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游逛嗨飞九州,这里是胖一和雪酱的探游日记,跟您分享旅游中的所见所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前湖熟文化遗址,至今,我们已经走过梁台、老鼠墩、前岗、大宝塔山、小宝塔山。今天,继续带着小伙伴走一遭新的地方——新墩古文化遗址。

新路线探险,跟着导航准没错。这一次没错,竟还是出现了一丢丢小意外。在导航的地图上,显示的是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神墩村,但在我面前,这座村落明明叫“山里王”。

山里王村口处,有一处小型停车场,我将车安置好,便赶紧向一老爷爷打听神墩遗址。原来,在2006年,新墩行政村与耀华行政村合并为耀华社区。新墩村不复存在,如今只有神墩遗址。

然而,神墩遗址亦不在山里王村。老人家耳朵不太灵光,热情地喊来了家中的小伙替我解惑。一听说我寻觅神墩的石碑,他十分自信地站在家门前,顺着高架的方向指了指西面。树影重重间,我好像的确看到了一块凸起的高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据他所言,开车抵达神墩遗址约莫不到5分钟。我心底盘算,对现下道路不熟悉的我,倒是可以试一试直线距离的徒步。

大概行走了10分钟后,一条细又窄的小河拦腰挡住了我的前路。我心生懊恼,在河边来回梭巡了好几次。河对岸,也不知哪里冒出来的人,用看大傻子的眼光看着我。

我“哎哟”一声,原是一根木枝大喇喇地插入我鞋底了。真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好在,我坦然随性,找了一块干净的枯草席地而坐,想办法将木枝取了出来。

待回到山里王村口,我再次舔着脸,找到了热心的小伙。也恰恰好,他正要出门上班,于是驱车引领我,将我带到了同心路的一个“T”字路口。向南延伸的地方,便是神墩古文化遗址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神墩古文化遗址的石碑展露无疑,除了石碑,还有肉眼瞧见的台型。石碑紧紧毗邻台型遗址,仿佛已然不分伯仲。而与别处遗址与众不同的是,这里遗址之上建有房屋。

有房屋,便有人烟。从一处房屋内,突然走出了一位中年阿姨,笑盈盈地跟我唠嗑。阿姨声称,前几天还有4个人出现,问她这里是否有黑土。

的确,1951年,曾昭燏、尹焕章、胡小石三人带领一支考古队在湖熟发现了第一批史前遗址。其中发现神墩遗址,面积约3500平方米,高出地面约10米,出土了夹砂红陶片、鼎与鬲足器物残片等。

此后,他们以湖熟史前遗址为模版,又在秦淮盆地、宁镇山脉以及长江下游北岸,调查发现了近两百处同类型遗址。后来,曾昭燏和尹焕章联名发表论文,在考古学上将其命名为史前“湖熟文化”。

等不及我回答,阿姨自顾自地形容他们,莫不是盗墓的吧?我噗嗤笑了起来,官方名曰考古,民间名曰盗墓,但在神墩这里,估计能捡到一个碎陶片就算是走天大的好运了。这里的陶片,与老鼠墩的亦是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说着,我心中便有了捡陶片的冲动。遥想当年,湖熟文化最早发现人钱立三不也是在梁台附近捡到了很多吗?奔着这股冲动,同时,也是为了瞧一瞧这遗址的四周,我便沿着石砌的护坡,从北面走至西面,最后又到了南面。哪里来的陶片踪影呢?倒是有规规整整的菜地,青菜与萝卜。

从南面上了台阶,迎面是一座红色建筑物,此乃“福田庵”,庵里供奉了好几位佛像。站在庵堂门外,翘首便能看到远处的村庄湖塘头。东面溪流安歇,名曰同进河,从石碑一直缭绕而来的芦苇,茂盛生长。

从庵堂走至整个建筑群的中心位置,是湖熟海绵厂所在,但我没见着任何字样和牌匾。门前,两只大黑狗,不客气的狂吠,好似在提醒我,天色已晚。“式微,式微,胡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