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美食荒漠的话题又被推上热搜,朋友转我稿子,大概是想问问我的意见。

哎。。。

3年前,我会写《说杭州是美食荒漠的人,是没吃过这几家店》。

内容我都想好了,先搬出八卦新村的德明、方家厨房,再搬出笤帚湾的大头隐食,海猫食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写,骚气得要命的腰子,宝中宝居然做成了一道凉拌菜;吃鸡要认准彩娥、进化土鸡;

找面馆就去河东路,著名面街上能活下来的都不错;民间“市菜”是大肠,不是西湖醋鱼…

最后,义愤填膺结尾:不要吃菊英,商场杭帮菜代表不了杭州…划重点,你觉得难吃是你不会找

我写厌了,看厌了。

真实原因,是过了三年,写来写去还是这些店。好像除了老底子的杭帮菜馆杭州美食的确捉襟见肘

这一点,我得承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就丰富多了不是?本帮菜馆能打,其他菜系料理怒放:川粤湘鲁,日法意韩,总能找到口味地道,价格适宜的。

这两年杭州扎堆开了好多馆子,只不过这座城市,深陷网红怪圈,拔不出来了。连带开餐馆的人,开店不是想做好口味而是先割它一波流量

上次去的网红餐厅 ,在上海就是家正常的意大利餐吧,到了杭州就变成了假装意大利街头。

我还去一家小酒馆试菜,餐饮人刚从贵州来。她问我:“不做网红打卡点就没办法做小酒馆?”

今年开的bistro,明眼看都是拍照基地,她不愿成为网红打卡地,但又摇摆不定。

我跟她说,慢慢做总会起来,她问我多久,半年总要的。后来刷到她家推广,词条:小众好拍,宝藏小店,首家XXX…惯用的营销套路。

是杭州整座城市都在摇摆不定,一会儿互联网之都,一会儿电商经济,网红经济,如今又是直播变现。

薇娅一晚上卖货82.52亿,流量当道,氛围让人不得不为流量焦虑,店开丽江,就不会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几年做餐馆的人也赤忱,问他们为什么要开餐厅?都是我想做正宗的XXX美食。这几年听到都是反问:怎么能吸引年轻人

互联网之都的术语,要有精准的用户画像,餐厅的用户画像都是年轻人

他们吃准了年轻人的特质拍照打卡喜新厌旧

于是,去年扎堆生腌熟醉,今年扎堆小酒馆,跷脚牛肉…找准模式全面复制不断迭代,这才高效。

幕后可能就是一帮老板。毕竟,让100个人来1次,远比让10个人来10次容易多了。等收割完这100个人,换个马甲重新再来罢。

做百年老店累死累活,太笨了,何必呢!

我还是会怀念从前,当年在温州村吃过一碗泥鳅汤,吃得勉强,我问阿姨:“这不合本地人口味啊?”阿姨凶巴巴:“我就是让老乡有地方吃饭。”

像我今年吃的潮汕牛肉面,我吃完觉得好。潮汕朋友去,说他们改良了,老家牛肉端出来都是生的,哪有这样煮熟切片了。

在这波流量堆的狂欢里,餐饮人鲜少还有当年的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总有人,还有人,在用心做事。

像现在,我还愿意像个战士,替杭州辩驳,还是因为,在这座以超速度冲往一线的城市,还有人在踏踏实实做菜吃饭生活

我把杭州美食荒漠的问题抛给过里安的主厨,他说:“任何一座城市的美食都要用心找。”

就看你有多热爱这座城市了

某次吃饭遇到了陈立老师,讲他每天都要去东山弄转一圈,买菜;

每年春天,陈晓卿都会飞杭州打牙祭,春笋蚕豆步鱼螺蛳,每一口,都能在舌尖掀起一番山林海啸。

同样的,用心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是不会把杭州美食荒漠挂在嘴边的

本文图文版权归小O独有,

欢迎留言,严禁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