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事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是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要求,是教师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发表文章对于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教师的学术发表行为一直受到高度关注。近年来,在教师学术发表相关问题的研究中,所谓“付费因素”最为引人争议。本文从高校科研弱势教师通过付费发表文章这一现象入手,重点讨论付费发表这一现实对普通院校教师行为和观念的影响。

通过对教师发表文章情况的调查可知,很多期刊会收取诸如“版面费、图表费、审稿费、修改费”等费用,这一现象被教师们称为“付费发表”,有些期刊在投稿说明或作者须知中,明示收费标准,这已经成为学术发表中的惯例。遍查各类文献,虽多有学者述及,却并无“付费发表”的确切概念,本文为研究的需要,将其表述为“付费发表”是指以支付各类费用作为发表条件之一的文章发表。

自1988年以来,关于付费发表,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争论不休,支持的观点认为,付费发表论文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性,繁荣科学研究。由于学术期刊经费来源单一,资金投入不足,收取文章版面费可以适当补充办刊经费。很多论文源自科研课题和项目研究成果,而研究课题一般都会有经费保障,例如,1992年中科院颁布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收取发表费暂行办法》指出:“科研经费本身包括科研论文发表所需费用。科研论文的发表是一种有偿服务。”并且,很多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也收取诸如版面费、图表费、审稿费等与文章发表有关的费用,付费出版是国际学术出版惯例。而反对的学者认为,收取发表费会导致对学术文章取舍的双重标准,中国学界时下愈演愈烈的诸多弊端,都与付费发表有关,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行为事实上是对学术发展的逆动。

由于院校环境、资源条件的差异,高校教师发表文章的境遇也表现不同。尤其是普通院校及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定位所限,为教师提供的科研条件较为欠缺,但在对教师的各类考核中,尤其是在职称晋升中,科研业绩的要求同“985”“211”院校一样,学术论文发表是硬指标。

本文通过对北京几所高校教师的访谈,了解科研弱势教师有关付费发表的实际情况,分析付费发表对普通高校教师学术生存的影响。

一、影响教师学术发表的相关因素

一项关于科研产出影响因素的国际研究表明,教师的学术活动,其承担的课题,受到个人因素(科研动机、研究能力、社会资本)、个体特征(受教育年限、年龄、性别、职称、学科)、制度因素(考核晋升、激励机制)等影响。安大略大学的Sen教授将科研产出分为高水平和低水平两类,两种不同水平的科研产出,其影响因素不同。来自中国的研究发现,教师的学术发表与所在大学、所在科系的学术声誉、既往的学缘关系、参加学术活动建立的社会网络等存在显著相关性。

对于普通院校与高职院校教师,其学术发表的主要驱动力来自科研业绩考核及职称晋升,如某高校关于教师职务申报评审条件规定:“学术论文”为申报的科研业绩必要条件,晋升副教授职称的论文达标要求是,须“公开发表科研或教学论文6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2篇;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以上”。普通院校及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同样面临“publish or perish"(发表还是出局)的科研压力。

影响教师学术发表的决定因素是学术“资本",布尔迪厄的场域一资本理论可以被用来解释教师学术发表事实。布尔迪厄认为,“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于三种资本,分别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差异性也决定于此。经济资本是一切资本的根源,是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基础。”“社会关系越发达,一般意义上就可以较为便捷地获取一些社会利益,包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既有资源利用的深度表现,也有资源扩张的广度表现。”如何表征与教师学术发表相关的资本?多位参与调査的教师表示,对于理工科(信息技术类)教师,是否获得科研课题,在科研课题中承担的角色如何,可以代表教师的学术能力,具体而言,学术资本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取科研课题。而根据对教师学术发表情况的调查,期刊编辑选用稿件时,文章选题、学术创新固然重要,但要在成百上千的稿件中脱颖而出,具有识别作用的文化符号资本也意义重大:教师的学术声誉、学位、教师的职衔、教师所在院校、学科,尤为重要的是,教师承担基金课题。课题按来源分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纵向课题由国家或省市科技主管部门设立,课题资金由国家或省市级政府拨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支持基础研究,逐渐形成和发展为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三大系列;横向课题多由企业设立,主要是应用型研究,以解决生产实践中技术应用问题为目标。在高校的学术评价中,主要看重的是纵向课题。

教师获得了纵向课题,其学术研究就有了基础,学术价值因课题级别而彰显,发表的学术论文主题明确,如需支付版面费,也可以在课题经费中列支,教师发表论文的困扰可以迎刃而解,然而,这种情况是少数。大多数普通院校的教师没有高级别的科研课题。部分学校设立了教师学术发表的费用补偿、分担或奖励机制,而另一些学校则没有,教师发表文章的版面费需要教师个人承担,这无疑会使教师对付费十分敏感,影响到教师对学术发表的态度。

事实上,普通院校的教师,有一些拥有较充足的学术资源,学术背景较好,有较好的学术训练,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近年在SCI、EI检索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少部分教师获取了一定的学术资源,是重要课题的参与者,发表文章的费用可以从课题中开支,也时有高水平文章发表;还有一些教师,科研能力一般,没有参与重要的研究课题,虽很难写出有见地的文章,凭借学校的鼓励政策,借助付费的通道,每个考核周期也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两篇文章;史有一些教师,既缺少科研课题,也没有深入的教学改革,学术训练不足,将创新知识含量较低的解释性文字堆砌成低水平文章,通过论文中介付费发表。

本文中研究科研弱势教师,即缺少科研课题、学术研究能力较弱的那部分教师如何通过付费发表文章。

二、付费发表的现实

(一)在目前的条件下对教师的影响

笔者以北京市部分市属院校及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类教师为调査对象,了解付费发表对教师学术生存的影响,最初采用问卷方式,但回复反馈比例很低,考虑到问题较为敏感,有些涉及个人隐私,因此调整为采取访谈方式。访谈之前先电话建立联系,并将提纲发给访谈者。访谈对象选择45岁年龄以下教师,这些教师分别来自四所本科院校和三所高职院校,学科领域集中在计算机和自动化、信息技术。

通过对访谈材料的整理,将可以抽取的42位访谈者的问题汇总,见表1。

通过以上8个问题,希望检验关于付费发表问题的假设,即第一,部分教师由于支付不了费用而未能发表;第二,部分教师通过在科研课题中列支版面费,支持其发表较高水平的文章;第三,部分教师通过在课题中列支、转移费用,将水平一般的文章发表在等级较高的期刊;第四,部分教师借助中介的所谓“润色”发表了低水平文章。

根据研究需要,将教师分为四类,分别以有无科研经费、是否具备高学术水准来区分,将期刊亦分为四类,即收费高等级学术期刊、不收费或低收费的高等级学术期刊、收费的普通学术期刊、不收费或低收费的普通学术期刊、滥收费的所谓学术期刊,将文章创作分为高水准、较低水平、泡沫文章(没有学术价值)。研究的预设如下,如果能够获得研究课题或科研项目,有经费保障,而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其文章发表费一般情况下可以从科研经费中支出,如果在此问题上回答“是”,则认为其有经费;如果最近一次发表文章是核心期刊或国际重要会议,并且认为自己的文章具有创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准,并对自己近年的学术进步满意,则认为其学术水平较高。

参与访谈的教师,做出有效回答的有42人。在最近两年内,29位教师付费发表文章,包括国内期刊、会议及国际会议论文,占比69%,没有支付费用的13位教师,其中12位是发表在本校的学报上;10位教师曾因不肯承担发表费用而放弃发表,占比24%;13位教师,既可以从科研课题中支出经费,又可以顺利发表较高水准的文章,占比31%;5位教师通过开支课题经费,将水平一般的文章发表到高等级期刊,占比12%;10位教师,因无科研经费,自己承担费用,将水平较低的文章经过中介“润色”,发表在载文量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所谓学术期刊,占比24%;5位教师自己承担费用,通过中介高付费,将文章发表到高等级期刊,占比12%。

(二)关于付费发表文章的通道

如何建立付费发表的渠道,参与访谈教师描述了几种方式,为了做史深入的了解,笔者尝试以作者的身份,选择信息技术学科大类,向期刊投稿,亲历付费发表的部分过程。结合教师访谈,了解的实际情况如下。

1.收集期刊征稿信息,直接建立付费发表通道。一些期刊将征稿启事发到教师的邮箱或各种教师微信群,教师直接联系期刊编辑部,初步商定费用,并将文章发到指定邮箱或通过投稿平台投稿,编辑部承诺,最快一周可收到录用通知,然后支付全额版面费,二至六个月内即可出刊,并在CNKI可检索。

如《XXXX论坛》,以其名义发布的征稿启事曰:“《XXXX论坛》系教育类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可查期刊影响因子。可接受对公转账或者邮局电汇,可开杂志社出具的版面费发票。”“征稿对象:全国教科研工作者、广大教师、各级科技与教育管理部门领导、科研院所、科技教育人员、科教领域管理人员、各大院校在读博士生、研究生及社会各界关心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人士”该刊有国内CN刊号和ISSN国际标准刊号,主管单位是某省出版集团,出版单位是省教育出版社。该刊为周刊,每月四期,每期载文量120-130篇,约280页,四五十万字。发表费用以版面费计算,每版1000元,约1800字,文章没有字数限制,每篇最少按两页计。如文章7000字,则计四页,4000元,如若开发票,再加12%的税点,4500元。如其在稿约中所言,该刊栏目较多,涵盖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读者定位宽泛,所发表文章不受学科限制,也没有专业约束,史无须内容聚焦;不针对特定的作者人群,文章作者有各种身份,包括大中小学教师、研究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林林总总。据关系人说,该刊虽是教育类期刊,但也不限于教育类,比如文学、影评、实验、创业、信息技术等。并且接受翻译作品,只要重复率低于30%,即可通过重复检测。文章审稿程序简单,无须外审,只需编辑自行确定录用与否,两周即可发录用函。考察该刊办刊历史,每月发表文章多至近千篇,少也在500篇以上,远超学术期刊的平均水平。

2.通过文章中介,获得期刊发表通道。大多数付费发表的文章是通过中介完成的,互联网上,文章中介代发文章是公然广而告之的,搜索引擎、微信公众号等,推广无处不在。最初,中介都是假托编辑的身份与教师进行初步联系、沟通,提供的服务也是润色文章或代为投稿等,一些模糊领域,不能明确认定为非正当的业务。当经过了几轮互动之后,中介会以各种理由否定掉教师自己的投稿文章,诱导教师选用中介提供的,据说是编辑部已审稿通过的文章,并提出高额的发表费,所谓代写代发。由于不能直接与编辑部沟通,部分教师会因为收费较高或涉及学术不端,就此止步,放弃发表。而部分教师因急于发表,会接受中介的安排,与中介签订代理发表文章的协议,并支付全部发表费的三分之一,作为定金或预付款。不同文章中介公司倾向于不同专业领域,因其历年业务积累建立不同的发表主渠道,并与同类中介公司互通有无,兼做其他,共享发表渠道或客户资源。

三、关于教师付费发表文章的分析

(一)教师选择通过付费发表文章的因由

1.教师学术人角色认同及学术生存之理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存需要是最基础的需要,然后是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高级需要的出现以低级需要为前提,一个人只有当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充分表现出来因此,部分学术起点低、学术规范训练欠缺的教师借助付费发表。

现代经济学认为:人是“自利”的和“理性”的—这就是著名的“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认为,个人在投入资本时,只会关注自己的资本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一般不会考虑社会公共利益,但他受着“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史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人是一个以自利为动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又可以增进社会利益的人一经济人。人的理性在于他在各项利益的比较中选择自我的最大利益,以最小的付出满足自己的最大需求。

人的理性分为二个层次,即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生存理性首先考虑的是安全第一的生存原则;社会理性是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寻求满足;“经济理性”是寻求利益的最优。生存理性是最基本的选择,只有在生存理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进而做出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的选择。

赫伯特•A•西蒙提出人是“有限理性”的,而不是完全理性的。西蒙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经济人”寻找的不是“最优”而是一种“满意”。“经济人”置身于交易成本不为零的现实世界中,追求的是约束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泰勒将理性选择具体化,提出理性选择理论的应用条件包括:①行动者可作的选择是有限的,即不是多到无从选择,也不是少到无可选择;②诱因是清楚和实质性的;③行动的选择对个人非常重要;④有人曾在类似情境下作出选择,有前车之鉴。通过诸如年度考核、任期考核、聘任、晋升等各项科研要求,达到各项具体的考核指标,是教师的学术生存理性。

2. 科研量化考核制度的驱动。高等学校运行和管理,确切地需要对教师进行学术和科研评价,无论是围绕院校运行管理,还是本着教书育人的要求,抑或旨在争取外部资源的教学评估,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为彰显学校办学水平,赢得社会声誉,扩大学校影响,进而获得史好的办学条件,高校热衷于将自身打造成科研高地,因而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出科研成果,严格规定教师达到一定的科研产出,完成学术发表任务。院校引进人才、优化人力资源,也都要求教师能拿得出有分量的成果,学术评价是教师绩效考核、年终奖惩、评优选拔、职称晋升最重要的衡量工具。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资源分配,评审基金项目,申报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设立博士、硕士点等,评估院校的科研实力,都以教师的学术、科研评价为基础。教师个体在学术资源分配、课题申报中,除了填报以往的学术成果、科研项目是否国家级、省部级、院校级,还必须填上论文数量、是否核心、SCI、EI检索等。

学术论文作为学术评价的衡量工具,被管理部门认为是最有说服力、也是最方便的,其具备以下特点:同行公认、可以测量、易于操作。在各类学术活动中,以论文发表确认学者优先发现,固定其研究成果是最普遍的方式。学术论文一经公开发表,就视为取得了同行公认;而刊载论文的学术期刊根据其影响因子的不同分为不同等级,论文的被引量、转载量、被文摘收录量都具有显性的分级作用;将与论文相关的因素量化赋分并设定权重,就可以得出分值,易于简单比较。因此,论文作为学术评价工具,大行其道。具体的量化评价一般是,建立一组指标,把教师的学术成果加权赋值,对发表在不同级别期刊上的文章设定分值,根据文章的作者署名顺序设定加权系数,将教师所有在评价周期内的文章对应赋分,最后加总,得分高者为佳。目前,高校对教师的学术评价体系基本是以上模式或这一模式的变种。由于评价“质”的难度和成本较高,评价者的学科背景存在差异,对某篇文章的评价较难形成共识,评价“量”则简单容易,因而,评价的实施过程,偏重于数量的简单计算,以多为好。

2. 科研弱势教师学术资本积累不足。本研究的教师样本选自北京市属的普通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学院,这些院校的共同特点是,以教学和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培养层次为本科或专科,部分学校设有研究生院。这类院校不同于研究型大学,教师日常工作中,教学任务繁重,还兼具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实习辅导等责任,可获得的科研资源较少,社会服务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较少国家重大课题或基金研究项目。教师工作的时间投入主要在于教学,而对教师的科研评价以发表论文和获得项目为主要指标。

库恩(Thomas Samuel 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对“科学共同体”进行阐述,即拓展、发现、生产知识的学者集团,其成员拥有共同的学术信念、理论,接受共同的研究“范式”,对于专业学术问题的判断,认同同样的学术价值标准,并保持充分的、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当前,普通院校教师职业发展中,由于缺少制度安排,教师凭借个人努力很难顺利进入学术共同体。良好的学术成长环境未能形成,有些情况下,同事竞争不能良性互动,如代表着学术资源的学术头衔就是你上我下的零和竞争,通行的规则是先到先得,赢家通吃,在学术研究上表现为急功近利。在职业规范、学科训练、课题申报、资源获取等方面,多数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更为重要的,对于作为学术新苗的青年教师的成长,须有园丁的精心呵护。没有良师引领,课题项目引导,很难建立基于学术传承的潜移默化。而青年教师最需要的是对学术的理解,是前辈师长已经形成的默会知识的传承,没有引领和扶持,对学术的热诚和志趣会逐渐滑坡,甚至丧失。在缺少学术共同体传承和激励的情况下,青年教师在学术发表投稿时还要面对期刊编辑部设立的门槛。一项调查事实是,某高校学报编辑部在收到投稿后,回复的作者须知说:“为了提高办刊质量,本学报接收校外作者投稿,第一作者必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并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多数高水平期刊都对作者进行筛选,虽未必有文字公告,但对职称及基金的要求是类似的。则没有基金立项或未获高级职称的教师,如果不通过付费或其他方式加权,是无缘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文章的。

3. 通过付费建立的发表通道隐蔽、快捷、有效,越轨成本较低。论文市场应需求而生,从文章代写到代发,已形成完整的利益链和业务流程。互联网上,文章掮客随处可见,明目张胆的招揽客户,找中介代发文章,几乎不费周折。一些期刊因顾及声誉,不便直接向教师收取高额费用,于是巧立广告名目,如要求文章作者以所在院校的名义购买内封或封底广告,与其关联的广告公司签订合同,为教师所在院系做推广和宣传,如需要报销可开具正式发票。而协议约定的一项重要条款是,推广该业务的教师可于一年内在其期刊上免费发表一篇文章。如教师认为不便为其院校拟定宣传推广内容,也可以不发布广告。这无疑是以高额付费为前提的发表协议,购买广告只是掩人耳目。

科研弱势教师通过付费通道发表文章成为潜在的现实。学术生产的职业化,使得学术研究具有了相应的功利性。由学业而商业,由论文而商品,学术文章不再是追求真理,共享知识,而演变成为稻粱谋的功利行为。

为发表论文而不惜越轨,只因越轨的成本很低。从科研量化指标中,很难发现文章作者是否违反学术规范,即便通过了查重检测,也并不能保证作者是遵守学术道德的。况且,即便发现了学术不端,也是高举轻放。近年来,围绕学术发表的学术不端事件频繁发生,对涉及相关人员的处理,很多是不了了之。

(二)对教师学术行为的影响和分化

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教师,其获得的科研课题资源较少,教师参加课题的机会也较少,没有科研支撑,学术难有创新,所付出的论文发表费用难以转移,教师为此纠结、焦虑。

付费发表强化了作者分层,支持付费发表或持无所谓态度的,多是学术资本丰富的学者,发表费可以在科研经费中列支,或者合理分担、转移支付;不支持付费发表的,多是科研能力较弱的普通教师,不仅没有科研、学术出版经费,学术发表渠道资源相对匮乏。

付费发表,对不同作者的影响,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共性是,由于付费引起的对于发表行为的经济学考量,即成本效益分析,对发表平台(期刊)、发表时滞的纠结。

而差异性则首先是,付费的资金来源,一些院校设有出版、发表专项资金,而且学校的科研平台较多、科研经费充裕,教师大多参与了各种层次的基金项目、科研课题,无论哪一类研究,都有研究资金,发表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一般都会受到项目资金的支持,基本上,拿到课题或主要参与课题的教师,其发表费用都可以合理转移;而近年来,在主流学者圈,将文章发到国际期刊上成为潮流,国内期刊动辄成千上力\\\'的发表费,已经渐失其合理性,一部分可以用外语写作的学者选择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外期刊上投稿就是理性选择了,对于学者个人,无疑收益最大化。

开放存取(open access,0A)出版,为学者发表文章开辟了新渠道,然而互联网上的开放存取,以向作者收取高额发表费APC(OA论文处理费)为前提。根据程维红等学者的研究,2015年,中国学者发表的被收录于SCI的OA论文为四万三千余篇,每篇的APC费用1000-3000美元,支付的APC费用超过五千八百力\\\'美元(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超过美国,当然,这些文章都是用英语或其他非中文发表的

由于付费发表实际上已经具有了市场化特点,对于奉行付费发表的某些核心期刊,无论通过什么渠道,最终教师需缴纳的费用较高,与普通院校教师的薪资相比,几乎无法承受;而一般非核心期刊,则收费相对较低,与教师的薪资相比,是可以承受的。于是,普通院校教师发表论文,在投稿期刊选择上,也呈现分层特点,即是倾向于选择普通期刊而不是高等级期刊。

四、结语

对于从事学术职业的教师,其学术发表困扰是普遍的。由于付费在学术发表中具有增益作用,教师的学术发表行为具有“经济人”的特征,是一种理性选择。教师受到付费发表的导向,在学术发表中进行成本收益的计算,版面费的不当收取,使得发表论文有了购买发表机会、占用学术发表资源的潜在含义,部分教师将版面费看成是投资,将学术发表理解为市场行为,有偿发表,以全价高者得。

部分教师学术活动背离学术价值,学术信念、态度改变,学术理想弱化,把学术发表当作工作任务,纯粹为了应付考核;学术行为的目的性很强,以功利计,为稻粱谋,文章大多是根据职称评审需要,发表在对应层次的期刊。学术发表史倾向于接受通过交纳版面费、请托熟人或者论文中介;学术成果,多数是重复别人的观点和论述,不求创见。不仅是年轻教师学术起点低、靠付费发表渐成常态,一些资深学者通过分担、转移发表费用,占用他人学术成果的行为也时常被曝光出来;而师范越轨行为不能及时受到惩罚,学术道德滑坡,学术风气从源头上污染,这些都是不当付费加剧的。

教师在量化评价体制下,无休止地忙于申报课题、积累学术人脉、参加各种评奖、撰写学术文章,被浮躁的氛围包围着。而学术领域竞争激烈,马太效应凸显,年轻教师获得出版和发表的机会越来越低,压力与日俱增。付费发表,也给面临各种学术考核和评价的科研弱势教师,提供了一个逃避的渠道,使得学术资本匮乏、科研水平较弱或者短期内没有形成确定科研成果的教师能够通过学术量化考核,继续在高校生存。

发表文章,由作者支付发表费,无疑加重了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负担。由于没有对不当付费进行规范,论文买卖、剽窃抄袭等现象层出不穷,滋生各种学术不端。期刊收取发表费的根源,在于目前的科研评价机制,由于有众多的教师需要通过发表文章来应对考核和评价,使得期刊版面奇货可居,发表机会供不应求,因此才具备收费的基础。将学术期刊市场化,一定会带来市场的特征,也一定会给教师和科研人员带来金钱权上的不良导向。一旦把付费设为必要条件,学术发表就有了两个标准,学术导向被利益导向捆绑。文章粗制滥造,还能堂而皇之地发表出来,与收取发表费有莫大的关系。

破除量化学术评价的藩篱,解除教师在付费发表中的困扰,是未来应然的方向。

作者: 付忠勇

来源: 教育学术月刊 2019年第11期,原标题《科研弱势教师学术发表中付费因素的影响研究》

高教志 ID:cncollege

关注高等教育发展 / 关心大学教师成长 / 关怀大学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