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个大新闻,就是央行又降准了,会在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会怎样影响我们手里的股票和基金呢?

降准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概念,做投资必须要把这个金融概念理解清楚。

首先降准就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央行印了100块钱,请问市场上流通的钱增加了多少?是不是100块钱呢?

不是的,而是远远多于100块钱,这100块钱会被放大,这个放大的倍数刚好就是一除以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市场上流通的钱就越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想象一下,银行印了100块钱,小a是个卖苹果的,通过自己的劳动刚好赚了这100块钱,然后就存在了某个商业银行,比如说工商银行,那么工商银行拿到这100块钱呢,是不会放在自己手里的,他会想方设法把钱贷款给其他人,而从中赚取利差。这个时候存款准备金率的概念就出现了。

央行规定了一个存款准备金率,比如10%,工商银行拿着小a存的这100块钱就必须拿出10%,也就是十块钱存在央行,剩下的90块钱,他才有权利去贷款给其他的人。

比如某个人要买房,刚好缺了这90块钱。银行贷给了他90块钱,他拿这90块钱的贷款去买了房子,卖房子的小B赚到了这90块钱,转手又存进了工商银行。注意这个时候小a的银行存款有100块钱儿,小B的银行存款有90块钱,他们两个的存款总和是190块钱,那这190元,对于小a和小B来说都是真实的财富。

最早银行发行的100块钱,此时此刻已经神奇地变成了190块钱。

银行是不会止步于此的,这个存款和贷款的链条呢,会继续下去,央行印的那100块钱最终会变成多少钱呢?

答案是1000块钱,也就是被放大了十倍在市场上流通。这个货币乘数就是一除以这个准备金率。

如果央行把存款准备金率降到5%,那么这100块钱就会放大二十倍,所以降准降的就是这个存款准备金率,所以央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不需要印一分钱,只需要把存款准备金率降一半,市场上流通的钱就会翻一倍。

所以今天社会上的财富,绝大多数都是以信贷的形式存在和流通的,真正在社会中流通的现金或者叫做基础货币M0,是很少很少的。

这个被放大之后,在社会中流转的钱叫做广义货币M2。

如果你明明每年的收入都越来越高,但是却觉得自己越来越穷,那就是因为你的收入增长速度比不上社会信贷的扩张速度,而如果你自己又没有通过贷款进入这个社会的信贷链条中去。你就会越来越穷。

也就是说,即使整个社会的现金总量保持不变,央行也不多一分钱,而仅仅是因为你的同事,你的邻居,你的朋友们有了贷款的信贷行为,你也会因此而变穷,是不是很神奇?

充分理解了降准,我们来分析为什么这个时候降准,这次降准一共释放了一点二万亿的资金,主要是为了对冲12月份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也就是俗称麻辣粉的mlf 。

大家从这张图就能看得出来,进入到12月份会有9500亿的MLF到期,所以这次释放的一点二万亿并不是很多钱,应该算是精准滴灌,这也是央行强调不坐大水漫灌的意思。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了,为什么不发行更多的麻辣粉去对冲到期的麻辣粉呢?这不是更直接吗?为什么要用降准的方式呢?

这是因为降准释放的成本要更低,而MLF的成本是高得多的,一年期的MLF的利率是2.95%,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利息收入是1.62%,这两个利率差再乘以一点二万亿,我们就可以估算出来银行的资金成本可以节约159亿。

大家如果看最近关于降准的新闻报道,都会提到这次降准会帮助银行节约成本,大概150亿,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150亿是怎么算出来。其实就是这么算出来的,关于降准的目的,用央行自己的话来解释,这次降准是为了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七月份那次降准,主要是因为大宗商品价格太高,所以要释放资金,减轻企业压力。这次降准就不仅仅是为了对冲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了,其实更多的是为了缓解需求端疲软的压力。因为咱们从最新的社融和M2的增速来看,经济压力是很大的。

另外一个背景是房地产投资的下行,恒大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他已经出现了实质性的违约。而且恒大只是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房地产高杠杆和高周转率对于销售回款的依赖度是非常高的。今年以来,监管收紧了房企的融资政策,房地产进入下行区间,对经济增速不仅不能贡献,而且反而成了拖累。在这个背景下,适时的全面降准也有利于稳住市场预期,降低市场对房地产违约的担忧。

虽然这次降准释放的钱并不是很多,但是它释放的信号很重要,那就是宽货币和宽信用的市场预期仍然成立,对于提高整个市场风险偏好有一定作用,那降准是不是意味着牛市就来了呢?

这事不能简单推演的,历史上的四次降准之后的股市是值得大家吸收教训的。靠降准的消息来炒股博短线是很危险的。而且虽然短期会有结构性的宽信用,但是货币层面的总量宽松不太可能会出现。

这不仅仅是因为周期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有可能会提前。上周鲍威尔就对于通胀暂时论终于改口了。他是这么说的,美国国内面临着巨大的通胀压力,这是加息的催化剂。他也说12月的一些会议将会讨论是否加速升息的时间表。

咱们之前讲过美元潮汐的概念,大家简单想一想,赶在美国升息的时候你降息,这其中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不做展开了。

总而言之,在美联储准备升息的背景下,是不可能出现货币层面的总量宽松的,这个对于股市和楼市就给了一个上限。

既然提到美联储,我们顺便解释一下另一个常用的释放流动性的工具,降息。

只要你买了基金或者股票,降息和降准都应该是最敏感的两个新闻词汇。相对于降息而言,为什么咱们中国更喜欢使用降准这个工具来释放流动性呢?

我们虽然也用降息,但是相比于降准要少得多,这个是因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还比较低。

美国的降准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完成的,美联储要降息的时候,会在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释放大量的美元,以很低的利率带给各大商业银行,美联储作为同业拆借市场最大的参与者,当他降低自己的拆借利率的时候,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的拆借,因为美联储给出的美元更加廉价,这样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就将随之下降。

加息也是类似的,美联储通过抛售手中的国债、企业债等等,向商业银行吸纳过剩的美元,这样就会造成同业拆借市场中资金紧张,联邦基准利率就会随之上升。

而我们央行的降息和升息的时候是以行政手段为主,因为央行本质上是政府部门,它可以直接要求各大商业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当然这也是不得已的一个办法,因为我们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但是别忘了,商业银行本质上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当基准利率强行下调之后,很多贷款项目就成了赔本买卖,商业银行就不会做这些贷款了,这样利率调节就不会有效向市场传导。所以,降息实际上往往是不容易实现的,而降准的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关于降准,大家把以上内容吃透就不容易被人忽悠了。

更多银行套路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