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和黄河一样被誉为“母亲河”,但这条母亲河中也承载了太多逝去的生命,因为各种原因,长江会夺走一部分人的生命。

我们的文化对死者非常尊重,受“入土为安”思想的影响,一些人不愿意让自己的亲属在长江中漂泊,希望能将他们的遗骸带回老家安葬,于是在长江沿岸,诞生了一种特殊的职业:长江捞尸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捞尸工作

长江全长6387公里,干流流经我国多省,两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而这也使得长江与人类的距离非常近。

据捞尸人表示,每年都有许多人丧生在长江,有的是寻短见,但更多的是意外溺水而亡。当有人落水,或者发现浮尸后,就会有人求助附近渔民,或者是报警求助。

捞尸人接到求助之后,就会准备好工具赶到现场,如果是浮尸,捞尸人会用钩子勾住对方,冬季时对方的衣服较多,捞尸人会尽量勾住遗骸的衣服;夏季时衣服较少,钩子容易破坏遗骸,此时捞尸人更多地会选择勾住手腕或者脚腕,尽量不伤害他们,虽然死者已经感觉不到疼痛,但这是捞尸人对遗骸的一种尊重。

如果只知道对方失踪的地方,并不知道遗骸飘向何方,捞尸人也会根据当地水情来判断遗骸可能会飘向何方。比如:如果当地水流流速缓慢,遗骸将不会漂向很远,捞尸人会在落水点下游地区寻找遗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当地水流湍急,遗骸将会很快冲到下游,此时就非常考验捞尸人的技术。一般情况下,捞尸人在向下游寻找遗骸过程中,会格外注意江面上的“回水沱”,回水沱就是水流转弯回旋,遗骸遇到回水沱后,很容易被卷进里面,在里面打转转出不来,所以回水沱又被人们称之为“死尸汇聚地”。

找到遗骸之后,捞尸人就会想方设法打捞遗骸,泡在水中的遗骸和陆地上的遗骸并不同,尤其是溺死的人,面相非常恐怖,肚子鼓得大大的,眼睛瞪着,身体泡得肿大,一般人根本受不了。甚至连捞尸人也难以接受。

据长江捞尸人陈松介绍,有一天凌晨,陈松上厕所时发现江上漂浮着一具遗骸,将其固定在小船周围之后,好奇地将遗骸翻了过来,结果就吓得不敢睡觉,从此以后在晚上打捞的遗骸,再也不敢翻面了。

遗骸打捞工作并不好过,水中的遗骸可能会被江中的鱼虾啃食,或者被水流拍打,导致遗骸并不完整,但不管是多烂,捞尸人只要遇到了,都会打捞。

当地流行着一种规矩“尸不沾船”,也就是在打捞遗骸时,不能让遗骸碰到船身,而是用绳子拉着走,一旦碰到船身,就非常晦气,必须要在船上烧纸钱祛除晦气,也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渔民都愿意将船只借给人们打捞遗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职业捞尸人也很少会将遗骸带到船上,而是用绳子拉到岸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遗骸泡水之中身体肿胀,体重暴增到200-300斤,将其拉到船上的行为非常危险,有可能会导致船只侧翻,救助人员落水。用绳子在江中拉着走,可以利用水的浮力,减轻船只的重量,到岸边附近时,再将其拉到地面。

传统的捞尸人虽然会向家属收取一些报酬,但并不会挟尸要价,而是看对方的心意,“发死人财,那不是人干的事。我做这个不为钱,只是为了心里好受一些,让死者都能被接回家。”捞尸人陈阳喜介绍道。

但也有极个别团队挟尸要价,败坏了这一行的名声。

捞尸人

从古至今,捞尸人主要都是当地人兼职的工作,很少有全职。这是因为捞尸没有一定的报酬,捞尸工作量相对较少,还有就是与遗骸打交道的工作在我们看来是“晦气”“不吉利”。

但是,再晦气的工作也需要有人干,目前长江上仍旧有捞尸人,只不过捞尸人年龄偏大,且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捞尸人一般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这一行业虽然没有门槛,但对徒弟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不怕遗骸,有力气,因为遗骸在水中浸泡后会发胀,遗骸体重会变成200、300斤重,没有两把力气很难将遗骸从水中打捞到岸上。

捞尸人赚得也不多,捞尸也不是一份正经工作,毕竟不会天天有遗骸要打捞,所以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捞尸人的工作。

或许捞尸人这一职业最终会消亡,但只要有人在长江溺水,就一定会有人站出来,圆了家属“入土为安”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