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献上鲜花、深情鞠躬,今年已经是第16个年头!

每年清明节前夕,都有来自各行各业的陌生人要到一位老人的墓前,为他扫墓。

而这位老人生前的身份只是一个三轮车夫。

他究竟做了什么让人们如此持续地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的名字叫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祖籍河北沧县,出身贫寒,13岁开始给人打短工。

自小就没有读书的他,1944年,由老家流浪了到天津,当了一名三轮车夫。

他每天起早贪黑地踩着三轮车,却经常被人欺凌,挨打受骂,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果腹。

解放以后,依靠自己的勤劳的两条腿成为了劳动模范,还把自己的4个孩子中的3个供应上了大学。

同时,他资助在20岁时就守寡的姐姐,并且还资助侄子也上了大学。

一位目不识丁的人,能用三轮车滚出来的血汗钱,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他感到无比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时的白芳礼

一九七四年白芳礼从天津运输公司退休后,到一家油漆厂打工一段时间后,又开始重操旧业

一九八二年,白芳礼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劳作,攒下了一些钱。

1987年的白芳礼,当时已经74岁了。

那一年,准备告别蹬三轮生涯的白芳礼回到河北沧县的老家,一群在工地上劳动的孩子们引起了他的注意。一问才知道,这些孩子不是不想上学,而是没钱上学!

夜里老人辗转难眠:原来自己是因为穷才逃往天津,难道还让这些孩子像自己和他们的祖辈一样不识字吗?

回到天津后,他把自己存的5000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助学捐款捐给了自己的家乡小学,然后自己又踩上了三轮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74岁的老人总是早晨五六点就出去,晚上十一点多才回来,儿女们都劝说让他别干了,但家人的建议白芳礼都不入耳。

儿女干脆把他的气门芯偷偷拔掉,可白芳礼自己推车出去找修车铺换上气门芯继续干。

终于,大家都拿他没有办法了,孩子们认识到“自己高兴就干嘛,再好的生活,要是他不喜欢,也不会觉得舒服。”

于是,在老爷子出门之前,儿女们照例为他准备一瓶水、一条毛巾,一直目送到他消失在街道的尽头……

白芳礼蹬着车走在天津的大街上,一切还是那么熟悉,可是心里却比以前多装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孩子们上学的事。

于是,他就这样把蹬三轮挣的钱一元一角地攒着,每攒个几百元,便用皮筋扎起,送到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九九四年,白芳礼已是81岁高龄。

在一次捐钱给某校贫困学生时,他拿出整个冬天赚的3000元钱给了学校,校领导说,他代表全校300多名贫困生向老人致敬。

白芳礼听后,思绪万千:现在家里没有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的钱不能救几个孩子呀!

况且自己老了,这可怎么办呢?这老人儿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家,老人整夜都想着这件事,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敲开了儿女家的门。

看老人气喘吁吁地脸上还挂着霜,不知有什么急事。

他要过一碗水,拍拍衣襟上的尘土,说道:“我准备卖掉咱家的两间老房子,再贷些款办个公司。名字我都想好了,叫‘白芳礼支教公司’。”

孩子们你看我我,我看看你,都知道老爸的脾气,他们一致的意见是:“爸,您老看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

老人一听特高兴,像个调皮的孩子,猛一按车铃,伴随着清脆悦耳的“丁零零”声,消失在晨雾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由市长亲自给白芳礼在车站附近划了一小块地,全国唯一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

开张之初,他对20多名受聘员工简明扼要地说出了公司的宗旨:“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赚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以卖老房子的一万多元和贷来的钱为本钱,慢慢的雪球越滚越大,公司从最初的一个小亭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个摊位,一个月内,除去成本、工费、税金,还剩一万多元。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白芳礼是公司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

他不但像往常一样蹬三轮车,而且给自己加大了“目标考核”力度:每个月至少要挣1000块钱。

可别小看这1000块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可是够十个苦孩子一个月的饭钱呀!

这就是老人家的境界:他竭尽全力,只为温暖更多的寒门子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对自己,却是抠到极致。

你可能难以想象,这个辛勤的老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着的东西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老人常跟别人“显摆”:今儿捡一只,明儿再捡一只,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他吃得也很简单,通常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还有一点咸菜。

很多时候,为了拉活,老人走到哪里就睡到哪里,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方砖往后面一放,盖上了一顶帽子,脸一遮了,就睡开了。

老伴去世后,他把车站旁边的铁皮房当作自己的家,所谓的“床”,不过是两叠砖头上的一块木板加一件旧大衣。

冬季,寒风习习,夏天骄阳似火,在一层薄薄的铁皮房里,老人度过了一个个酷暑寒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政府对车站街道环境进行整治,老人响应号召,拆了铁皮房。

为了还能24小时都拉活,他就用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几根小木杆撑起了一个只有半人高的小棚。一场大雨后,经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阳下晒被雨水浸湿的被褥……

白芳礼老人就是这样,自己蜗居在简陋的棚子里,节衣缩食,将自己辛辛苦苦蹬三轮车的所得捐给教育事业。

曾经有人计算过,这些年来,白芳礼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圈的奔波劳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芳礼从来没有想过要报答!

捐赠,也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手中,老人们从不问学生姓名。

当被问及对自己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的回答很朴实:“我只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多为国家做贡献!”

白芳礼最后一次捐款是在2001年。

当时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无法再经营自己的支教公司。

于是他就在车站给人看车,然后他把收到的一角两角的看车钱装在饭盒里,存有500元就又捐出去。

把这边钱捐出来后,老人说:“我真的干不动了,也许以后就不能捐了!”

这是女儿白金凤一生中第一次听到父亲打退堂鼓的声音。

白芳礼终于正式退休了!

天津市疗养院的工作人员得知消息,特地将老人接到疗养院,并安排在院中的高档房间,专人照顾。

他们对白芳礼说:“您这辈子辛苦了,这么大年纪,我们也该回报您了,学生们来看您也方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疗养院条件优越,工作人员也很细心,但白芳礼在院里却是呆不住。

白芳礼还是觉得自己给每个人都添了些麻烦:“我嘛也没有干,总被上面提到,还劳烦大家照顾,我还是回家好了!”

在老人再三坚持下,几个月后他搬回了小女儿白金凤的家。

白芳礼回家可没有闲着,他从各种媒体报道的资料中寻找出他的资料,一点点整理成一本册子。

学生们来探望时,他就拿出来给大家看,教育孩子们要重视教育,要好好学习,国家有人才才能强大。

每一个字都朴实无华,可每一个字都像种子一样种在孩子们的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许多他曾经资助过的学生,也像他一样默默地资助贫困学生。可惜老人家没看到!

2005年9月23日,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09月25日那天,原本是个休息的日子,可成千上万的天津市民却放弃休假,提早出发,来送这位用自己心血铺就学子成长路的老人。

灵车缓缓启动,私家车、出租车越来越多地不断加入跟随者的队伍,大家都想陪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灵车进入殡仪馆时,广场已经聚集了一千多人。人们自发打出“洒泪别白爷爷,您一路走好”、“白爷爷我们永远怀念您”等条幅,或者捧着老人的遗像表达心中的崇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午10时,哀乐低回,白芳礼的追思会在北仓殡仪馆仙园厅举行。悼念大厅的门口、老人遗体四周,都摆满了洁白的月季花,洁白的花朵就像老人纯净的心,也象征着老人洁白、清贫、无私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殿正中间摆着老人骑车擦汗的照片。

每一个进入大厅看到这张照片时都不禁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追思会的同学们说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白爷爷,您让我们知道了要感恩!”

几年后,在天津电视台“感动天津”晚会上,曾受白芳礼老人资助,如今已是北京大学博士的邱筱绡与其他6位白芳礼基金资助的学生,一起向白芳礼深情献唱一首《爱在天地间》。

情未了像春风走来

爱无言

像雪花一样悄悄离去

彼此间都把真情埋在心底

爱的故事才这样美丽

歌声在天地间回荡,白芳礼老人在大屏幕里开心地微笑!

白芳礼生前的助学记录(不完全统计):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

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捐款800元

1990年为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捐款2000元

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共捐款8100元

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

1993年为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

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自1995年开始的三年间为红光中学藏族困难学生捐款,金额近5万元

自1995年开始的三年间为天津大学困难学生资助金额总计近5万元

自1996年开始,白芳礼用“支教公司”的全部税后利润资助南开大学困难学生,总金额约3.4万元

此外,在白芳礼十几年的蹬车支教历程的同时,还先后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43届世乒赛、市养老院等团体捐助款项,据不完全统计,他的累计捐款总额超过35万元,受他资助的共有300多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