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牙齿都是非常重要的器官,牙齿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饮食功能、消化功能和生活质量。但日常生活中,由于很多朋友疏于关注口腔健康常识,造成不少知识误区,快来看看,你“踩坑”了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牙疼得厉害才来看牙医

很多朋友至今仍然认为“牙疼不是病”,觉得偶尔牙疼是很正常的事情,错过牙齿最佳的治疗期。等牙“疼起来要人命”的时候,才想起来医院就诊,这个时候,牙齿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一定程度,普通的补牙已经不能挽救患齿,往往需要根管治疗以及全瓷冠修复等相对复杂的治疗手段才能缓解患者的痛苦。

建议: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定期洗牙,定期更换牙刷及牙膏,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2.治疗后不重视复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患者在牙齿急性疼痛得到缓解后,便好了伤疤忘了疼,不按照医嘱来检查和复诊,这样会导致牙齿治疗效果不明,后续牙齿保养效果不佳。

建议:在做完牙齿治疗后遵循医嘱,按时复诊,拍片检查,确认治疗效果,了解后续相关注意事项。

3.牙齿问题严重就拔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中老年人,当牙齿出现松动、疼痛的时候,会认为大不了把患牙拔除。这种认知很明显是错误的,牙齿松动、疼痛都可以通过医疗手段实现修复,恢复牙齿功能。如任意拔牙,会影响整口牙的排列、健康。

建议:当牙齿出现不适的时候,应及时就诊,解决问题,而非一拖再拖,抱着“大不了拔牙”的心态。

4.孩子的乳牙不需要治疗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乳牙反正早晚要脱落的,如果乳牙出现问题,不需要花费金钱和精力去治疗,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儿童乳牙健康与否关系营养摄取、颌骨发育和以后恒牙的发育。

建议: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牙齿检查,发现患齿及时治疗。

5.补牙材料脱落是牙医的问题

一些患者补过的牙齿,用两三年后,可能补充材料会突然脱落,很多患者会认为是牙医操作水平的问题。其实不然,牙齿材料使用期限主要和牙齿龋洞大小、补充材料种类、患者用牙习惯有关系。

建议:当需要补牙时,应选择当地正规的口腔医院进行治疗,治疗后注意后续的口腔保养事宜,以延长患齿使用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温馨提示:口腔健康是重中之重,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当感到口腔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切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