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开启后

阳光热情明亮,

如此乖巧的“冬姑娘”,

也挺惹人喜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楼app网友@jinyikang

而且,也完全不用担心晴天的余额,12月上旬,好天气管够!这是因为,完成“入冬任务”后的冷空气,明显比上个月懈怠多了,暂且不会大动干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它倒挺会挑日子,新一股冷空气将于下周二,正好是“大雪”节气来露面,但是实力很“弱”,以北风增大为主,没有雨水,也没有大幅降温。

而在连续不见雨水君的日子里, 有几个“天气副作用”也很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干燥。这几日午后的相对湿度都不足30%,多补水才是正经事儿。大家也可以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的空气湿度,不然容易被噼里啪啦的“静电”给电到。连日晴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需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昼夜温差大。受夜间辐射降温影响,清晨寒气浓郁,在郊区,还可见到“满地是霜浓如雪”的冬日风景线。早晚气温偏低。下周二前前最低气温平原地区2~6℃,山区0~3℃局部有薄冰,高山区0~-3℃有冰冻;周三后最低气温有所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雾来了。冷空气歇业的时候,天气静稳,容易滋长雾气,能见度打折扣,需注意交通安全。

天气干燥

注意皮肤健康

最近天干物燥,医院里这个诊室的病人也多了起来。

“太痒了,热水烫也不管用!医生,我家楼层住得高,最近天气这么干,怎么还会发湿疹?”近日,年过七旬的马大伯(化名)一踏进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就向医师倒起了苦水。

马大伯的湿疹已经是老毛病了,这段时间每晚痒得睡不着,四肢都被他抓破结痂。在市三医院皮肤科,最近这样的患者多了不少,但医生却说,这病与“湿气”没多大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实在太干了,浑身不舒服。往年我11月底才用润肤乳,今年早早地就到医院配来了。”最近几次专家门诊,章一近面对最多的描述就是“痒”。

前几天,马大伯由女儿陪着来看病,撸起袖子和裤管,小腿前侧、大腿内侧、双手前臂都是大片湿疹,衣服上隐约渗透出血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毛病了,年年发。今年一开始小腿干燥脱屑,像一片片鱼鳞,为了止痒,我就用热水烫烫,结果痒得更厉害,每天睡前都要拼命抓一抓才舒服。”面对又急又气的马大伯,章一近检查后耐心安抚,“你得的是乏脂性湿疹,又叫干性湿疹,不是湿气重,倒是皮肤太干了。”

近期,乏脂性湿疹进入高发季。“一些洗澡太勤,又没有润肤乳使用习惯的年轻人及过敏体质者也容易得。”章一近每次专家门诊要看六七十号患者,她数了数,与干燥相关的皮肤病就占比三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纪大了,皮肤本身的保脂能力变差,加上天冷,许多人喜欢用热水泡澡,我们的表层皮脂很容易脱失。”医生说常常和湿疹患者开玩笑,“你就是太干净了。”

作为皮肤科医生,一到秋冬季节,会适当减少洗澡次数和时长,一周用一次弱酸性沐浴露,还有个“333”法则:“我洗澡一般3分钟结束,洗澡水温控制在36摄氏度,接近皮肤温度,洗完澡皮肤还没完全擦干,就涂上30克左右的润肤乳。第一遍薄涂,第二遍厚涂小腿等容易干燥的部位。”

许多人等到皮肤干裂再涂润肤乳,效果往往不太好。

医生提到,最近国外流行一种说法,对于干性皮肤、皮肤瘙痒者,应该“将润肤乳穿在身上”,随时随地涂抹。

“最近,不少人购买护肤品,但秋冬季节一般不建议用橄榄油、甘油等不含生理性保湿成分的产品作为保湿剂,适宜选用较为滋润的润肤乳,比如维生素E尿囊素乳膏等,吸收和保湿效果好。”

医生在门诊中发现,许多老人喜欢穿着特别保暖且不透气的衣物,有些贴身衣物还是腈纶材质,这些习惯都要改一改,酒也要少喝。

“感觉皮肤干燥发痒时,也要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可以用手拍一拍,或者用冷毛巾敷一敷,缓解瘙痒。 ”

19楼(my19lou) 综合自浙江天气、杭州天气、杭州发布、健康杭州

编辑:欧文

审核:宛如

在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区间线】

西湖边的新玩法你get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