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来说几个案例,为了更具说服力,都是大品牌,超级产品的例子:

案例1,iphone第一代手机发布的前夜,样机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断网,电话不通,甚至无缘无故死机。

这种情况下,工程师想了一个解决办法,把演示的顺序设定好,比如先上网,再打电话,然后是发邮件,这个顺序不能变,一旦变了,手机就会死机。

为了解决断网问题,发布会的现场安装了一个信号塔。甚至,为了保险,工程师直接写程序,将信号的显示条锁死,管他有没有信号,反正显示的是满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例2,随着智能手机的诞生,张小龙想到要打造一款适合智能手机的社交软件。于是,他半夜给马化腾发了一条消息。马化腾收到消息之后,立马做出决策。之后,张小龙组建了一个10个人的团队,用了两个月时间,开发出了微信。

之后我们也都知道,仅过了16个月,微信用户就破亿。之后又用了6个月,增长到2亿。时至今日,微信用户已经突破12亿。

iphone1发布的时候,正是智能手机的窗口期,而这种机会,稍纵即逝。为了抓住这个关键的窗口期,哪怕是产品不太完美,也不得不上。

微信也是一样,第一次发布的那个版本,简单粗糙,功能单一。即使到了现在,微信也在不断完善,不断迭代,不断增加新的功能。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当初iphone1等到功能完美了再发布,或者微信等到功能完美了再上线,那可能现在没有他们什么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实中很多问题都是如此,就像我们说的,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为了实现目的,用上任何有用的方法,这种思维,被称为“胶带纸”思维。“胶带纸”思维有这么几点逻辑:

  • 遇到关键问题,立即解决;
  • 如果不会,马上去学;
  • 根据目标倒推,要么绕过去,要么攻进去;
  • 如果条件不成熟,就有什么用什么。

我们把“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这句俗语套用到“胶带纸”思维里面,就是不管新办法旧办法能解决问题就是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