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档案馆公布了一份资料,这曾是美国在1964年制定的绝密计划。

这份绝密计划的保密期限为五十年,直到2015年才刚刚有了解密权限。

结果这一公布不要紧,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人们回忆起了当年对冷战的恐惧。

那么计划的内容究竟是什么?美国为何要制定如此丧心病狂的计划呢?最后又为何搁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有反人类倾向的疯狂计划

原来美国这一计划的具体内容是通过全面核战争,对社会主义阵营中比较有潜力的国家比如苏联、中国和民主德国等进行毁灭性打击。

美国不仅要消灭这些国家的工业能力,使他们退回石器时代,甚至连这些国家的绝大多数人口也要一并消灭。

当时制定这一计划的部门是美国联合参谋部以及国防部,他们的主要作战目的就是摧毁社会主义阵营,使其永远失去发展的潜力。

其实这个计划主要针对的还是苏联以及其卫星国,一旦全面核打击成功实施,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柏林、华沙等华约组织在欧洲的大城市将全部被从地图上抹去,成为历史中的尘埃。

至于中国则是次要打击对象,因为中国在六十年代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城市覆盖率比较低,美国的计划是摧毁中国所有的大城市并消灭绝大多数城市人口,以打击中国的科研和工业。

这份封存了几十年的绝密计划,其中的细节直到今天看来仍然让我们心有余悸。而各大媒体闻讯后也是争相报道,都认为这是美国军方历史上最周密,规模最大而且实战威力最大的核打击计划。

这一计划一旦实施,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一个有反人类倾向的疯狂计划。

那么美国为什么想要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方位的核打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全面核战争计划制定始末

这份近一千页的绝密计划最初名为《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美国战略司令部从1956年开始制定,经过三年多的不断完善,在1959年才初步完成,是当时美国的最高机密。

计划最初主要还是针对未来核武器的研究方向做一个规定,包括核武器本身的杀伤力以及投放手段等等,目的还是以威慑为主。

但后来随着冷战局势的变化,美国军方也逐步调整了方向,这一计划才逐渐演变成后来的样子。

时间进入六十年代,世界局势陡然紧张起来。

1961年柏林墙危机达到了高潮,美苏矛盾也迅速激化起来,好在后来赫鲁晓夫做出了一定让步,这一危机才消弭下去。

但到了1962年,新的危机又爆发了,就是大名鼎鼎的古巴导弹危机。

这一年,苏联为了报复美国在意大利部署中程弹道导弹的行为,开始向古巴秘密运送导弹,并修建导弹发射基地。

不过古巴位于美国眼皮底下,肯定是美国侦查的重点,因此这一行动很快就被美国的侦察机发现了。

为此美国和苏联剑拔弩张,几乎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幸亏双方领导人还算理智,及时达成协议互相妥协,危机这才宣告平息。

但连续两年的危机让美国也敲响了警钟,他们意识到苏联的威胁实在太大了,苏联国策是消灭资产阶级,谁是世界上最大的资产阶级国家?不正是美国吗?

之前的核武器研究发展计划难以对抗野心勃勃的苏联,因此必须加以修改。

另一方面,中国的不断崛起也让美国坐卧不宁,虽然中苏关系在六十年代开始恶化,但毕竟有过很长时间的蜜月期,而且有着相同的意识形态,难保以后不会重新走到一起。因此中国绝对也算得上是一个潜在对手。

除此之外,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这又大大触动了美国,中国拥有这么广袤的国土,又有着数倍于美国的庞大人口,科技和工业也在不断进步,潜力实在是太大了。

美国认为之前的核武器研究发展计划难以对抗野心勃勃的苏联和日新月异的中国了,必须加以修改。

其实五十年代末,毛主席访问莫斯科的时候,和赫鲁晓夫做过一次会谈,主要内容就是美国的核计划。

当时赫鲁晓夫表达了担忧,因为美国毕竟是唯一一个曾将核武器用于实战的国家。但毛主席却持乐观态度,并将原子弹比作纸老虎。

等毛主席的态度传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耳中后,他对此更加重视了。当初没有核武器都震慑不住中国,如今有了核武器,若不尽早打压,以后就无法控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军方紧锣密鼓地修改原计划,这才有了1964年的最终计划。

美国全面核战争计划部分细节曝光

当然美国并没有披露这一计划的全部细节,不过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布的一部分内容中,就有作战目标的全部清单。

这一清单上显示了美国将要发动核打击的所有目标,从柏林、华沙、圣彼得堡、莫斯科、伏尔加格勒,再到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目标多达数百个,遍及整个欧亚大陆。

针对每个目标的大小和重要程度,具体的核弹投放数量也不同。其中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就是最重要的两个目标,被称作“1号”和“2号”。对于这样的大城市,一两枚核武器肯定无法彻底摧毁,于是美国为了保险起见,准备用300多枚核导弹对他们进行打击。

而中国首都北京,在清单上则被列为“13号”。

除了北京以外,中国还有100多座城市被列入袭击清单之中,总投放量达到了八百多枚。

当时新中国成立只有短短十几年,工业底子还很薄弱,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反而是在伪满洲国时期被日本重点建设的东三省。

美国深知这一点,因此东三省也是除了北京以外最主要的打击目标,其中光是辽宁就多达159枚。

这样一看美国的野心也就非常明显了,工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梁,美国就是要打断中国的脊梁,让中国再也不能翻身,其用心之险恶溢于言表。

当然这份计划不会这么简单,除了每座城市的具体投放数量以外,具体位置的投放数量也规定地明明白白。

每座城市的主要打击目标就是工业区、发电站、飞机场、火车站、军事基地、桥梁设施等等。美国军方在这些城市的卫星地图上分别将上述地域标记了出来,甚至每个地方用几枚核弹都标明了。

除此以外,另一个重点打击对象就是城市的居民区以及学校,因为那里才是城市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计划书中在这类地区下标记了“275”的代码。

这一计划简直是丧心病狂,已经完全超出了军事行动的范畴。

一般来说正常军事行动应该只打击对方的军事设施和通信设施,对民用的工业设施和交通设施等都不该加以破坏,这是现代战争最基本的准则。

可是美国倒好,他们为了本国的利益和野心,不仅要打击敌对国家的工业,甚至连无辜的老百姓也要一起消灭,他们这样残暴且毫无人性的做法,简直是无视任何国际法律和道德准则,绝对是反人类的行为,是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去唾弃的,绝不该在文明世界出现。

因此这一计划公布的时候,美国本国媒体看到具体内容时都感到非常震惊。

美国为何敢于首先发动打击

那么美国打算实施这么恐怖的计划,他们就不怕遭到报复吗?

就算中国核武器刚刚研制完成不久,反击力度可以忽略,但苏联可是发展了十几年的核武器,其实力也是非常恐怖的,美国为什么毫无忌惮呢?

在这里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核武器,在六十年代,美国和苏联已经拥有了第二代核武器,即氢弹,其威力远远大于第一代核武器原子弹。

在提高爆炸威力这一方面上,氢弹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关,美国试爆的第一颗氢弹当量就达到1500万吨TNT炸药,而后来苏联甚至研制了5000万吨当量的氢弹,可见在威力上双方不相上下。

于是这就要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也就是投放手段。传统手段是战略核轰炸机,但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有限,必须要携带足够返航的燃油才行,毕竟没人愿意去完成必死的任务,这样一来攻击距离就受到很大的局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新的核武器投放手段出现了,那就是弹道导弹,具体来说就是远程弹道导弹,俗称洲际导弹。这种武器可以从地球的一端打到另一端,令人防不胜防。

这样一来美国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由于早在五十年代美国就对核武器以及相关投送手段进行了具体的研究规划,所以在这一方面他们走到了苏联的前面。

六十年代美国在洲际导弹的技术和数量上都领先于苏联,如果要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打击,这时就是最好的时机,因为苏联也在崛起,他们很快会迎头赶上,这一优势的窗口期并不会很长。

美国的第二个优势就是地理优势。说到这个可能有人就会反驳了,因为苏联国土面积远大于美国,按理说承受核打击的能力要更强才对。

其实并不是这样,苏联虽然国土广袤,但绝大多数地区是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而真正的繁华地区集中在欧洲,而这部分领土面积并不算太大。也就是说,苏联虽大,但大城市太集中了。

而美国则不同,美国的大城市几乎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再到加勒比海和五大湖,分布非常广泛,承受打击的能力要更胜一筹。

而第三点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先发制人的优势。在战争中,先发制人的一方无疑会占据主动,率先取得明显的优势。

而在核战争中,先发制人的一方可以大幅削弱对手的核反击能力。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大部分军事基地都在对手的第一波打击中被摧毁,你的反击能力还能剩下多少呢?

更何况对方肯定会优先摧毁你的通信系统,这样指挥就会陷入瘫痪,反击实施起来也会更困难。

美国就是这样打算的,他们希望凭借自己在技术、数量以及地理上的优势,凭借先发制人的手段,迅速摧毁对方的主要目标,让他们丧失反击的能力。

敌国的工业和人口大量损失,元气大伤之下就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了。

不过就算第一波打击再猛烈再精准,总会剩下一些漏网之鱼,也就是说美国必然会接受一波反击,只是规模大小的问题。

但是美国既然敢于制定这一计划,说明他们就有承受反击的觉悟。也就是说美国知道自己会有损失,但他们明知要有损失,也要先摧毁敌人。

如果说战争是魔鬼,那么核战争就是魔王,美国这一疯狂的核战争计划竟然连本国人民的安危都抛到了脑后,美帝国主义的邪恶程度可见一斑。

苏联针对美国威胁做出应对

其实苏联虽然不知道美国核战争的具体内容,但克格勃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在美国的间谍人员还是通过各个渠道了解了一个大概。

美国的计划确实威胁极大,一旦实施起来,虽然苏联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但毕竟还是处于劣势的,两年前古巴导弹危机苏联率先退让就是明证,当时实力确实比美国稍逊一筹,所以也不可能像美国一样先发制人。

但是苏联也不能坐以待毙,他们很快想出了应对的方案。

在洲际弹道导弹技术逐渐成熟后,一般有两种发射方式,第一种是固定的发射井,第二种就是可以移动的导弹车。

只要大力发展导弹车,增加可移动发射的弹道导弹的比例,那么即使固定目标被摧毁,反击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不过因为导弹车不可能全天二十四小时在外移动,一旦停下来还是可能会被摧毁,再加上导弹车体积大,目标明显,也容易被侦察卫星发现,所以还是不保险。

于是就有了第三种途径,那就是战略核潜艇。核潜艇相对常规潜艇最大的优势就是动力,由于核动力几乎是无限的,不需要常规动力潜艇那么大的燃料舱,反而活动周期要长得多,因此核潜艇几乎可以永久呆在水面下,而且排水量也能大于常规动力潜艇。

这样一来,在核潜艇上配备装有核弹头的远程水下弹道导弹就有了可行性。

六十年代初,苏联和美国分别研制出了可装配远程弹道导弹的核潜艇,尤其是苏联研制出的“扬基”级核潜艇,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且排水量最大的核潜艇,这着实震慑住了美国。

由于潜艇长期呆在水下,根本不可能被第一波打击摧毁,这样一来苏联的反击能力就大大加强了。

如果美国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那么苏联的反击也会像暴风骤雨一样,给美国造成难以接受的重创,所以美国在发动袭击前必须得掂量一下。

由于苏联的应对策略,双方战略态势也发生了一定改变,重新又回到了均势。

另一方面,美国在欧洲的盟友对此也有很大意见,比如法国和联邦德国,他们认为即使能先发制人摧毁苏联,但苏联仍会保留一定的反击能力,而美国毕竟太远,因此他们担心苏联会把核弹头装到中程弹道导弹上,从而对欧洲的北约国家发动打击。

北约毕竟是一个组织,不可能全是美国说了算,久而久之,美国被迫妥协。全面核战争计划已经失去了意义。

不过美国却不甘心,因为计划上还有第二个打击目标,那就是中国。

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让美国放弃了计划

苏联已经动不了了,但是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二号国家中国,美国还是可以展示一下优越感的。

要知道,中国只是成功试爆了原子弹而已,原子弹和氢弹相比,威力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氢弹说是以一当十都不为过,在核武器发展上,当时的中国还差得太远。

当时美国普遍认为中国成功试爆氢弹至少要六七年的时间。不过现实却给了美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因为中国成功试爆氢弹距离上次试爆原子弹只隔了两年多的时间。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我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爆炸试验成功。

虽说中国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直到八十年代初才建造成功,但仅仅是拥有氢弹这一威力奇绝的武器,就足以震慑美国了。

当年没有核武器的时候我国都敢于发动抗美援朝作战,如今氢弹在手,何惧美帝国主义。

当然这只是让美国放弃核威胁以及核讹诈的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从六十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美国卷入了越南战争,本以为可以轻松解决问题,没想到却掉进了一个大泥潭,这正是七十年代初美国霸权式微的一个原因。

而与此同时,苏联却不断崛起,冷战中美强苏弱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苏联开始在竞争中占据上风了。

不过虽说当时世界是两极格局,但中国却是谁也不能忽视的第三方势力,而三方博弈就比两强相争要复杂得多了。

比如三国时期魏蜀吴之争,吴蜀联合可以抗魏,一旦联盟破裂就会被各个击破。

而在中苏关系已经破裂,美国又在与苏联的竞争中逐渐落了下风的时候,争取中国就成了一个破局的关键。

在这个时候如果仍然敌视中国,把中国再次逼到苏联阵营的话,那明显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美国立刻做出了最理智的决定。

七十年代初,随着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关系逐渐解除了,中美邦交开始正常化。在这一背景下,针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也就完全没意义了。

正是从此以后,中国才正式度过了建国前期最危险的阶段,国家安全基本得到了保障,前途和未来一片光明。

其实这些都是中国人民自己争取的,因为只有自身实力足够强大,别人才会看重你。如果当时中国仍然像清末民国一样是一个基本没有工业的落后国家,美国怎么可能积极与中国建立关系去对抗苏联呢?

而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若想要得到彻底的安全保障,还是非要有核武器不可。小国可以依附大国生存,但大国只能靠自己。

当年无数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普通工人,他们挥别家人,来到遥远的荒漠,付出了数不清的汗水,终于伴随着那一声巨响,宣告着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水平低下的年代,中国人以了不起的智慧和毅力,自力更生,成功研制出核武器,这才奠定了大国的地位。

如今中国核武器排名世界前列,不惧怕任何强敌,这是无数先辈的辛勤努力才换来的成果。

当然这里并非鼓吹核战争,但要自保的话,没有核武器是万万不可的。

中国声明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但也不会放弃将其作为最后的手段,只有这样才是系统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