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清华金融评论》王茅

12月3日,李克强总理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时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12月6日,央行宣布将于15日全面降准。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转向的开始吗?会对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央行将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

就在刚刚,中国央行在官网发布消息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1.755降,央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央行还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强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

央行进一步表态说,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全面降准带来的四层政策含义

就在12月3日,李克强总理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3天后,央行就采取了行动。

如何看待本次全面降准?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研究员冯柏认为,降准有以下四层政策含义,第一,选择在当前时点进行降准,体现了货币政策做好跨周期调节。降准可以释放长期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通常用于经济压力较大的时候。

第二,此次降准符合市场主体所需,体现了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是稳就业和保民生的关键,是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所在。

11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宏观政策要继续围绕市场主体展开,各方面都要多想办法,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更多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更加活跃、实现新的发展。此次降准便体现了宏观政策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所展开,是货币政策加大对企业纾困的具体体现。

第三,此次降准有助于优化金融体系的资金结构,但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并没有改变。同时,本次降准不应被解读为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第四,此次降准体现了货币政策“以我为主”,未来还会通过多种形式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此次降准影响究竟有多大?

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影响大小,要看当前所处的环境。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降准,有点“久旱逢甘霖”的感觉。

什么是超额准备金率?就是在法定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额外存在央行的一部分钱。理论上讲,商业银行会追求资金利用率最大化,那自然是把手里的资金全部贷出去最好,所以原则上讲超额准备金越少越好。那为什么它们没有全贷出去呢?主要原因,要么是“找不到好项目”,要么是央行的资金供应过剩。

我们的超额准备金率特别低。2021以来持续位于1.5%以下。对比美国动辄30%的超储率,实在不是一个档次的。所以金融界通常会观察超储率的水平,来衡量市场流动性的松紧程度。

所以这次降准,对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今年7月份的那次降准,标志着本轮货币宽松的开启,那么这一次则意味着宽松的延续和确认。

2022年上半年,很可能是国内本轮宽松小周期的主要时间段。至少到美联储加息之前,也即明年年中之前,不用再担心货币政策转紧的问题。不过整体上,货币政策总基调不会变,不可能大幅宽松,别指望来一轮大水牛。

对央行本次降准,市场究竟作何反应,看看明天A股市场的表现,就可以从中看出端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