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是起源于我国的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1978年,中国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2400多年前的几支匏笙,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笙。

殷代(公元前1401年--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已有“和”(小笙)的名称。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也有合奏、独奏的形式。

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竽、笙仍并存应用,但竽一般只用于雅乐,逐渐失去在历史上的重经作用,而笙却在隋唐的燕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中均被采用。当时笙的形制主要有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

唐代又有了十七簧的义管笙,在十七簧之外,另备两根义管,需要时,再把它临时装上去。早期的笙为竹制,后来改为铜制。

明清时期,民间流传的笙有方、圆、大、小各种不同的笙的形制。清代宫廷朝会中和韶乐、朝会丹陛大乐、卤簿乐、巡幸乐、祭祀乐、耕楷(音集)乐、采桑乐、宴飨乐、凯旋乐均用之。有十七簧笙(大笙)与十三簧笙(小笙)两种,两种笙笙苗数相同,惟簧数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木黑漆描金云龙纹斗笙 路雪摄

上图中这件清代的木黑漆描金云龙纹斗笙由竹管笙苗、木质笙斗、吹管三部分组成。笙管最长为44.5厘米,最短为14.1厘米。笙苗共17根,中间两根最长,其它依次递减,以象风翼,笙斗与吹管以象风身。

笙苗以竹箍(音姑)相束,围成一圈插于笙斗之中,笙苗下端笙斗之内有薄铜页所做簧片,点以蜡珠。笙管上根据音律要求开出音孔。笙斗和吹管表面髹黑漆,髹彩云金龙纹,吹管外可垂五彩流苏,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