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患者求助发烧了怎么办?发热对正常人而言,只不过是感冒的标志而已。但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发热不仅常见,而且可能是病情进展、甚至转折的标志!那么癌症患者出现发热,体温升高了,究竟该怎么办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临床上较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解热镇痛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但用药后可能会引起一定的消化道副反应、出汗等,部分虚弱或年老癌症患者不能忍受药物副作用,这个时候往往会求助中医治疗。

中医药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辨证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好,副作用小。

癌症患者本身由于恶性肿瘤引起气血脏腑虚损或阴阳失调、导致痰瘀湿毒、蕴久化热;或因化、放疗后,火热毒邪积聚,耗气伤阴,元气亏损所致发热。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概括而言,为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加之热、毒、痰、瘀相互为病,不同时期可表现为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临床诊治时应首辨虚实,虚则补,实则清,辨证论治。对癌性发热的辨证论治,须谨守病机,分清标本,明晰虚实,辨别热毒痰瘀,或攻邪为主,或标本兼治,或扶正为主兼以祛邪。临床主要分以下虚实两个证型来辨证治疗:

虚证

1.气虚发热

证候特点:证见身热,热势或高或低,时高时低,多于劳累后发作明显,伴头晕倦怠、气短懒言,食少便溏,甚则心悸,自汗出,易感冒,舌淡胖,边有深齿印,脉沉细无力。

治法:甘温除热。

2.血虚发热

证候特点: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眼睑及口唇苍白,爪甲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手足发麻,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清热养血。

3.阴虚发热

证候特点:证见发热缠绵不断,以低热多见,午后至夜间加重,手足心热,伴有口干咽燥,烦渴欲饮,骨蒸盗汗,痰少质黏,尿少色黄,舌质红或有裂纹,舌苔少甚至光剥无苔,或见苔燥无津,脉细数或虚数无力。

治法:滋阴清热。

4.阳虚发热

证候特点:症见发热肢冷,面赤如妆,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倦怠乏力,精神萎靡,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或虚大。

治法:温里回阳,甚则回阳救逆。

实证

1.热毒炽盛

证候特点:多见于疾病早期,正气未衰,证见高热不退,体温多在38.5゜C以上,伴有面赤汗出,烦躁不安,口干舌燥,神昏谵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2.湿热蕴结

证候特点:证见身热不扬,汗出不退,伴有头重身困、胸脘痞闷,口苦咽干,大便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3.毒瘀互结

证候特点:午后或夜间发热,伴有口干不欲饮,体内有固定肿块,按之不移,面色黯黑,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

4.肝气郁结

证候特点:低热或潮热,热势随情绪波动而起伏,伴有心烦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医辨证论治癌性发热病例分享

陈女士今年68岁,家在广东。2019年元月初受凉后,陈女士出现咳嗽咳痰,并逐渐出现胸闷痛不适,当时陈女士未予重视;2019年4月4日陈女士自觉右侧锁骨上窝处有一肿块,遂前往当地中心医院就诊,行肺部CT检查提示肺部占位性病变;2019年4月12日前往省肿瘤医院行右锁骨上窝淋巴结切除活检术,病理确诊为肺癌(具体分期不详)伴右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未行手术及放化疗等治疗;2019年5月6日因患者出现疼痛不适开始使用埃克替尼靶向治疗;近半月来患者反复夜间低热,体温38.3 ℃左右,曾于市中心医院抗感染治疗一周无效,现陈女士欲服用中药调理而就诊。

2019年5月15日就诊,确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月余,夜间反复低热半月。刻诊:夜间低热,神疲乏力,咳嗽不显,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口干,纳少,夜寐差,整晚难以入睡,夜间盗汗,小便少,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

中医诊断:内伤发热,辨证为阴虚发热,治拟滋阴清热,解毒扶正为法。

处方:生地黄、青蒿、白薇、太子参、泽泻、、玉竹、玄参、茯苓、延胡索、麦冬、乌药、南沙参、桑叶、山银花、浙贝母、银柴胡、甘草等,上方7剂,400 ml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5月21日二诊,患者诉服用上方7剂后夜间发热较前改善,但仍感神疲乏力、胸闷气促,原方去山银花等,加桂枝、黄芪等,继续服用10剂。

5月31日三诊,患者诉服用上方10剂后夜间已无明显发热,体温37.6 ℃,精神可,无明显咳嗽、胸闷气促等不适,纳寐可,偶有颈肩臂疼痛,原方去银柴胡等,加桑枝等,继续服用14剂。

6月13日四诊,患者诉服用上方14剂后无发热,颈肩臂疼痛好转。原方继服14剂。此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已无特殊不适。

按:本案为肺癌晚期患者,反复夜间低热半月,体温38.3 ℃左右,临床检查无感染证据,且经验性抗生素治疗1周后无效,故可诊断为癌性发热。清代临床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云:“阴虚则内热。夫阳在外,为阴之卫,阴在内,为阳之守,精神外弛,嗜欲无节,阴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间而发热也,实发热,当作阴虚治,而用补养之法可也。”

本例患者当辨证为阴虚发热,治疗以青蒿、白薇、生地黄、玄参等滋阴透热,其中青蒿为芳香之品,可清热透络,引邪外出,白薇等为退虚热专药;配以玉竹、麦冬南沙参、太子参等滋阴药,补养机体阴液,阴液足则虚热自退;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癌肿往往较为严重,邪正交锋,机体正气处于亏虚状态,发热可使正气亏虚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这类患者在治标的同时还需顾护正气,防止机体正气的进一步消耗;基于此治疗原则,方中加用茯苓等健脾扶正,二诊时患者发热症状较前缓解,在前方基础上加用黄芪等益气扶正,恢复患者自身抗病能力;因方中滋补药过多,用少许桂枝等以防方药过于滋腻。中医抓住了疾病的“标”之“热”及“本”之“虚”,充分体现了“扶正治癌,标本兼顾”的治疗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