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各路朋友的帮助,不论这朋友曾经如何,只要在帮助那一刻就是好朋友,这点上,感恩的中国人记忆犹新!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新中国建立之后,最该感谢的无疑是曾经老大哥苏联的援助。

这援助,从建国后开始,直到关系变化之前,一直延续近十年之久。

基于这些援助,才有后续的无数奇迹出现!

在援助过程中,苏联也经历了两个时代,分别是斯大林时代和赫鲁晓夫时代,这两个时代的援助各有什么特点,那个时代更给力,主要援助了一些什么就是一个值得回忆的问题了!

这就是今日文章的主题,中苏友好时代的苏联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友好条约签署现场)

一:斯大林时代,从抗美援朝开始。

斯大林时代,是苏联最重要的时代。

在这个强人的领导之下,苏联通过数个五年计划,从一个不算完全的工业国,摇身一变,成为了二战爆发前的世界主要工业国,二战结束后的冷战双雄之一。

斯大林虽然因为行事做派饱受诟病,但这成就依旧是无法掩盖的。无论风评如何,他走之后留下的苏联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正是因为这强大,才有了援助的资本。

要不然抗美援朝的时候,无数志愿军英烈们,或许会用更多的牺牲,才能换来胜利。

而苏联对中国的大规模援助,就是从抗美援朝时代开始的。

(抗美援朝中的苏联武器)

抗美援朝战争,按照敬爱的爷爷的说法:是中国单独面对的,第一场现代化战争。

现代化战争的特点是什么?用最直白的语言就是,你的后勤要跟得上现代化战争的步伐。可建国之初的中国军队啥情况?

武器万国牌,弹药能少量自产,火炮汽车都是缴获的,自己不能生产。至于其他高精尖武器,那是想都不用想。

当时中国少有的军工基础,并不足以应付庞大的战争。

这也是志愿军出兵抗美援朝后,虽然作战勇敢,胜仗不少,但持久力不够,只能用月亮攻势和礼拜攻势的根源,后勤跟不上。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在出兵之前,领导层就心知肚明,

就拿弹药补给为例,1951年时,抗美援朝战场上需要的弹药数量是1.41万吨,看似不多但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却是天文数字,因为当时我们的军工生产能力只有可怜的1500吨。

按照这样的生产力,志愿军没有苏联支援单独去打联合国军,想想就很困难甚至不可能。

有鉴于此,才有志愿军出兵仅仅数天后的1950年10月28日,就给苏联方面消息,诉求获得鱼雷快艇、装甲舰、猎潜艇、岸炮等海防武器的出炉。因为打抗美援朝战争,就不能忘东南沿海和其他沿海区域的安全,台湾问题暂缓了,就要提高沿海戒备,避免敌人有机可乘。

为此海军总司令肖劲光同志还受命去莫斯科谈判,让这个光杆司令终于有了点家底。

岸防海军装备在后续接连到位,让沿海安全局势大为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期海军舰艇)

除了这之外,11月17日高层又再次致电斯大林同志寻求援助。

当时的志愿军,在入朝之后刚打了第一次战役,战而胜之,正在进行第二次战役。

后勤问题因为战争激烈,越来越凸显,敬爱的高层在电报中诉求,苏联能从辽东半岛的苏联部队中抽调500辆汽车支援前线后勤补给。面对这诉求,斯大林当天就答复说没问题,将在十日内将500辆新车交付中方,还加码说年底再交付1000辆汽车。

除了这之外,对于中方提出的派遣15名军事顾问帮助中国组建空军的诉求,斯大林也给出了积极回应。后续,为了增强志愿军空军战斗力,斯大林在1951年5月22日给我们的电报中说:

将在两个月内向中国提供372架米格-15飞机,只收取运费。

这特意强调运费的举措,言外之意就是,这批飞机是援助的。当然苏联也不是全部都是援助的,还有出售的。

(空军的米格战斗机)

抗美援朝时期进行到中后期,志愿军在苏联大力援助之下,很多都换装了苏式装备,这也有数据为证。

当时陆军中,按苏军编制和装备组建的有:56个陆军师,6个坦克师、独立坦克团,5个野战高射师,一个城防高射炮师,2个火箭炮师,2个反坦克师,4个探照灯团、33个高射炮团,101个高射炮营(37毫米),9个雷达团、10个铁道兵师,28个工兵团,以及配合作战的通讯兵和防化兵。

陆军之外截至1954年初,组建了28个空军师,5个独立飞行团,装备了3000多架苏式战机。

这也是美国人,惊呼中国几乎一夜之间成了空军强国的根源。

以上装备,除了赠予外,中国借款购置费用合计是13.4亿美元,远远低于市场价。

虽然这些武器中,有不少是苏军退役下来的装备,但后续来的都是苏军现役的先进装备。

(换装后的军队)

二: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援助。

一场抗美援朝让中国军队旧貌换新颜,配合战斗意志和轻步兵巅峰战术,成了世界强军。

但新中国在打完抗美援朝后,最关注的还有经济建设。

这方面苏联也帮助不小,著名的156工程中的50个前期项目就是在斯大林时代完成的,这五十个项目的启动,是在抗美援朝战场局势缓和之后!

这些项目成效有多大?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做对比。

1950年-1952年,新中国全国固定资产新增金额合计59亿元,新增产能分别为:煤炭开采量1563.7万吨/年、电力22.2万千瓦、生铁76.4万吨/年、钢锭55.8万吨/年、钢材33.6万吨/年。

这是苏联援助开始前的数据,在苏联援助的项目纷纷建成投产之后,新中国发电量增加了87.55万千瓦、煤炭产量增加了780万吨/年,生铁增加了250万吨/年,钢锭增加320万吨/年,钢材增加了250万吨/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大林主持下的援助)

新增产量,除了煤炭之外,几乎都实现了数倍的增长。

这就是苏联最早的援助项目,对新中国建设的巨大助力体现。

煤和铁是工业的基石,电是工业的动力,没有煤、铁、电何来工业化?

1952年在我们代表团参加了苏共大会之后,苏方又一次升级对华援助,通过调派大量专家来华方式,进一步支持建设工作,这群人,成了中苏两国友谊的纽带。

按照档案材料记载,1950年到1953年,苏联派到中国参与指导经济建设的专家有1093人,1953年之后,还有342人依旧待在中国,其中重工业系统有159人,燃料工业系统有102人,第一机械工业部有52人。

这群专家,用满腔的热情,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教给了好学的学生们,他们的奉献精神还有专业能力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大奋斗时代的国人。

(苏联专家和学生们)

除了人员之外,1950年苏联科学院还重点安排了跟我们的图书交流项目,并在后续的1950-1953年向我们提供了12万套册图书资料,这大量书籍分别在300多个机关和31个大型图书馆中被各种借阅、调阅,提高了我们知识分子的知识水平。

这12万图书资料仅仅是起点,后续苏联还根据政府间达成的科研协定,向我们提供了技术资料和科学文献2928套。依托专家教授,还有图书交流、技术交流项目的不断出炉,人才培养上,中苏两国的交流也非常频繁。

按档案材料记载,1952年我们去苏联留学的在职干部有273名,教育部所属高等院校学生有287名,去苏联实习的技术干部有174名,东北工业部也派遣了560名各个公司代表作为留学生去往苏联。

1953年,留学生数量进一步加码,由教育部派遣去往苏联的留学生就有1100名,财经系统的就有650名,在留学生之外,中央财经委还选派近600名实习生去苏联学习。

除了实习和留学外,苏联科研院所机关也在1952年到1953年接收了24名中国研究生共同参与高端科研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苏联对这群不远万里去学习的学子、干部、科研人员都给予了体贴的待遇和优惠的费用。

这就是斯大林时代,对于中国方方面面的各种帮扶。

在今日看来已然不少,促成了百废待兴的农业国走上现代化的第一步。

但相较于后续的赫鲁晓夫,粗狂的强人斯大林依旧有点小家子气,因为赫鲁晓夫是真好。

(赫鲁晓夫)

三:赫鲁晓夫时代,同志加兄弟。

1953年3月5日,苏联强人斯大林故去,一个时代落下帷幕。

苏联在经过一轮权力博弈后,迎来了赫鲁晓夫时代,这个时代无疑是中苏关系最好的时代。

上台后的赫鲁晓夫对于中国的援助特别上心,不顾苏联本身也处于建设时段的现实,不顾苏联不少人提醒国力有限,援助庞大伤筋动骨的建议,铁了心的加大了支援我们的力度。

这力度在后续的证明就是,无数的卢布和新建的工业企业。

1954年7月,中方表达了期望在原有项目建设上,继续补充援助的诉求。

赫鲁晓夫一听达瓦西里的要求,立马表态:满足我们政府的请求。

随后,干事特别认真的赫鲁晓夫,就将原计划规定的设备供应和技术合作资金增加了近4亿卢布,还主动提议中国当时正在建设的企业,可以使用苏联刚刚研发改进新技术。

简言之,原来协议的技术落伍了,别急我们跟你换新的。

除了之前的协议加码外,为了庆祝新中国五年国庆。在1954年10月之前,赫鲁晓夫还通过多方沟通,促成了新一批援助计划的出炉,以及释放各种对于中国的善意。

这新一批援助计划有,在之前协议规定的141项企业设备供应基础上,帮助我们新建15个工业企业,合计156家工业企业,这就是完整的156工程。

(一个个拔地而起的工厂)

同时为了提高我们军队的战斗力,还特批了一份价值5.2亿卢布的低息军事贷款。

做完这一切后,意犹未尽的赫鲁晓夫又将原本中苏合营的新疆石油公司、新疆有色及稀有金属公司、大连造船公司、大连民航公司中的苏联股份无偿转让给我们,并帮助中国建设了从兰州出发,经乌鲁木齐抵达中亚阿拉木图的铁路。将中蒙和中苏铁路贯通,大大便利了中国的对外贸易。(这当然有私心可帮助却是实打实的)也是在同一年,苏联按照协议完整地将旅顺海军基地和曾经的一些在华特权归还给了中国。

做完这一切善意举动之后,苏联还加强了专家援华的数量。

按时任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李强估计,当时在中国的苏联专家:1954年比1953年增加两倍多,1955年比1954年可能还要多些。苏联方面自己的统计则是,在1954-1957年间,来我们这支援建设的苏联专家合计有5000人之多,高峰期是1956年的1936人。

工业建设,交通建设,专家援助,释放善意之外,苏联还免费给予了我们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文件,这其中数目今日看来依旧让人瞠目结舌。

31440套技术设计文件,12410套机器设备草图,2970套技术文件、3709套基本建设方案、11404套部门技术文件........

这其中,赫鲁晓夫执政时代的1955年到1959年,就提供了各项技术文件51792套,占整个苏联技术援助的近八成左右。

技术转让之外,苏联还帮助中国发展教育事业。

1954年到1957年提供给了我们4261套教学大纲,以及4587项工业制成品国家标准,并按照最优惠的价格,为中国设计制造了221个仪器设备样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起工作的中苏科学家)

这一切,数目之庞大,价值之高,今日依旧无法估算。

这无法估算的数量和价值,在苏联人那里其实有数据,那就是我们整个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将援助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总数的一半给了我们。

凭借大力援助还有那代人的勤劳肯干,才有中国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中国也从一个庞大的农业国,迈出了走向工业国的第一步。这五年间,以156工程为核心,992个配套项目为骨干,我们的工业体系全面铺开,经济增速实现年均11.3%的高速发展。

中国在那一段时间建设成功的近千个大规模工业企业,用的都是引进的成套先进设备,这其中不乏当时苏联研发的最先进设备。正是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后续数代人砥砺奋斗的基础,才有了今日世界工业体系最完备大国的最早底蕴。

万事万物,从零到1一是最难跨越的,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道理。

感念过去,奋斗当下,不惧将来。

(大国重器)

五:大国重器也不含糊。

赫鲁晓夫时代的苏联,除了全方位援助了我们的工业体系之外,对中国的高精尖科研领域也帮助不少,这其中就有大国重器的研发,苏联在这方面让我们实现了0的突破。

1957年10月15日,两国签署了《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根据这份协议规定,苏联助力了我们的原子弹研究生产,原子能工业的建立,不仅提供了原子弹的相关图纸资料和制作关键环节,还出售了铀浓缩所需的工业设备以后关键的六氟化铀。

根据协议,1959年4月苏联还给我们交付了两个连的陆基导弹装备,帮助神州海军建立了导弹部队,并在1961年给我们提供了导弹样品和相关技术材料和技术指导。

中国的原子弹工程中,苏联人虽然没有帮助到最后,可没有他们从0到1的帮助,没有前期提供的大量技术资料和硬件设备,伟大的两弹一星元勋们,无疑将更加步履维艰。

中国有句古话叫:自助者天助之,自弃者天弃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换个说法看,同样是经过了苏联的援助,今日隔壁邻居为何如此拉胯不堪?答案就在这里!

中国民族,是一个永不认输的民族,是一个永远争第一的民族。

用算盘算出计算机才能算出的结果,不就是这精神和底蕴的诠释吗?

(两弹一星元勋)

六:苏联援助的代价。

在那个时代的苏联,不少车间中都会有这样的标语:提前为人民中国完成订货。

基于这热情满溢的标语才有包钢、三门峡水电站、丰满水电站、北京热电站等重点项目的提前完工,那是苏联人加班加点加出来的成果,也是当时苏联全心付出的体现,也是友好关系的诠释,更是两个大国的互帮互助。

这互助在后续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因为两国关系的微妙变化而终止!

按照统计,苏联援助的项目,截止1959年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的就有113项,1959年之后,还根据协议增加了125项,这些项目在后续经历了“共同舰队”和“金门炮战”后依旧延续了一段时间,直到苏联撤回援华专家,开始论战时才慢慢终止。

虽然援助中止了,但成效依旧是巨大的。

如此庞大的对外援助,几乎让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整个改头换面。

这是世界史上几乎从未有过的,一个工业国对于农业国的主动产业转移和帮助,为了这一切,苏联也付出了许多。

这许多,也可以用直观的数字来诠释。

这数字就是,苏联1959年国民生产总值的7%,具体到数额也有历史记载可循。

按苏联档案记载,苏联整体援助金额大约94亿卢布,其中技术援助10亿卢布,设备援助84亿卢布,除了援助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低息贷款和其他无法用金钱评估的帮助!

这一切今日看貌似不多,但如果换算看就非常可观了。

用全国一年财富的7%援助我们,相当于今日我们用1.12万亿美元援助友好国家。(按GDP等换比)

这笔钱,如果用在国内不知能解决多少问题。其实用在当时的苏联,也可以解决苏联很大的问题,这笔钱能在苏联建造268万套公寓,彻底额解决苏联所有城镇居民点住房问题。

这就是苏联援华的付出,这代价足够让所有苏联人住进新房。

(赫鲁晓夫另一面)

尾声:

曾经的老大哥,肩扛起奋斗的旗帜,不搞大国沙文主义的时候的做派无疑是让人感念和钦佩的。

虽然后续的关系变味了,变的冲突不断了,可这曾经也不该被遗忘。

感念过去,奋斗当下,不惧将来,是华夏精神的诠释。

同样,自助者天助之,自弃者天弃之也是华夏精神的诠释。

这双重诠释的根源,不就是刻印骨髓中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