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湾区时代,城市群每个成员都想擦亮自己的城市文化「招牌」。

好些第二梯队的城市地区,我们似乎对它们很熟悉,但其实张口又说不全它们的特色。

比如佛山顺德。

顺德的美食当然无需赘述,纪录片《寻味顺德》早就拍出来了。不过你可能不知道,顺德除了「好食」,还「好水」。

水乡风光丨图源 顺德城市网

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岭南水乡的代表,桑基鱼塘的摇篮。顺德区内有大小河涌940条,总长2043.6公里,连接12座小岛、183座水闸船闸,12条总长353.351公里的堤围,25个渡口保留有码头4个、港口10座,各类古井更是无法统计。

这就是水的顺德。水乡是顺德的灵魂。

坐落在顺德的巽美术馆,为了让大家珍视这座城市「流淌的印记」,联手顺德环保协会,发起当地首个大型公益艺术环保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半刻周末一早从东莞出发,准备与几位特邀艺术家面对面,跟随活动指南,体验一场「环保文化,艺术先行」的活动,感受顺德人与水乡之间的情感纽带,体会顺德独特的「水乡情」。

联手青年艺术家

「水环保」理念落地成作品

如果沿用老套的宣传手法呼吁环保,大家很难敏感起来。但如果换种形态,换个地点,把环保主题的艺术装置摆在文旅目的地顺德华侨城,能自然令大家有熟悉的新鲜感吗?

巽美术馆向一时半刻介绍他们的想法,认为美术馆应该成为一间「向大众开放的实验室」,它的实验对象不仅仅是艺术,也是所有能够通过介入、参与和对话而形成连接的人。

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的一份子,巽美术馆担起公教责任,顺应顺德「以水兴城」的战略部署,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响应「以水为脉」的城市重塑,在艺术性和公共性上为顺德这座城市注入新活力。

巽美术馆门前的「绿网乐园」丨图源 巽美术馆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大步前进,水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从自然的「在河涌里游淌」,演变成干巴巴的「保护水资源」。

如何创造一种有效的连接,通达真正有效力的环保,唤起大众「身体」的参与?

巽美术馆认为,艺术,可能是建构一个激发观者强烈情感体验的,可参与、互动和对话的场域的有效途径。

确实,与枯燥的水质报告比起来,艺术家的绘画和装置更能引起大众共鸣。本次活动,巽美术馆请来了三位艺术家,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发挥想象,以水为题进行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家罗峣岚丨图

出生在顺德的青年艺术家罗峣岚跟我们聊起「水乡情」,她坦言自己不如上一代的感情浓烈。「虽然我出生和成长都与水很近,但我这一代接触得少,关于傍水而兴的生活经验,只有听上一辈讲述。」

「绿网乐园」这个作品,是罗峣岚从农耕时代交织的渔网中得到的启发,她觉得「人应该学会怎么去驾驭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控制」。

罗峣岚把目光放在水上生产工具的变化史,融合现代工业材料不锈钢细管,重新将过去顺德人捕鱼为生的工具搬回乡亲眼前。

艺术装置与公众之间要建立互动与对话,罗峣岚通过色彩和空间规模为作品注入力量,将「绿网乐园」笼罩在音乐喷泉上,与华侨城商业区原本的景观形成呼应,划分出一片与水互动、供人思考独立空间。

艺术家谭景聪丨图源 巽美术馆

而在另一位艺术家谭景聪的眼里,「水是流动的,这让我想到一种『飘』的感觉」。他的艺术作品正是以水波浪的形状来呈现,恰好表达了水在他心中的模样。

由接近一百斤瓦楞纸搭建而成的「水脉传情」,谭景聪将河涌形态「变身」成为一个拼图切割的艺术装置,缠绕的形状像是心形,又似笑脸。

他通过呈现河涌的弯曲、流动,提示水乡传统生活方式的在场,体现顺德人对水的浓厚感情。

「艺术作品是一个载体,我从一开始想在制作上做加法,到最后还是决定做减法。以最简约的方式来呈现这份作品,传达出我想说的核心信息。」谭景聪对一时半刻说。

环保装置:六十五种水的言语丨图

「六十五」,是吴高钟团队到大良街道六十五条河涌取的水。他把目光聚焦在门外的小河、公园的湖泊、路过的沟渠……这些近在眼前、触手可及的河涌,以艺术作品的方式,将河水的现状直观地呈现在公众眼前。

吴高钟用渔网将六十五条河涌的水编织在一起,让水乡古早的「时间」停驻在公共场域里,让它们各自言说着自己的故事。

让河涌重新回到顺德人的生活里,去唤醒人们与水最本真的情感。这种情感,或许能让人们再次凝视河涌,重新爱惜它们。

以水为脉

各界「艺行」徒步新感受

以巽美术馆为起点,我们跟随两百多人的队伍,身穿白T,一路轻言笑语。此行的第一站,是巽美术馆门前的「绿网乐园」。

穿过不锈钢材质的绿网,同行的人群中有活力十足的学生、轻装上阵的协会成员,还有不少亲子同乐的身影。

步入华侨城的购物商城,一群来自学校舞蹈队的小朋友们,穿着先前在巽美术馆开放与环保相关的公共教育课堂上自制的「时装」,表演起环保艺术时装秀。

环保艺术时装秀丨图

读小学三年级的欣桦,是队伍里的一位小模特。她兴奋地和我们说,「这是我和妈妈一起做的袋子,上面的装饰是我们用一些废弃材料做成的。」

废弃的珍珠棉变身为可爱的环保袋、加工的塑料碗被制成精致的装饰花、家用垃圾袋修饰后变成仙气飘飘的公主裙。

经过「水脉传情」,跨过廊桥,沿着华侨城外围步行一点多公里,我们来到徒步的终点,顺峰山公园。

环保艺行活动现场丨图源 巽美术馆

一旁的桂畔湖被阳光照得波光粼粼,沿着林间步道走600米左右,我们看见草坪上的「六十五种水的言语」。

来自政府部门代表、环保协会成员以及现场支援的志愿者等各界人士,将采集回来的六十五条河涌的河水,对应名字分别注入玻璃瓶。

在《关系美学》中,艺术被定义为一种高度合作性的网络系统,需要系统中每个节点或成员的参与来完成运作。

而巽美术馆通过联动不同的社会群体,让他们亲手完成「六十五种水的言语」的创作,通过艺术把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也让艺术可以成为呼唤人们「身体力行」的技术。

现场活动成员往玻璃瓶注入河水丨图源 巽美术馆

穿梭在紫色和白色的渔网过道中间,六十五条不同河涌的水质直观地显现在眼前。

同行的一时半刻撰稿人三筒留意到,相邻放置的两条河涌样品,对比之下,「青云湖」的水浑浊一些,而「五沙1#渠」的水则更清澈。

这她想起家乡东莞虎门威远岛的海水,「住在公寓,自来水稍微浊一点我就觉得严重影响生活了,但我们似乎很少在意身边的海湖江河。」

当湾区城市群都在提炼专属的城市品牌时,最好的文化标志,往往就是身边免费的资源,但又却是最贵的资源——生态无价。

「Never lose your edge(不要丧失你的优势)」,活动结束后,顺德艺术家罗峣岚在朋友圈发了这句话。

逐水而居、临水建城,水乡顺德想要写好「以水兴城」这篇大文章,除了政府的顶层规划,还需民间文化艺术机构的策划与传播,而最关键的是,生活在顺德这片水乡的每一份子,感受到水的文脉,以更多的自觉与行动,来重塑这片岭南水乡的魅力。

活动主题

巽美术馆

巽美术馆是广东顺德一家非营利公共艺术机构,坐落于顺德华侨城内,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中国设计师简俊凯担纲设计。

作为广东当代艺术生态系统中的后起之秀,巽美术馆用艺术表达来探讨与实践社会的关系,通过策展、公共教育等创新的场景体验建立人与艺术的交流,让艺术馆成为一个包容却不失见解和批判力的文化空间。同时立志为形成城市品牌竞争的核心价值、吸引力、创造力、转化力、融合力、革新力而付出努力。

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环保好习惯

在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