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拉琴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和一个人其他生活习惯没有太大的差别。一位京胡大师经常说:“看到你拉琴就知道你是什么性格。”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听到这句话会有不以为然,嘴巴死翘翘不服气,心里会说:大忽悠,鬼才信你!杀人的岁月如梭,如今,几十年后他们越来越觉得这句话一针见血,精妙绝伦。

拉琴就是用肢体语言来操控、表述你看到和听到的世界,而这个表述方式的习惯所展现出来的内容,则代表一个演奏者赤裸裸暴露了他看到和听到的究竟是什么。听起来像玄学,对吗?一点都不是,我们已在活脱脱现实中随时可以感知到这种现象。你可以感受到舞台上京胡演奏者,是怎样炫耀他们的生活方式。如同一个人言谈举止的习惯,一个你熟悉的人,针对一个社会事件发表他的看法,你可能非常快的在他说之前就已经捕捉到他会说什么,之后他果不其然愤慨偏执的骂骂咧咧一通,牢牢骚骚一场。虽然你知道他的偏执,但可能你无能为力去改变,也或者,(其实)没有必要调和他的行为;或者你感知到他一定是温文尔雅,语重心长向你展现出来一位受人尊敬的智者的内心世界。

那么,如何培养一种精致的思维和习惯,尤其是不断地改变自己,鬼知道有多难。在练琴的时候,必须不得不去做一些违背内心想法的事情。所以,倘若想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琴师,都不知道自己会经历多少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过程,才能把自己从熔炉里提炼出来。

通常,“命运”这个概念会成为一个人习性和退路的最漂亮的借口-----尤其是琴票的口中。这是借口没错,因为人永远在这一分钟里有的可选。偶见一位琴友,面对一段伴奏曲谱的时候,囫囵吞枣按照里面要求的速度大概瓢下来了,起初我认为他识谱子很快,还很满意。但一段长时间后,发现他还是那么拉,声音含糊不清,左手粘粘的不知所云,右手僵硬没有弹性;不能掌控先抑后扬的技法,特别是拉那段金钟响的前奏,二把位上快弓骤然怪叫起来,吓人一跳,让别人的神经遭受了难以煎熬的刺激。我敢打赌,他如果是在自己家如此拉琴,可怜的邻居百分之百会来向这位大爷告饶,或干脆直接打110求救;如果从演奏技法到对曲谱的理解,依然是一碗糊涂,糊涂一碗,毫无改观。

因为是好友,所以我不得不和他聊聊:

我:你对自己这个唱段拉的感觉如何?

他:嗯,还凑合

我:但我听起来节奏方面不太舒服,而且有几处指法不清楚的。

他:我听着我拉的速度和伴奏带差不多啊?(-----还是不服气呀)

我:我想知道你平时你在家怎样练习的?

他:照谱子拉呀,听录音啊,每天至少两个小时,,,

我:(笑,,,)

他:(似乎感觉到了我要说什么,也笑。。。。)但我觉得也不好提高了,可能我能力就这样。这个年龄了,就是玩玩吧。

我:我开始拉琴的时候也这样认为,不是吗?咱都没有学过专业,没有拜过老师,总认为自己的能力就这样。年轻的时候,家里人又不懂,觉得我拉的热闹就很好,很自满,脑子又不专注,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我开始的练琴效果就是这样。但是现在有了互联网,起码见到了大师们的现场演奏,亲眼目睹到了他们高超的演奏水平,知道是什么是好胡琴了;而那些京胡大师们的教学视频,都讲到要在严格的练好基本功后才拉唱段,拉曲牌,才能逐渐拉出水平,拉出个人的风格来的。当然尽管我们年龄大了,还是要练基本功,即使只是玩,也要玩出水平来。当然,不一定非拉它两年空弦后再拉段子。燕守平老师也说过,对于我们这些年龄大的票友来说,可以以曲练功,在拉曲过程中针对薄弱生疏的技巧反复练习,就当练习基本功了。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在练习的每一分钟都选择一种方式,比如,选择每一小节都做好,而不是脑子去走神或急着去拉下一节,仍然练习两个小时。可以狠心地扭着性子拉好当下这些音符,把握好每个小节,每个板眼的节奏,反复练习它们,把这样的每一分钟积累成100分钟、1000分钟、10000分钟,日久天长,那种效果可想而知了,一定会导致不同的命运。

他:(拍拍我得肩膀,)好朋友!说得好!(点头默认)

这是作者两年前在公园内和他一场对话。幸运的是,他居然按照我所说的做了。

此后见过几次他的操琴演奏,感觉每次都有进步,节奏开始稳定了,快弓清晰了。我敢打赌,他的确在家里下”贼”功夫了。不清楚他私下里不得不做出了多少违背内心想法的事情,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过程;都知道山难改,性难移,都清楚人老了想学好一样东西难于上青天。

前不久,他真的变化了,微信上说他已经去了一个大的社区票社独挑大梁了。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准专业水平”,经常受到各社区邀请参加演出;时常牛气哄哄向我展示他的演出视频,音频,和数不清的图片。目前名气也大了,名票见了他毕恭毕敬,专业演员也时常约他单独吊嗓;他的退休生活确实发生变化,有意义,生活充实。现在见面的氛围也变了,之前一直互相研究理顺一些最浅层的基本功信息,而现在我可以向他请教整场演奏信息,还有音色中轻重缓急的细节方面的调配,小垫头的恰到好处应用等等。真是刮目相看了。

也许是我故作多情,很有可能,他不一定是在我的说服下改变的,一定有其他贵人相助,也许暗地里拜访请教过多位专业名师、、、、但是无论如何,他的确是改变了自己,他选择了一种方式去做,去对待;他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一碗糊涂的生活下去,这就是不同命运的区别;命运不是被铺好的一条必经之路,而是我们自己在每一分钟的选择里行走成的。所以,不抱怨命运,不依赖命运,而是在现在,此刻,真的选择好以什么方式进行下去。

拉琴也好,生活也好,每一分钟的细节都可以选择,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因为在对待拉琴这件事情上,他们的选择都是认真的、严谨的、清醒的,有计划的。这不是指天赋,而是选择,每个人都应该审视自己,你的每一份怎么度过,你有选项。拉琴是一个精致的生活状态,也可以积累成一段如歌的“命运”。不仅对其他人,对我自己而言,这也是非常受用的一场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