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年前的明成化年间,在恩平民间开始兴起一种诗与歌相结合的清唱体,表达人们的悲欢离合,这种清唱体就是恩平民歌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恩平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对恩平民歌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创造出风格鲜明的腔调,以夹房歌、花笺歌和牧歌为主,兼有牛乸冷、禾楼歌等,用于借景喻志、托事言情、感叹世态、劝人从善、反映时政等。 2012年2月,恩平民歌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恩平民歌

恩平民歌是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一种文化现象,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有流传面广、辨音记谱方法特别、节奏、内容和形式紧贴时代的基本特征,具有原生态之美。流传至今的古唱本有300多首(篇),解放后的作品超过了2000首(篇)。恩平民歌是恩平人民言情达志、交流沟通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无论是田头山坡、嫁娶寿庆、迎来送往、兴工动土、节庆假日都有恩平民歌活动,它已经成为恩平城乡最为普及的一项文化活动。鼎盛时期,恩平民歌曾唱进了“广东省羊城音乐周”,唱进了广州文化公园、剧院,唱进了北京城。近年来,在政府大型宣传活动、文化下乡、温泉旅游节、文化艺术节、节假日文化活动中,恩平民歌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恩平和谐社会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恩平民歌还是维系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乡情的精神纽带,华侨同胞凭借共同的乡音,凭借共同的文化脐带,侨情踊跃,侨心凝聚,致力于家乡各项事业的建设。恩平民歌500多年来历久不衰,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恩平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恩平人民的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增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构建幸福社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恩平民歌表演《那山那水那吉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冲击,带来了人们文化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导致恩平民歌不断式微。特色渐失,传承和激励机制不足、创作人才断代、演唱演奏人员老化等现状急需改变。

恩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恩平民歌列入保护和发展计划,宣传文化部门将恩平民歌专场比赛列为各届文化艺术节必办项目,并大力开展了恩平民歌进课堂、恩平民歌民间传习等活动。

恩平民歌第三代传承人、74岁的吴荣光(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恩平民歌新唱展演晚会

近年来,为大力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恩平民歌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参加国家、省和江门市级展演、展示活动80多次,获江门市级以上奖项120多个。在市内大型文艺晚会上大放异彩的情景歌舞《那山那水那吉人》就是是恩平市近年来大力挖掘和弘扬地方优秀文化而打造的原创精品之一。《那山那水那吉人》选取恩平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平民歌”音乐元素为旋律,歌颂恩平市海内外乡亲血脉相连,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情怀,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精品奖,曾代表江门市参加“2017年广东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传统艺术展演,代表恩平市参加“‘相约侨都’2017年江门市春节文艺晚会”等。

恩平还编印乡土教材《乡韵—恩平民歌、恩平木鱼资料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和公益性培训活动;组织恩平市重点文艺作者围绕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创作一批文艺精品。

同时,恩平市教育系统大力促进全市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形成具有恩平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形态,让恩平校园既有颜值,更有品质,助力恩平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

2019年9月,恩城四小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在传承粤剧和恩平民歌艺术为主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以十九首古诗词为歌词,旋律以粤曲小调和恩平民歌为基调,表现形式渗透舞蹈、武术、粤剧艺术的动作,创编了校本教材《岭南乡音挥古诗》(简称“诗韵操”),并在学校全面铺开学习,既传承普及了传统文化,又丰富了学校美育教育的内涵。

恩城四小创编校本教材“诗韵操”

恩城四小结合禁毒教育内容和恩平民歌元素,创作禁毒教育活动之歌。自编自创的诗韵操不仅韵律优美,节奏轻快,而且里面包含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古诗,积淀了孩子们的文化功底,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让孩子从小打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恩城四小师生演绎禁毒教育活动之歌

恩平民歌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和传承,已经成为相对完善的一个艺术形式,并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和民歌艺人的努力下,恩平民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并逐渐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对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幸福恩平,必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来源:恩平市融媒体中心(恩平广播电视台)

记者/ 孙宏云 编辑/ 吴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