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剑天涯

大伙都知道俄罗斯最先进的红战机当属目前在研的PAK-DA隐身战略轰炸机,据俄罗斯方面的爆料,该机的研发计划最早于2008年对外公开,预计2019年首飞,2023年完成服役。

2020年都没几天了,俄罗斯的PAK-DA隐身战略轰炸机进度被拖后是铁一般的事实,据俄媒体爆料,首架PAK-DA样机的确在今年5月份才开始建造,并且预计服役的节点从2023年推后到了202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真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中美俄最新一代的隐身战略轰炸机都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前后扎堆开工建造样机和首飞,真是巧合得不能再巧合。

当我们老了,回忆起往事,也许能用纪录片的语气和口吻和儿孙聊到“2020年,中美俄都快马加鞭的加紧了自己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的研发工作,美国搞的是B-21,我们搞的是轰-20,俄罗斯搞的是PAK-DA,性能可都老牛X了”。

很多小伙伴读到这里,肯定心里有个疑问“俄罗斯都有能力搞隐身轰炸机了,为啥不一鼓作气搞点隐身战斗机,苏-57的外形和做工一看就知道不隐身,战斗机都搞不定,搞大型的隐身轰炸机蒙人的吧?”

其实吧,俄罗斯是有隐身战机的设计能力的,只是受限于指导思想和涂料技术的限制,战斗机的整体隐身能力相较中美显得弱一点,但是基本也是蓝星相当靠前的技术了,只有在这样的技术基础之下,俄罗斯才敢提搞隐身轰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伙都以为苏-57直通式进气道设计,雷达波能直接照射到发动机叶片产生强烈的反射,所以隐身性很差。

其实俄罗斯的苏-57进气道是经过一定的隐身化处理的,注意进气道前段明显经过优化的不规则形状及进气道里的遮挡物,“魔鬼在于细节”,俄罗斯苏57进气道这个设计即能在恶劣的野战机场隔绝异物,又能在有需要时降低雷达反射面积。

可以说俄式战机不是太重视雷达反射指标的优化,但是说俄罗斯战机完全不“隐身”或者说没有隐身战机就有点过了。

据权威媒体报道,俄罗斯隐身战机苏-57的正面雷达散射面积(RCS)在0.1平方米左右。

像苏-57这款长近20米,翼展近14米的重型战机,仅经过简单的隐身修型雷达反射面积应该在1~2平方米之间,相当于在相同雷达相同作用距离内把一架重型战机的雷达反射特征压缩成了一架轻型战斗机大小。

如果苏57机身,机翼,垂尾等没做过隐身修型,雷达反射面积应该在10~15平方米,现在做到比中型且做过简单隐身处理的法国阵风战斗机还小的雷达反射面积,不得不说俄罗斯在战斗机的隐身上是下了功夫的。

俄罗斯隐身战机可以说是没有把空战的制胜法门,全部押在隐身上,毕竟随着反隐身技术的发展,“隐身技术霸权”还能走多远谁都不知道。

在设想未来空战的制胜要素时候,俄罗斯多头下注的方式不得不说,看得挺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隐身不追求不计代价的极致”

“能压缩敌方战机的探测距离就可”

“一旦敌方隐身战机被拉近到一定距离,我方多种(包含红外及综合光电探测器)的探测手段将能发现对方”

“我方可以利用战机的高敏捷性及强大的雷达电子战系统轻松甩掉或者干扰掉敌人射过来的空空导弹”

“己方功率大,作用距离远的雷达及战机的高敏捷性,配合空空导弹完全可以取得未来空战的胜利”(新式代的俄制战机普遍载弹量大,挂架多,各种导引头的空空导弹齐全)

所以可以说俄式空战制胜理论和世界主流观点不一样,不能片面的说俄式空战构思一无可取之处,也不能完全的片面说俄罗斯隐身技术不行,毕竟俄罗斯隐身护卫舰,隐身空对地巡航导弹,隐身无人机等主战兵器其实近几年是呈井喷式发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隐身武器近期的代表作,从上到下分别为“22350”隐身护卫舰,KH-59MK2隐身巡航导弹,“S-70”隐身无人机。

从上图可以看出,俄罗斯在隐身方面的造诣不亚于法国(法国是隐身护卫舰之母,并且空射隐身超音速核导弹,神经元隐身无人机也很出名),甚至有超过法国的迹象,仅此于中美。

而这些造诣才是俄罗斯整出自己的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底气,但是不得不中肯的说,也许由于技术问题,也许由于思路问题,同样拿到F-117残片的两个大国在隐身军机上走了不同的技术路径,以至于美媒曾有报道,中俄战机的整体技术差距很小,甚至在隐身技术方面,俄罗斯落后中国5~10年。

所以俄罗斯军机里的苏-57被认为并不是隐身战机的“完整形态”,重型战略隐身轰炸机PAK-DA一度被外界认为会采用等离子隐身技术,甚至俄罗斯对标F-35的出口版隐身战机会偷鸡的采用单发+无人驾驶的模式,以隐身无人战斗机的形态参与中美俄这场隐身战机出口市场大PK。(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