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因投毒室友致其死亡,被执行死刑。

临刑前,29岁的林森浩对父亲说,"现在再说什么也没用了"。

就这样,由一场愚人节引发的"玩笑",最后终结了两个年轻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森浩是因为什么原因投毒?只是单纯愚人节开玩笑吗?

还是性格的缺陷?

他对自己的行为后悔吗?

今天,让我们回到八年前的复旦大学校园里,一起探究这场致命的"玩笑"。

中毒

2013年4月1日,愚人节,复旦大学西区宿舍里的研究生黄洋早上起床,刚刚从饮水机接水饮水后,就发现水的味道不对连忙吐掉。

而黄洋以为是水过期没太在意,还特意将水倒掉又把桶刷干净。

但到了上午10点多,他开始有恶心呕吐发烧的症状,老师和同学发现后连忙将他送往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起初医师诊断是吃坏肚子,按照肠胃炎进行了治疗后回到学校。

但4月2日,黄洋的病情没有丝毫好转,在晚上9点多,在同学的陪同下,黄洋去看了急诊。

而这次化验结果表明,黄洋的肝功能已经出现了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3日,他的病情开始加重,血小板下降到只有2000的数值,随后被转移到外科重症监护室。

这次医生认为他是因为中毒而导致的肝损伤,但是不知道中的什么毒,因此医院也难以对症用药。

此时黄洋的同学突然想起,他曾经看到黄洋的室友林森浩曾经写过一篇与二甲基亚硝酸胺相关的论文,文中中毒的症状和黄洋极其相似。

最终验证,黄洋确实是二甲基亚硝酸胺中毒,虽然医院及时对症用药。

但在4月16日下午,最终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投毒动机

面对这样一起性质恶劣的投毒案,校方立即报警。

随后警方在黄洋的寝室饮水机提取到了二甲基亚硝酸胺的有毒物质残留。与此同时,警方也锁定了一名犯罪嫌疑人林森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曾和黄洋朝夕相处的室友,他和黄洋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让他下此毒手?

面对警方的询问,知道瞒不住的林森浩坦白了作案动机。他说,投毒源自一次愚人节的玩笑。

同寝室的舍友黄洋曾说,愚人节快到了,他要捉弄一个人。

而平日里沉默寡言、生性敏感的林森浩,在平日中与黄洋因为一些琐事有些矛盾,彼此看不惯对方,林森浩开始有了也要整一整他的想法。

"只是想要他难受,仅此而已。"林森浩曾跟记者描述最初的想法,"至于如何难受,也没往下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没想到,他设想的"难受",是以这样的激烈方式爆发的。

2013年3月31日下午,林森浩以取物为借口,从他人借得钥匙后,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实验室。

取出其于2011年参与医学动物实验后存放的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酸胺原液的试剂瓶和注射剂。

晚上6点左右,林森浩回到宿舍趁无人之机将试剂瓶和注射器内的二甲基亚硝酸胺原液投入饮水机内。

案件审理

2013年4月19日,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林森浩批准逮捕。

11月27日,复旦投毒案一审,法庭上林森浩说,自己看不惯黄洋,决定投毒是出于愚人节整人的想法,并没有想要故意杀人。

但检方认为,林森浩在投毒后,曾多次在网上查询二甲基亚硝酸胺有没有被检测出来的可能性。

并且,林森浩本有多次挽回这场悲剧的机会,但却心怀侥幸,反而试图掩盖自己的罪行,企图逃脱法律的制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2月18日,法院宣判,被告人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2月25日,林森浩提起上诉,进入二审阶段。

而在此期间,林森浩的177名同学联名上书给二审法院,请求法院对于林森浩宽大处理,不要判处他死刑。

但法不容情,在2015年1月8日,二审法院认为其杀人手段残忍,后果严重,虽然到案后能如实供述,但不能从轻处罚。

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

2015年12月11日,投毒案的罪犯林森浩被执行死刑。

忏悔

在刚得知黄洋死亡的消息时,已在看守所的林森浩称,陷入一种几秒钟头脑空白的状态。

还说道,黄洋是很无辜,对不起他和他父亲。

一审结束前,林森浩做最后的自我陈述。

我到了看守所这几个月,一直也在找我的这个犯罪根源。刚才又听完公诉人老师的这个说法,我也是很有感触,也阐述了我的观点。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这个行为导致了我的同学黄洋的死亡,给他家庭确实带来了非常沉重的打击,我罪孽确实特别深重的。我......对不起。我也对不起我父母将近三十年的养育之恩。但我也一定会接受法院给我的任何处罚。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被执行死刑前接受的最后一次采访里,林森浩没有回避死亡。

他说,"对我来说意味着一次偿还,我觉得这样挺好,因为这样的话,他们也能放下。"

性格缺陷

复旦投毒案风波里,林森浩的微博、留言、日志被公开,显露出人性的多面和复杂。

在朋友眼中,胆小、略带羞怯的瘦高男生,却在网络上使用带有攻击性甚至侮辱性的语句。

媒体曾报道过,在中山大学博济论坛里,发表了458个主题、13777个帖子,倾诉无力,或自暴与异性交往的不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博客里暴露出内心的脆弱:对老鼠与生俱来的恐惧,让这种终年都在重复的实验,变得十分煎熬,他最终不得不在他人的帮助下按住那只动物。

在林森浩的自我认知里,他觉得在众人面前哭是件很丢人的事,并认为这是性格的缺陷,而后想纠正,但纠正的过于偏,连开玩笑都要占上风。

结束

林森浩在整个过程里,从实施到案发,他都显得异常冷静,没有想过逃脱,也没有反抗,这一切不寻常的举动都凸显出性格有缺陷。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白银案的高承勇吗?也是双面性格,从作案到被抓,身边的人都震惊得不敢相信。

不同的是,林森浩属于被动攻击型的人格,这类人格如果一直压抑内心的负面情绪不会排解,一旦爆发将是毁灭。

同属这种人格的还有马加爵,也是宿舍矛盾引起的惨案。也敲响了警钟,在高校教育中,心理教育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所谓的"玩笑",毁了两个家庭,两个高材生,让人惋惜!

也值得去反思:

在我们人际交往中,言语讲分寸,不贬低别人, 懂得去赞美别人。发生矛盾了,要学会反思,从自身找原因,学会宽容。这样或许能够挽回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