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多年来,由于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据权威报告表明,如果人类还维持现状,不重视问题并及时管控的话,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3℃,这将意味着地球可能将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低碳转型已成全球共识!在2015年的《巴黎协议》中,各国已同意“在本世纪末以前,必须控制地球升温于2℃以内,更进一步将地球升温控制在摄氏1.5℃之内”。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2020年9月份的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了中国碳排放目标:“争取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双碳目标”。

减少碳排放关键在于能源转型,于是我们便进入到第三次能源革命,整体趋势将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并最终向着无碳目标迈进,而我们现在正处于低碳向无碳过渡的阶段。随着技术创新和进步,第三次能源革命中能源生产从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等),能源载体是电、氢、储能等,而应用和交通工具是新能源汽车、户用光伏等。

政策+资金,氢能产业链前景广阔

新能源板块堪称贯穿整个2021年的最强风口,无论是生产端的光伏、风能等,传输端的储能、特高压、智能电网之类,还是以新能源车为主的最终消费端,相关个股今年均出现大幅上涨。而我们今天重点要提的则是在政策和资金加持下的氢能源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使用广泛包括交通运输、工业燃料、发电等,主要技术是直接燃烧和燃料电池技术。其优势在于获取途径多样,使用后最终生成水,符合我国碳减排大战略,同时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是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媒介。

政策面,国家和地方对于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大力支持,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20%-25%,届时将成为与汽油、柴油并列的终端能源体系消费主体。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205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其中交通运输领域用氢2458万吨,约占该领域用能比例19%,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是我国,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等国家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高度重视。截至2020年底,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为32535辆,同比增长38%。其中,韩国保有量达10906辆,成为首个氢车保有量达到万辆级别的国家,占全球保有量的34%,位居全球第一位。其次,美国保有量为8931辆,中国以7352辆位居第三,日本以3902辆位居第四。

本周关于氢能源的利好消息频出,《新闻联播》报道了“成渝氢走廊”建设,两地已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440辆,建成加氢站15座。规划于2025年前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并配套建设加氢站。

11月30日,中国石化在北京、乌鲁木齐、新疆库车三地举行云启动仪式,宣布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中石化总投资近30亿搞光伏制氢、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利好消息刺激下,氢能源再上风口!

此外还有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群征求意见,要推广万辆车。亿华通、厚普、深冷、中泰等一批上市公司,纷纷表态参与氢能源。连中俄联合公报,都提到支持两国企业在氢能领域开展合作。媒体一致看好氢能源,这待遇和之前的元宇宙相比,更可见政策对这一产业的极力支持。

另外,即将到来的2022北京冬奥会,氢能将继续发力。届时众多中国的氢能品牌,将为北京冬奥助力绿色+科技,借助这个契机,氢能必然将进入更多民众的视野,进一步得到普及和发展。在各种利好消息刺激下,氢能源有资金抱团的意思,板块指数也创出了历史新高。在顶层设计落地之前,相信这个板块还会反复发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拥抱氢能,

重视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带来的投资机会,

扫码下方二维码,

领取“氢能产业链细分龙头全景图”

把握主升机会!

更多内容欢迎收看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每周一至周五的《财经家》(交易日周一至周五18:22)。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斗牛财经App

编辑:金妍

审核:汪宾宾、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