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九江广电全媒体都昌台杜春泉杨禹)随着鄱阳湖进入枯水期,在都昌县多宝乡蒋公岭附近水域,一座横亘在湖床上的古桥显露水面,成为枯水期鄱阳湖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这座古桥名叫千眼桥,用松木桩、长条花岗石铺架而成、桥面宽约1米,由三根长条花岗岩拼成。千眼桥长年浸泡在水里,只有当水位低于10米的时候,桥才露出水面。由于数次维修的原因,桥面石板也新旧交错。

都昌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吴敦汉介绍说,这个老石头在明代就有的原有石头,现在这个新石头是维修加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千眼桥建于明代崇祯五年,公元1631年由本署推官钱启忠捐资而建,全长2657米,有949个墩,948个孔,所以有"千眼桥"之称,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都昌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吴敦汉告诉记者,千眼桥是鄱阳湖水中跨度最长,历史悠久的明代古桥梁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每当枯水季节,工作人员到此检查,如发现破损,及时维修。

古时候,千眼桥是都昌县通往星子县(现庐山市)两岸的必经之路。在桥建成之前,两岸百姓往来,涨水时可以渡船,枯水期时则只能靠蹚水踏泥通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如今两岸群众往来早已不再依靠千眼桥。每年的枯水季节,鄱阳湖都昌水域的湿地、候鸟、古桥构成了特有的美丽画卷,吸引着各方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来源:九江一套)

编辑:吴晨

责编:陈姗

审核: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