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这种收入和贡献上的严重不匹配,很容易让人滋生不公平感。

12月2日,哈尔滨市发现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初筛阳性感染者,均为内蒙古满洲里市确诊病例的在哈密切接触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图来自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官网

为此,哈尔滨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发布第40号公告。其中提到,对主动进行核酸检测以及自觉身体不适,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说明情况,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员,经核实后奖励1万元。

该公告引发广泛热议,#哈尔滨对主动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奖励1万元#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1.6亿次。

给奖励给出争议?网友担忧有人“恶意骗钱”

有网友认为主动配合防疫政策的个人予以适当奖励是一片好意。有关部门的初心是为了激励密接和次密接人群主动配合核酸检测,避免出现漏网之鱼,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也有网友表示配合检测本来就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本来就是对个人生命和健康负责的举措。而奖金检测却把这个事情推向了反面。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1万元并不是小数目,正因如此有人担心难免一些好逸恶劳者争当密接、争取被感染,去兑换奖励的可能性。

其实这种想法有些多虑了,按照目前国内的疫情形势,如果真有人可以做到“想感染就感染”,那么反而有助于填补防控“漏洞”,从而抓住疫情源头。

除此之外,尽管奖励金颇为可观,但新冠毕竟不是普通的疾病,没有人可以确定感染后会不会留下难办的后遗症,由此可见,通过染病来拿这1万元奖励金风险太大。

为什么有人排斥核酸检测?

抛开主观因素,从有关部门的视角来分析,通过高额奖励金来调动市民的检测积极性实属无奈之举。

从过往病例来看,患者隐瞒症状,瞒报行程,并非只有经济上的顾虑,更多是因为心理和社会方面带来的压力。

目前全社会对新冠感染者的污名化倾向依旧存在,感染者害怕被打上“毒王”标签,害怕自己隐私泄露后,被人骚扰;行踪曝光后,被人指指点点,承受各种不堪入耳的骂名。

这种被被歧视的恐惧,让他们无法以平常的心态面对自己可能感染的现实,从而对于检测一拖再拖,错过了防疫的黄金时间。

非常时期要用非常办法,今年哈尔滨反复受到疫情影响,各行各业多次停摆,经济受损,市民的心态也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主动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奖励1万元看似不少,但与疫情暴发带来的损失相比也就不值一提了。

尽管从经济上可以理解,但很多网友还是觉得这种奖励有些别扭,最大的原因在于奖励本身的意涵和所奖励的内容不相匹配。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奖励一般与功劳挂钩。如果这1万元,用来奖励抗疫中辛勤付出的医务工作者的话,人们心服口服,因为他们确实做出了非同一般的贡献。

但是密接人群主动核酸检测显然不能视之为一种“功劳”。疫情期间,为避免病毒传播,自觉主动上报个人健康情况、行程信息,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故意隐瞒于法不容。

所以网友们自然而然产生了疑惑:一个公民履行法律规定的、自己最低限度的义务,天经地义,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呢?

所以如果将这笔奖励换一种叫法,称之为“误工补助”、“患病补贴”等,或许网友们的争议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大了。

最该被奖励的人群——逆行的医护人员

12月4日8时50分,方正县卫健局接到哈尔滨市卫健委的通知,要求紧急抽调县内100名医务人员,支援哈尔滨市南岗区第二轮核酸采样工作。

10时30分,从方正县人民医院、方正县中医医院、方正县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慈和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等单位抽调的100名医护人员,已在方正县卫健局门前集合完毕,登上了开往哈尔滨的大巴车。

抗疫战争已经持续了整整两年,这期间中国医护人员付出了太多太多……

今年7月,南京疫情期间,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护在禄口封控区域内支援核酸检测工作。他们为了长时间工作,五六个小时不喝一口水。尽管如此,大家结束采样后,脱下防护服的瞬间大把汗水倾洒在地上!有的队员手指还被汗水泡皱发白。

图源:视频截图

8月,武汉启动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在37度的高温下,医护人员们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工作。经开区的核酸检测现场,一位医护不敌高温中暑晕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视频截图

湖南张家界。一则核酸检测医护人员,将冰矿泉水绑在背后降温的视频走红。画面中,医护人员身绑冰矿泉水,仍然继续工作。

图源:视频截图

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坚守岗位,劳苦功高,没有额外奖励,而确诊患者只是前来主动检测,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将1万元收入囊中。这种收入和贡献上的严重不匹配,很容易让人滋生不公平感。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他们的付出,医护人员才是真正应该受到奖励的群体。

关注护理传真

传递护士心声

图文来源:医脉通

本文作者:敬敏

责任编辑:张昕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