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围城》确实是钱钟书所著,但是这段话出自于钱夫人杨绛。

钱钟书和杨绛两个人的婚姻长达63年,历尽各种战乱劫难,却始终相濡以沫,两个人恩爱一生!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今天我们来探寻钱钟书和杨绛夫妇的感人爱情故事!

钱钟书和杨绛两位先生都是江苏无锡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

1928年,高中毕业的杨绛一心想报考清华大学的外文系,奈何清华大学不到江苏来招生,于是去了苏州的东吴大学。

第二年,19岁的钱钟书报考了清华大学外文系,当时他的数学只考了15分,但他的外语和国文第一,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东吴大学闹了一次大学潮,没法上课的杨绛北上,去圆自己的清华梦。

钱钟书的表妹孙令衔也在北京读书,是杨绛的大学校友,也是关系好的闺蜜。

因为这层关系,两人的姻缘就此种下。

杨绛漂亮且是大才女,钱钟书对她则是一见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杨绛呢?据她回忆。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钱钟书戴着一副老式眼镜,身着一件青布大褂,脚上是一双毛底的布鞋,有点土。

可是一开口,谈吐不凡,出口成章,赢得了杨绛的好感。

不过,这一对彼此有好感的年轻人并没有开始恋爱。

因为两位当时都是清华的名人,关于他两的八卦不少。

杨绛听说,钱钟书在老家早就订了婚,而钱钟书也听说杨绛在东吴大学有男朋友,而且北京追她的男生也有好几十个。

最后还是钱钟书熬不住相思之苦,写信约杨绛出来。

一见面,钱钟书赶忙澄清谣言,而杨绛也回复道,她的传闻都是假的。

两个人第一次约会,没有所谓的甜言蜜语,但两人的急切解释就是表明态度。

从此,清华校园里多一对年轻的情侣。

转眼间,钱钟书毕业了。

当时他的父亲,著名的国学大师钱基博,是上海光华大学的中文系主任。

于是钱钟书决定南下上海工作,而杨绛继续留在北京学习。

这一分开,所有人都不看好两人,觉得他们两最后恐怕走不到一起了。

再者,钱钟书的父亲是老派文人,对儿女婚姻看中的是,父母之命,而且钱钟书两个弟弟都是父母作主安排的。

不过这次,钱老反而表现得相当的开朗,大力支持。

原来,有一次杨绛给钱钟书写信,寄到钱家就被钱老看到了,看后觉得杨绛学问相当了得,是个有才华的女子。

让钱老一改往日的作派,对儿子的自由恋爱全力支持。

不久之后,钱钟书也到杨家拜见了杨绛的父母,两位老人一见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也是欢喜的不得了。

就这样,两人的恋爱终成正果。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和杨绛在苏州举办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妻。

同年,钱钟书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公费到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名额。

杨绛决定陪读,照顾好丈夫的生活,并且中断了自己清华的学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异国他乡,夫妻两得自己面对生活,对于他两说,是个挑战。

因为他们打小都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不会为生活琐事操心。但在遥远的英国,一切都得靠自己。

据杨绛回忆,钱钟书比较拙手笨脚,有皮带的手表不会戴,每次扣手表皮带都是杨绛帮忙扣的,最后换成了松紧的表带。

而杨绛了解丈夫的性格,更清楚丈夫的志向,但愿竭毕生精力做学问。

为了成全丈夫的理想,杨绛委屈自己。

在英国,原本也是大小姐出身的硬把自己逼成女汉子,什么洗衣做饭、装灯修门的,包揽所有事物。

而钱钟书除了不会干家务,人情世故方面也跟小孩子一样,都是杨绛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

1937年,女儿钱瑗在英国出生,杨绛因为产后身体虚弱,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家里只剩钱钟书一人。

钱钟书习惯了妻子的照顾,在家里什么都不会干。

每天去医院看望妻子没说几句就得汇报闯了什么祸,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把床单染黑了,又不会洗,把台灯弄坏了不亮...

换做别人,摊上这样的老公,日子或许很难过下去。而杨绛却几十年如一日,在丈夫面前保持着耐心和宽容。

没关系,不要紧,也许这是杨绛对丈夫说得最多的话。

因为杨绛觉得,钱钟书不会干家务,不懂人情世故,不是因为懒和笨;而是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问上了。

既然选择了钱钟书,那就自己牺牲多一些,让丈夫全力做他擅长的事情。

当然,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如果只是杨绛单方面的付出,时间长了换谁也过不下去。

尽管钱钟书不会干活,但是也会笨手笨脚地给妻子一点温柔。

钱钟书从不睡懒觉,每天早起,等杨绛醒来,牛奶面包就端到了面前。

女儿出生后,钱钟书的天真也为生活增添了别人家没有的情趣。

1938年,钱钟书完成了牛津大学的学业回到了清华大学当了教授。

而此时抗战爆发了,清华大学被迫南迁,钱钟书跟着学校四处漂泊,杨绛则带着女儿不得不跟随钱家其他人去上海租界避难。

战乱让钱家经济情况一落千丈,一家全靠钱钟书一个人的薪水生活,日子很艰难。

尽管生活艰辛,杨绛没有变成只关心生活的家庭主妇,再苦再累,她都保持着一个知识女性的一种追求。

有一次,杨绛给朋友帮忙写了本话剧《称心如意》,没想到上演后场场爆满,编剧杨绛也跟着出名了。

接着又写了《假戏真做》等,而且都火了,一时间,杨绛成了上海滩的金牌编剧。

而后,别人介绍钱钟书的时候,都会说,这是杨绛的先生,钱钟书。

钱钟书听后心里不舒服,心想也要弄出点什么来。可他做的学问比较小众,比较高端,圈子外的人压根不知道。

怎么办?最后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

钱钟书给妻子说了自己想写小说的想法后,杨绛全力支持。

两年之后,《围城》终于面世,一炮而红。新书序言里,有钱钟书的感慨。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终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地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绛曾写过一句话,我以为夫妻间要有共同的爱好和话题,才能交流通畅,相知相守。

无论杨绛在英国陪读,还是回国后当家庭主妇,杨绛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读书和学习,钱钟书看过的书,杨绛基本上都看过。

每天忙完各自的事,夫妻俩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就是交流读书的心得。

有共同的高度,这也是夫妻俩白头偕老的重要原因。

再者,钱钟书和杨绛也有共同的处世态度。

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新中国建立后,钱钟书一家应邀来到北京,钱钟书在清华大学外文系当教授,杨绛在北大文学研究所当研究院。

经过半生的颠沛流离,他们两终于有了一个安定的家。

是安定的生活只过了十来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1966年,夫妻二人先后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屡遭批斗,接着又被发配到河南罗山五七干校进行思想改造。

两位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成了通信员,一个被安排在菜园种菜,时不时还要被当众批斗一番。

可即便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两个人依然乐观地坚持做自己的学问。

在干校改造的那些年,年满五十的杨绛自学西班牙文,还把西班牙文学名著《堂吉诃德》译成中文。

1978年,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的时候,邓小平同志送给国王的国礼之一就是杨绛刚刚出版的中译本《堂吉诃德》。

而钱钟书也在干校期间,写出了名著《管锥编》的第一稿。

文革结束后,夫妻俩终于又有了安定的生活。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钱钟书先生写出了《管锥编》、《谈艺录》等众多名垂青史的学术著作。

杨绛也写出了《干校六记》、《洗澡》等深受欢迎的文学作品。

而他们的稿费、版费,全部捐给了更需要的年轻人。

可惜,老天并没有给淡泊名利的夫妻一个安详的晚年。

1994年,钱钟书先生被发现身体里长了个恶性肿瘤,手术之后又引发了肾功能衰竭,就此长期住院。

祸不单行,两年后,两个人唯一的女儿钱瑗又被确诊为晚期肺癌。

已经83岁高龄的杨绛,每天要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在两家医院之间来回奔波,照顾重病之中的丈夫和女儿。

钱钟书和杨绛婚姻63年,历尽各种战乱劫难,却始终相濡以沫

原创2021-12-07 17:28·希奥探长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图1 围城

《围城》确实是钱钟书所著,但是这段话出自于钱夫人杨绛。

钱钟书和杨绛两个人的婚姻长达63年,历尽各种战乱劫难,却始终相濡以沫,两个人恩爱一生!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今天我们来探寻钱钟书和杨绛夫妇的感人爱情故事!

钱钟书和杨绛两位先生都是江苏无锡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

图2 钱钟书先生

1928年,高中毕业的杨绛一心想报考清华大学的外文系,奈何清华大学不到江苏来招生,于是去了苏州的东吴大学。

第二年,19岁的钱钟书报考了清华大学外文系,当时他的数学只考了15分,但他的外语和国文第一,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东吴大学闹了一次大学潮,没法上课的杨绛北上,去圆自己的清华梦。

钱钟书的表妹孙令衔也在北京读书,是杨绛的大学校友,也是关系好的闺蜜。

因为这层关系,两人的姻缘就此种下。

杨绛漂亮且是大才女,钱钟书对她则是一见钟情。

图3 杨绛

那杨绛呢?据她回忆。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钱钟书戴着一副老式眼镜,身着一件青布大褂,脚上是一双毛底的布鞋,有点土。

可是一开口,谈吐不凡,出口成章,赢得了杨绛的好感。

不过,这一对彼此有好感的年轻人并没有开始恋爱。

因为两位当时都是清华的名人,关于他两的八卦不少。

杨绛听说,钱钟书在老家早就订了婚,而钱钟书也听说杨绛在东吴大学有男朋友,而且北京追她的男生也有好几十个。

最后还是钱钟书熬不住相思之苦,写信约杨绛出来。

图4 杨绛、钱钟书

一见面,钱钟书赶忙澄清谣言,而杨绛也回复道,她的传闻都是假的。

两个人第一次约会,没有所谓的甜言蜜语,但两人的急切解释就是表明态度。

从此,清华校园里多一对年轻的情侣。

转眼间,钱钟书毕业了。

当时他的父亲,著名的国学大师钱基博,是上海光华大学的中文系主任。

于是钱钟书决定南下上海工作,而杨绛继续留在北京学习。

这一分开,所有人都不看好两人,觉得他们两最后恐怕走不到一起了。

再者,钱钟书的父亲是老派文人,对儿女婚姻看中的是,父母之命,而且钱钟书两个弟弟都是父母作主安排的。

图5 钱基博、钱钟书

不过这次,钱老反而表现得相当的开朗,大力支持。

原来,有一次杨绛给钱钟书写信,寄到钱家就被钱老看到了,看后觉得杨绛学问相当了得,是个有才华的女子。

让钱老一改往日的作派,对儿子的自由恋爱全力支持。

不久之后,钱钟书也到杨家拜见了杨绛的父母,两位老人一见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也是欢喜的不得了。

就这样,两人的恋爱终成正果。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和杨绛在苏州举办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妻。

同年,钱钟书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公费到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名额。

杨绛决定陪读,照顾好丈夫的生活,并且中断了自己清华的学业。

图6 钱钟书、杨绛

在异国他乡,夫妻两得自己面对生活,对于他两说,是个挑战。

因为他们打小都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不会为生活琐事操心。但在遥远的英国,一切都得靠自己。

据杨绛回忆,钱钟书比较拙手笨脚,有皮带的手表不会戴,每次扣手表皮带都是杨绛帮忙扣的,最后换成了松紧的表带。

而杨绛了解丈夫的性格,更清楚丈夫的志向,但愿竭毕生精力做学问。

为了成全丈夫的理想,杨绛委屈自己。

在英国,原本也是大小姐出身的硬把自己逼成女汉子,什么洗衣做饭、装灯修门的,包揽所有事物。

而钱钟书除了不会干家务,人情世故方面也跟小孩子一样,都是杨绛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

1937年,女儿钱瑗在英国出生,杨绛因为产后身体虚弱,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家里只剩钱钟书一人。

图7 一家三口

钱钟书习惯了妻子的照顾,在家里什么都不会干。

每天去医院看望妻子没说几句就得汇报闯了什么祸,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把床单染黑了,又不会洗,把台灯弄坏了不亮...

换做别人,摊上这样的老公,日子或许很难过下去。而杨绛却几十年如一日,在丈夫面前保持着耐心和宽容。

没关系,不要紧,也许这是杨绛对丈夫说得最多的话。

因为杨绛觉得,钱钟书不会干家务,不懂人情世故,不是因为懒和笨;而是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问上了。

既然选择了钱钟书,那就自己牺牲多一些,让丈夫全力做他擅长的事情。

当然,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如果只是杨绛单方面的付出,时间长了换谁也过不下去。

图8

尽管钱钟书不会干活,但是也会笨手笨脚地给妻子一点温柔。

钱钟书从不睡懒觉,每天早起,等杨绛醒来,牛奶面包就端到了面前。

女儿出生后,钱钟书的天真也为生活增添了别人家没有的情趣。

1938年,钱钟书完成了牛津大学的学业回到了清华大学当了教授。

而此时抗战爆发了,清华大学被迫南迁,钱钟书跟着学校四处漂泊,杨绛则带着女儿不得不跟随钱家其他人去上海租界避难。

战乱让钱家经济情况一落千丈,一家全靠钱钟书一个人的薪水生活,日子很艰难。

尽管生活艰辛,杨绛没有变成只关心生活的家庭主妇,再苦再累,她都保持着一个知识女性的一种追求。

图9

有一次,杨绛给朋友帮忙写了本话剧《称心如意》,没想到上演后场场爆满,编剧杨绛也跟着出名了。

接着又写了《假戏真做》等,而且都火了,一时间,杨绛成了上海滩的金牌编剧。

而后,别人介绍钱钟书的时候,都会说,这是杨绛的先生,钱钟书。

钱钟书听后心里不舒服,心想也要弄出点什么来。可他做的学问比较小众,比较高端,圈子外的人压根不知道。

怎么办?最后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

钱钟书给妻子说了自己想写小说的想法后,杨绛全力支持。

两年之后,《围城》终于面世,一炮而红。新书序言里,有钱钟书的感慨。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终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地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图10 《围城》序言

杨绛曾写过一句话,我以为夫妻间要有共同的爱好和话题,才能交流通畅,相知相守。

无论杨绛在英国陪读,还是回国后当家庭主妇,杨绛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读书和学习,钱钟书看过的书,杨绛基本上都看过。

每天忙完各自的事,夫妻俩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就是交流读书的心得。

有共同的高度,这也是夫妻俩白头偕老的重要原因。

再者,钱钟书和杨绛也有共同的处世态度。

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新中国建立后,钱钟书一家应邀来到北京,钱钟书在清华大学外文系当教授,杨绛在北大文学研究所当研究院。

经过半生的颠沛流离,他们两终于有了一个安定的家。

图11

可是安定的生活只过了十来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1966年,夫妻二人先后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屡遭批斗,接着又被发配到河南罗山五七干校进行思想改造。

两位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成了通信员,一个被安排在菜园种菜,时不时还要被当众批斗一番。

可即便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两个人依然乐观地坚持做自己的学问。

在干校改造的那些年,年满五十的杨绛自学西班牙文,还把西班牙文学名著《堂吉诃德》译成中文。

1978年,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的时候,邓小平同志送给国王的国礼之一就是杨绛刚刚出版的中译本《堂吉诃德》。

而钱钟书也在干校期间,写出了名著《管锥编》的第一稿。

图12

文革结束后,夫妻俩终于又有了安定的生活。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钱钟书先生写出了《管锥编》、《谈艺录》等众多名垂青史的学术著作。

杨绛也写出了《干校六记》、《洗澡》等深受欢迎的文学作品。

而他们的稿费、版费,全部捐给了更需要的年轻人。

可惜,老天并没有给淡泊名利的夫妻一个安详的晚年。

1994年,钱钟书先生被发现身体里长了个恶性肿瘤,手术之后又引发了肾功能衰竭,就此长期住院。

祸不单行,两年后,两个人唯一的女儿钱瑗又被确诊为晚期肺癌。

已经83岁高龄的杨绛,每天要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在两家医院之间来回奔波,照顾重病之中的丈夫和女儿。

图13

1977年,钱瑗不幸去世。杨绛强忍着悲痛继续照顾病中的丈夫。

知道女儿去世的噩耗后,钱钟书病情急剧恶化,几个月之后与世长辞。

不到两年的时间,87岁的杨绛先生接连遭遇丧女和丧夫的巨大打击。

很难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痛不欲生!

她曾经说过,女儿走了,丈夫走了,我也想走,可我不能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打扫现场是杨绛先生要完成丈夫没有做完的工作,把钱钟书一生的心血完整地留给后人。

一位九十岁的老人硬是咬着牙扛起了重任,不知道经过多少的日日夜夜,靠着顽强的意志力。

杨绛终于完成了钱钟书全部学术遗物的整理工作。

在2011年的《钱钟书手稿集》出版仪式上,杨绛先生的一句话让人泪目。

他今天准是又高兴又得意,又惭愧又感激,我是他的老伴儿,能体会他的心意。

2016年5月26日,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世长辞,享受105岁。

完成心愿后,她去了另一个世界。

与自己深爱的丈夫、女儿重新团聚!

钱钟书和杨绛两位先生用他们的睿智、宽容、淡泊和坚持,携手度过了恩爱而圆满的一生。

婚姻这座围城里,的确有太多的不易。

而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个人慢慢地去品味,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