鬼附身,于是鞭打、火烧、禁闭、捆绑作为驱鬼的手段横加在患者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

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

自然科学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在一起。

医学科学的进步,促使人们更倾向于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

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

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三、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关于异常心理的现代解释始于20世纪,而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理论和方式,不同的学者各有侧重。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

是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的,这 两个基本命题 ,用弗洛伊德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①精神分析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仅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

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有情绪、思想、欲望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

②第二个命题也是精神分析的创见之一, 认为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以上述两个命题为基础,弗洛伊德推演出的五个判断

①人类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是生物本能,即“力必多”( libido)

② 力必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并分为3个阶段:

口欲期、肛欲期和生殖器期。

A.口欲期(0-1岁左右):

此期中婴儿的主要活动为口腔的活动,快感来源为唇、吸吮、吃、吃手指,长牙后,快感来自咬牙、咬东西。

B.肛欲期(1-3岁左右):

此期中婴儿要接受排泄大小便方面的训练。

主要为肌紧张的控制,快感表现为忍受和排便。

C.生殖器期(3-6岁左右):

此期中儿童能分辨两性了,产生对异性双亲的爱恋和对同性双亲的嫉妒。

此外,生殖器部位的刺激也是快感来源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补充性心理发展的另外两个阶段:

D.潜伏期阶段(6-12岁左右):

此期中儿童性欲倾向受到压抑,快感来源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E.生殖期阶段(12-18岁左右):

兴趣逐渐转向异性,幼年的性冲动复活,性驱力继续着早期发展的途径进行着。

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于此对应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④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太强大容易犯罪,快乐原则主导,我乐意这么做。】,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太强大,不去难为别人,难为自己,压抑自己,这种人容易得神经症,如强迫性神经症】。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交互作用形成的动力机制在决定行为方面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⑤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即“防御机制”。

有时称之为“压抑”或“克制能力”。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基于精神分析的理论,人的异常心理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

1、固着。

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如果接受的刺激过多或者过少,就会使性心理发展遭受挫折,就会造成固着,这种固着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异常。

2、焦虑。

自我要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人们因为处理矛盾而体验着焦虑。

3、压抑。

因为有了焦虑,才有压抑。

为了抵御、防止、消除焦虑,必须压抑非理性冲动。

如果让非理性冲动突破防线,会体验痛苦,如果没有,虽然暂时意识不到痛苦,但只是痛苦隐藏到潜意识中,以扭曲的形式变相的表达,这就产生了异常心理和行为。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巴甫洛夫对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是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的):

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区别是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性上的区别。

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原因的描述的说法是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正确的说法是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过程。

关于行为主义理论整合的趋势,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结合。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的表述是是由于 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阻,“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马斯洛认为 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 ,这种存在焦虑就是 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整理

刘熹微 | No.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