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房企融资这件事,从来都没有雪中送炭,只有锦上添花。

2021年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一年,对于房地产而言,舆论和市场都不是那么友好。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高杠杆房企们,全都成为了网红,红,是黑红的红。

在政策、市场、资金的轮番打压下,弱资质的房企发债规模创下近十年同期最低。

当部分房企还在违约边缘疯狂试探的时候,头部和准头部房企已经试图从固化的行业梯队格局中,冲出突围。

1

国企吃肉 民企眼红

11月交易商协会举行了房企代表座谈会,此后房企迎来今年第一波的融资利好。

但能够发债的“解渴”对象,主要为国资背景为主的央国企,民营房企融资依然未见实质性进展。

根据Wind统计数据,11月房企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金额285亿元,环比增长128%。

主流房企中能发境内信用债的有25家房企,包括招商、保利、中海、金茂、华发等。

共计融资金额达287.8亿元,其中11月融资总量最高的企业为招商,融资总量约146.63亿元,约占总额的一半。

国企频频发债,引来民企一片羡慕和嫉妒。

不过进入12月以来,房地产融资层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

尤其是在上周末,一行两会集中进行了回应约谈某房企违约相关事件。

相关事件短期冲击的逐步明朗化,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也重新打开。

房企融资环境随之回暖,逐渐从“国家队”传导至优质民营房企。

上个月还在眼红国央企的民营房企,成功募得资金消息频频传来。

2

优质民企 谈笑风生

根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网站信息显示:

碧桂园提交了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注册规模为50亿元。

龙湖也提交了202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注册规模为50亿元。

虽然只是已受理,还没拿到钱,但已经算是重要信号了。

此次龙湖与碧桂园作为优质民企代表,若能成功打开境内债市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优质民营房企有望“解渴”。

这意味着,民营房企发债融资松开口子,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行为已恢复至正常状态。

事实上,近期房企发债已经明显有增多迹象,特别是民营房企。

12月3日,龙光集团子公司2021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4年期公司债券的申请,获得证监会及上交所审核批准。

12月6日,龙光集团宣布将于近期启动CMBS、供应链ABS等资产支持类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工作。

除龙光之外,金地集团一笔ABS也于12月5日获准发行,该ABS为"长城证券-金地集团2021年一期2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拟于2022年初发行。

等了这么久,眼馋央企、国企频繁发债许久的民营房企,终于开了个好头。

3

房企融资 不对称性

整体来看,财务情况好、信用评级高的民营房企,融资环境正得到改善。

不过,像碧桂园和龙湖,其实都不是目前最急需融资的房企。

可供印证的是,目前穆迪、惠誉等国际评级机构给予碧桂园“投资级”评级。

摩根士丹利、国泰君安等国内外市场机构同样看好碧桂园,给予“买入”、“增持”等较高评级。

同时,龙湖也是房地产行业中债务结构和财务指标表现良好的企业。

截至2021年6月,龙湖平均融资成本为4.21%,处于行业的最低区间,净负债率为46.0%;现金短债比为5.48倍。

尽管融资面暖风吹拂,但是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分化仍然存在。

没问题的“好学生”获得继续融资的机会,有问题的“差学生”还是难以融资。

真正缺钱的是那些负债率高、已爆雷或者马上要爆雷的房企。

不过显然他们没有那么幸运,短期内大概率依然拿不到融资。

所以这样的融资松绑,其实并不是在“救命”,而是使得强者更强。

目前行业风险尚未出清完毕,百强房企的格局洗牌也还没有落定。

那些“问题”房企融资环境依旧较难实质性改善,甚至资金周转压力将不断加剧。

正如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一样,融资松绑对所有房企也并不相通。

如今还不能摆脱高杠杆的弱资质房企,可能最终要为他人做嫁衣裳。

有觉悟的开发商早就想明白了:要么吃掉别人,要么被别人吃掉。

关于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有什么评价?欢迎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