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因必有果,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按理说,房地产调控执行到今天,已经颇具成效,无论是新房市场还是二手房市场都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尽管房价稳定尚需巩固,但是楼市调控细微调整也在情理之中。

日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一二三线城市的整体环比涨幅都出现了回落。据诸葛找房显示,“金九银十”期间,房企为了回笼资金加快销售回款,纷纷降价或者打折促销,同时,二手房价也深受影响,下跌城市数量创历史新高。

我也说过,最近央行和经济日报都纷纷发表了对于楼市调控的态度。央行参事盛松成表示,“中国目前,息可降,但不可放水,楼市调控也不宜再收紧”,目前房地产调控已经恰到好处,不适宜进一步大幅收紧。

经济日报表示,房地产调控政策最严厉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全国性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仍然不大,各地的“一城一策”将继续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这就已经非常严谨的表达了官方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既要坚守调控不动摇,又给了地方灵活的自主权。

但是最近眼尖地却发现,前几天央行的报告中对于房住不炒的表述有了微妙的变化,而后又大肆渲染,造成不太好的影响。

8号楼表示,11月16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值得注意的是,与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不同,有关于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定调上,报告中删除了“房住不炒”的表述,仅强调了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各种解读纷至沓来。很多人为此精神大振,再次燃起了对房地产市场大涨的兴奋和激动。我早就说过,一旦调控的一丝一动影响到大众的预期,并且造成不好的影响,那么调控自然还会有所更新。

事实上,我当时表示,央行报告未提“房住不炒”这并不代表调控的方向发生了逆转,但我承认工作的重心有了调整,今后将在房住不炒基础上加大对因城施策的落实。然而细微的变化却被无限放大,成了炒房者再次炒作的口实。

终于,央行又站出来了。在11月25日,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中,重申“房住不炒”,并且大篇幅对房地产问题进行了解读。央行在报告中表示,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向纵深推进,房地产市场风险可能在某些区域显现。

央行指出,继续严格遵循“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策定位,完善“因城施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抑制投机性购房。同时,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和规范,促进形成“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

楼市调控有一个不变的法则,那就是当市场过热时就会加压,当市场过冷时就要防止更大的风险,适当放松调控,按理说,如今的楼市正在向预期靠近。当调控效果达到预期后,适当调整政策就在情理之中了。可是偏偏有人破坏,不放松吧,他们嚷嚷着受不了,放松一点吧,他们就大肆渲染,制造上涨气氛。如果继续炒作,还将会断送更多城市的“一城一策”。

无论是重申房住不炒,还是适度放松,这正是与时俱进的态度,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认知,一方面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另一方面也要保持稳定的大局不能变。房价不能大涨,大跌也要防范。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房地产调控是否会放松引起广泛关注,综合看,当前“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叠加7月底明确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促进经济的手段”,这就意味着房地产调控总体仍是从紧。但会结合实际情况,给各地一城一策的分类调控更多的机会。这个度如何把握,还需要好好考虑房住不炒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