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梁朝伟和王一博要来拍摄?上海这条百年老马路一夜走红,摄影家戏称,市民的一次“集体娱乐”活动而已

晨报视频节目

这几天,位于上海老南市的江阴街上,沿街即将拆迁的老房子突然改头换面,年代感满满,让人仿佛穿越回民国时代的上海滩。不少市民朋友纷纷在周末来江阴街拍照打卡(见下图),还有市民在朋友圈发起组织摄影活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民朋友纷纷来江阴街拍照打卡

原来,由梁朝伟、王一博等人主演的谍战片电影《无名》最近在江阴街取景拍摄,因此剧组提前将这些已经无人居住的老房子做了门面道具。而不少得到消息的影迷和市民趁着天气晴好,纷纷前来打卡。

上海知名红帮裁缝吕方师傅在上周六(12月4日)这天组织朋友去江阴街打卡,有住在附近的市民还告诉吕方师傅,自己看到剧组在当天晚上进场拍摄,现场布置了道具车辆(见下图),进场人员里面好像有梁朝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4日晚上出现在江阴街的道具车辆(吕方提供)

据悉,谍战片《无名》是在《中国医生》 、《长津湖》之后由博纳影业集团打造“中国胜利三部曲”第三部电影,电影讲述了战争时期地下工作者们的不易,冒着不顾自己生命危险的同时,也要将情报送出去的誓死精神,

在最新发布的海报中(见下图),梁朝伟身着一袭黑色西服,目光看着非常深邃,王一博和梁朝伟背对背站在墙边,好像在执行各自的任务,但是眼神都非常坚定地看着一处。

谍战片电影《无名》海报

那么,突然走红的江阴街这条老马路有什么历史背景?如何看待市民自发组织的打卡行为?新闻晨报·周到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文化与媒体人士,请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为拍《人约黄昏》,陈逸飞当年铺了一条弹硌路

何振华:资深媒体人、上海作家、杂文家、评论家

我没有查考当下到底有多少条,也没有时间,更没有兴趣去踏勘上海有哪些值得打卡的马路。上海有两条名为江阴之通衢,一条是紧邻南京路原来跑马厅的江阴路,过去是河浜,后填浜筑路;一条就是老南市老城厢、过去直通大兴街的江阴街。

过去到上海来投亲靠友、走亲访友的外埠人,十有八九会跑错方向。上海人有句切口叫“开大兴”,意思是指一个人说大话、不靠谱、弄虚作假,出典就是从大兴街而来。大兴街就是最早上海南火车站旁边逐渐形成的一片专门卖假货次货的贸易市场,因为乘火车的人赶辰光要紧,买了不靠谱的东西也来不及找去交涉。如果什么事情都要往历史人文的意义上靠,那就只要修旧如旧,恢复大兴街,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就可以了。

梁朝伟和王一博要来拍民国年代的谍战片,江阴街现在到处搭了民国的景,有些人着(沪语:穿)了大兴的长衫马褂,有人托个鸟笼或提只旧皮箱,有人手里勿晓得是拄一根讨饭棒,还是斯蒂克,反正又是新一波网红打卡,趋之若鹜。我倒想起当年我陪陈逸飞“进城”在方浜中路看弹硌路的情景了,当时他拍《人约黄昏》,在松雪街硬碰硬铺了一条弹硌路。现在近江阴街不远就是乔家路,乔家路就被列入了历史风貌保护区,曾经的上海道衙门就在那里的巡道街。

我多啰嗦一句,过去不只是老上海的女性穿旗袍,各个城市的女性都穿旗袍。讲究的是出客穿出客的旗袍(这里指女性不特别讲究穿什么面料的旗袍,一般都是布旗袍),有喜庆事的话,提前买衣料做旗袍,也不是非要讲究穿丝绸缎、打扮得光耀四周才算够档次,过去只有交际场所的风尘女子才打扮成这样。着一件清清爽爽的蓝布旗袍,名门佳丽多的是。当年有一种阴丹士林染色布旗袍,很流行,大多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或女学生,喜欢穿素色布旗袍,显得典雅。我说这些话,想要表达什么呢?你拍电影也好,你写小说也好,哪怕商业开发搞成一个成功的商圈也好,我还是一句话,没有回不去的从前,只有抵达不了的境界。

去江阴街“轧闹猛”,何乐而不为

罗英,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女摄影家协会副会长,长期关注上海文化。

上海进入冬月了,但是到处还是橙黄橘红,逆光之下,整个城市犹如一幅巨大的油画。马路上,大家一起扎堆“扫黄叶”,但是地面上干干净净的,那种“秋风扫落叶”、满地“黄金甲”的景致似乎还未到来。倒是见到了一条“时光穿越”的新闻:上海江阴街搭起“民国风”街景,原来是梁朝伟王一博要来拍谍战片。很多上海市民和游客抢先一步,去江阴街上玩一把“穿越”,旗袍穿起来,礼帽戴起来,斯蒂克踱起来……妥妥地回到了老上海,真的会白相,好白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个场景,我怎么感到似曾相识?原来,从早些年的松江车墩、人民广场地下步行街、东方明珠塔,到现在的网红武康路、北外滩莱福士……都早有人如此蜂拥地扎堆,“沉浸式”地玩自拍了。一排排长枪短炮架起来,一群群造型拗起来,全把自己嵌入了“黑白电影”里,集体跌入“民国年代”。为啥上海人喜欢扎堆,喜欢轧闹猛?问到这个问题,我倒是要好好想一想了。

轧闹猛,应该说是上海滩固有的一道市井风景。有一张著名的摄影作品《轧金子》,作者为法国摄影大师亨利·卡梯尔·布勒松,1949年布勒松在上海拍摄 “轧金子”,记录下国民党政权崩溃时,上海市民们争先恐后地把一落千丈的金圆券,到外滩中央银行兑换成黄金的实况。由于挤兑人群排山倒海般的躁动,无法让布勒松镜头定格,这张照片略显模糊,但真实记录下了老上海人“轧闹猛”。当时的这场“轧闹猛”,多少有点被生活逼迫无奈的感觉。那么,现在呢?

现在有人专门研究“轧闹猛”现象,将之上升到社会现象、心理现象,但我觉得江阴街上的“轧闹猛”就是一次“集体娱乐”活动,轧的是“情调”,轧的是“欢乐”,就像侬去参加一场马路音乐会,看中的是情调、氛围、同伴,只要能够“轧出”愉悦,让深受疫情困扰的人们暂时放松一下,何乐而不为呢?

江阴街,拍摄于2017年2月

江阴街,拍摄于2017年4月
江阴街,拍摄于2018年2月

最后提醒一下,要赶在梁朝伟前面去“轧闹猛”,不要“轧”错地方,记得是老城厢里的江阴街,从前江阴人从事屠宰的地方,不是人民广场边上的江阴路,曾经卖花卖鸟卖鱼的花鸟市场。

江阴路、江阴街都和在沪的江阴人有关

周力:资深媒体人、城市文化研究者、“建筑可阅读”黄浦区宣传大使

上海的老黄浦有条江阴路,老南市有条江阴街,其得名和江阴人都有关系。江阴路在成都北路和黄陂北路之间,原名孟德兰路(Mandalay Road),原来是上海人熟悉的花鸟鱼虫市场。孟德兰路改名江阴路,据说和当地居住的江阴籍名人葛凤池有关,他是工商巨贾,却没有“江阴强盗”的彪悍,反而是乐善好施,在孟德兰路有一幢名为“颐庐”的洋楼,用葛凤池家乡的名字命名一条马路,流传至今。

江阴路旧影,原黄浦区花鱼鸟市场,图片来自@食砚无田 微博

和老黄浦的江阴路相对应,老南市的江阴街历史同样悠久,也和在上海的江阴人有关系。江阴街西起林荫路,东到跨龙路,全长不到一公里,跨龙路以东还有“东江阴街”,原名复善堂街,名字是后来改的。江阴街的地理位置在中华路和陆家浜路之间,原是条小河,叫榆木泾。1909年江阴人毛应廉等联合旅居上海的同乡在这里建造江阴公所,并在门口筑了一条小路,也就是今天的江阴街,成了江阴人的聚居地。公共租界中的江阴人葛凤池代表的是工商阶层,而华界的江阴人从事的是屠宰行业。西藏南路南阳桥有家著名的“杀牛公司”,那里工作的屠夫大多是江阴籍,甚至有人说解放前上海的屠宰业基本是由江阴人垄断的。

江阴路旧影,图片来自@食砚无田 微博

或许因为这部电影主演梁朝伟、王一博的人气,或许“民国风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江阴街今天忽然成了网红打卡地,却是江阴街的原住民们始料不及的。在我看来,唤起大家对历史街区的关注,未尝不是一种思路。

市民朋友纷纷来江阴街拍照打卡(吕方提供)

对于不少市民朋友纷纷来江阴街拍照打卡,侬有啥看法?也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留言和我们互动。

来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