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必大家都看过周五的热搜了:

曾经卖到70万一针的诺西那生纳注射液,在医保局的灵魂砍价下,从53680元的报价降到了33000元。

我们来回顾一下谈判过程,思考一下集采带来的影响。

1、

谈判长达一个半小时,过程十分艰难。

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甚至表示:自己眼泪都快出来了。

当以33000元成交后,企业表示:我们也是(快哭出来了)。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款曾经的天价药。

诺西那生纳注射液,用于治疗儿童罕见疾病:脊髓型肌萎缩症(SMA),该病的发病率在 1/6000-1/10000,预估中国有3-5万名SMA患儿。

该病致死率非常高,如果没有治疗,90%的SMA-Ⅰ型患儿都活不过2岁。

而诺西那生纳,作为国内上市的唯一特效药,唯一救命药,一度卖出天价:70万一针,后来全国统一售价为55万元。

虽然是罕见病,虽然是天价药,但医保局没有放弃。

谈判过程中,张劲妮提到: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瞬间感动中国。

该药纳入医保后,属于乙类药品,假如按照70%的报销比例,每瓶自付9900元,每年自付10万元左右,极大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

得知这一消息后,SMA患儿群的家属们都沸腾了,热泪盈眶:

“我们的宝宝终于有救了!”

“我们盼了多少年,终于盼到了!”

一则新闻,亿万人落泪...

2、

未来,医保集采将成为常态化,通过谈判将药品、医疗器械平价化。

我们来看对三方的影响。

1)对患者

获益最大的就是患者了。

看病成本将大幅降低,因病返贫,或将永远成为过去式。

2)对中间商

“最受伤”的就是医药的中间商、代理商了。

过去医药的销售链很长,从厂家,到总代理商,到地区代理商,到销售员,到医院,最后到患者手里,就变成了天价药。

这就是饱受诟病的“以药养医”。

开展集采之后,医保局直接与厂家对接,将完全挤掉中间商的利润。

3)对药企

这里的药企,我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未中标企业。

根据带量采购规则,医院需求量的70%的留给中标企业,剩余30%留给未中标企业。

但到了实际过程中,医院为了控制“药占比”,也会尽量开那些便宜的集采药,未中标的高价药将逐渐被淘汰。

所以,未中标的企业很受伤,尤其是对利润做出主要贡献的药品未中标时。

那对中标企业一定是好事吗?

也不一定。

集采对药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药价大幅度降低,将挤压企业的毛利率。

以某药企开发的艾瑞卡(卡瑞利珠单抗)为例,这是一种治疗晚期肝癌、肺癌的特效药,原价19800元。

根据该药企2020年财务报告,其抗癌特效药的毛利率在93.35%,推算下来这种药的营业成本在1316.7元/支。

集采后的价格直接降到了2928元,毛利率跌到了56.98%。

其次,谈判的模式将节省一大批销售费用。

根据该药企财务报告显示,营业总成本中将近一半是销售费用,占比非常大,节省一大批销售费用,带来的就是净利润的提升。

最后,通过医保谈判,会带来的稳定且巨大的销量。

毛利率降低,销售费用降低,销量增加,最终的净利润率是增加还是减少?

这个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待进一步观察,尤其是投资了医药行业的朋友们。

整体来看,对药企而言,医保谈判,是一个“以价换量”的过程,今后药企想要赚钱,只能“薄利多销”,只能增加研发,形成核心竞争力。

3、

不管怎么说,医疗行业的局面也在悄悄变化了。

一切阻挡“共同富裕”目标的,都将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