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4年3月25日,四川简阳,一位四川小伙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这一天是他的火锅店开张的日子,在此之前他已经经历了几次失败的创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信心。

虽然说叫做火锅店,但由于启动资金只有8000元,只能在一个不大的房间里摆上4张桌子,老板和老板娘亲自接客。

但是来吃过的客人基本都赞不绝口,并且评价都很一致——服务很棒!

棒到什么程度呢?一位熟客从乡下回来,鞋子有些脏,被老板发现后,立刻安排了伙计帮他擦一擦;住楼上的阿姨喜欢这家火锅店的一种辣酱,于是老板直接登门送了一整瓶,并且嘱咐“想吃直接来拿就好了”。

就这样,凭借着出众的服务,这家火锅店在周围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客人越来越多,店面越来越大,甚至在全国开启了分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恐怕连老板自己都没想到,这家火锅店日后会成为火锅届的霸主:一度市值超过4500亿港元,遍布全球的门店超过1500家。无数消费者为之倾心,哪怕等位数个小时也心甘情愿。

这家火锅店就是大家熟悉的海底捞,那位大方的老板就是张勇。

和传统的火锅店不一样的是,海底捞自创立以来,主打的就是服务。

针对这一点,小米创始人雷军曾经这么评价过:“口碑的核心不简单是好产品有口碑,或者又好又便宜的产品就有口碑,有口碑的其实是超出消费者的预期!海底捞就是和用户做朋友,给用户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

出乎意料的生日庆祝、免费的美甲、贴心的玩偶、丰富的抽奖等等,甚至有段时间海底捞都允许客人自带食材,连加工费都不收。

时常有网友在微博上打趣的说:除了帮你付钱之外,没有海底捞做不到的。

当年的海底捞有火呢?我们可以从海底捞在2018年上市时披露的招股书中窥见一斑:年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70.5%、翻台率高达每天5.0次、人均消费93~98元。

当时的媒体算过一笔账,新门店一般在1~3个月内就能实现首次盈亏平衡,大部分的海底捞门店仅需6~13个月内便可实现现金投资回报。

当然,这也和整个火锅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关。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整个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39644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其中,火锅业由于高度的标准化、口味众多等因素斩下了4362亿元的总收入,占据着中式餐饮市场最大的市场份额。

高达49.55%的行业整体毛利润使得海底捞即使只占据了当时火锅市场份额的2.2%,也足够成为中国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饮企业了。

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在港交所挂牌,发行价为17.8港元/股,创下了当时香港入场门槛最高的新股记录。首日市值便突破千亿港元,这样的成绩令整个市场为之侧目。

2019年,张勇以138亿美元身家成为新加坡首富。就在这一年,海底捞提出“加密布点”的举措,制定快速扩张策略,主要以开新店来提高市场占有量,从而拉动整体增长。

从此,海底捞的门店扩张开始明显加速:2009年海底捞新开了308家门店。

2020年全年海底捞依旧新开了544家店。

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了299家门店。截止至2021年年中,海底捞在全球已经拥有了1597家门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年初,海底捞的股价达到85.8港元,市值超过4500亿港元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转折会来的如此之快。

11月5日海底捞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将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 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佳的门店。此外,在公司经营状况全面改善前,公司将适时收缩集团的业务扩张计划,平均翻台率未达到4次一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分店。

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海底捞的股价就直接从高点腰斩。

至于关店的原因,海底捞在公告中表示就是2019年制定的快速扩张策略。

快速扩张对于海底捞的不利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时机的选择上,选择疫情期间扩张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新冠疫情对于餐饮业的影响是致命的。

一般被视为餐饮消费高峰期的春节期间,在2019年为全年贡献了15.5%的消费量。然而到了2020年的春节,由于居家隔离的要求,大部分人放弃了年夜饭这一传统习俗。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餐饮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年夜饭的退订量达到94%左右,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仅在春节7天内,疫情已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了5000亿元左右的损失。

后来的故事也不用多说,毕竟疫情的影响远远不止一个春节。疫情期间,93%的餐饮企业都选择关闭门店。其中,有73%的企业关闭了旗下所有门店;8%的企业关闭旗下八成以上的门店。

海底捞也不例外,2020上半年海底捞全国所有门店被迫关停了45天。

在这样整个行业被重创的背景下,张勇对疫情的发展依旧持乐观态度,坚持逆势开店,2020年全年海底捞依旧新开了544家店。

最后收获的,就是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上半年,海底捞顾客数量同比下降25.69%,收入同比下降16.5%。

与收入下滑对应的则是成本的增长,毕竟新店开张意味着人员、店租以及原材料等支出,海底捞由于对服务的要求,人力成本更是以超过30%的占比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两者结合一下,摆在股东面前的就是高达9.65亿的净亏损。

另一方面则是门店扩张的空间本身就存在天花板,过多的门店带来的是内部的竞争:毕竟客人就那么多。

在一二线城市,店面的增加意味着客户的分流,部分门店相隔甚至不足一公里,这使得海底捞原本引以为傲的翻台率出现下滑,而在三四线以下的城市,海底捞超过100元的客单价又很难吸引到当地的消费者。结果就是越开越内卷,恶性循环。

其实在此之前,海底捞早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早在今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张勇就已经表达出了自己的无奈。

“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一步做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过度扩张而出现问题的知名品牌不止海底捞一家。近期,茶颜悦色也宣布已在长沙临时关闭了七八十家门店。

据悉这已经是茶颜悦色今年第三次集中关闭门店,第一次是年初的就地过年,第二次是七月。

至于原因,茶颜悦色的官方回复是:“之前的密集布点在长沙的城市发展中赚到了红利,疫情之下,自然也要承担人流减少带来的结果。”

店太多,客人却不够用了。

在经历了疫情之后,今年以来餐饮消费市场也逐步恢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7月,全国餐饮收入25463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7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751亿元,同比增长14.3%。

行业的恢复自然也引来了资本的目光,不过有意思的是,今年的资本仿佛格外钟情于中式面馆赛道,对于这一类餐饮品牌的下注遍地开花:

7月14日,面类快餐品牌“遇见小面”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本轮投后,遇见小面估值达到30亿元人民币,短短三个月内估值翻了三倍。

和府捞面也宣布已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在短短八个月时间里,和府捞面已经完成了两轮近十三亿元的融资,可以说是面食行业领域的“独角兽”。

五爷拌面也宣布获得来自高瓴创投的A+轮融资,这也是该公司在短短20天内公布的第二轮融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艾媒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7月餐饮行业共发生67起融资事件,共融资396.52亿元。仅7月份就发生了20起融资事件,融资额高达162.35亿元。

然而,为了抢占市场,几乎所有的品牌在拿到融资后都选择立刻快速扩充门店数量:遇见小面创始人宋奇表示将在2024年突破1000家门店;和府捞面更是被媒体称为“两天一家店”。

诚然,每家餐厅都有天花板,所以想要保持高速的业绩增长,就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开店取胜。

但纵观餐饮市场这么多年,又诞生了几个海底捞呢?

参考文献:

[1] 艾媒网,《2021年7月餐饮业融资盘点:20起融资超160亿,面食赛道成香饽饽》,2021

[2] 网易,《海底捞,为什么你就能上市?》,2018

[3] 钛媒体,《海底捞,带头关店》, 2021

THE END

出品人:李凡

主编:刘国强责编:言翓 徐攀辉

美编:王怡运营:黄睿华 李凌 孙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