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南陵县何家湾,抗战时期,有许多烈士在此牺牲。这一日,何家湾南山村的一座墓碑前,迎来了它79年间最热闹的时刻。

“18岁抗日牺牲葬皖79载寻亲英魂归沪—向张洁亚烈士致敬”

这句话写在一张大红色的横幅上,并被高高挂起,横幅前面站了几个人,他们面上带着笑容,那是对几十年的寻亲终于得偿所愿的喜悦,记者的相机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都是牺牲在此地的张洁亚烈士的亲人,而这座小小的墓碑,就是张洁亚烈士的墓。张洁亚的亲人一早从上海赶到安徽,专门来祭扫抗战时期牺牲在此的张洁亚。

蓝色的军帽“戴”在墓碑上,一捧捧鲜花整齐地围于墓前,新鲜的水果盘盘摆放,这些都代表了前来祭扫烈士的人们崇高的敬意。张洁亚的亲人还带来了家乡的大米和泥土,希望能让久久未能回归故乡的张洁亚再次感受家乡的味道。

两个月前,张洁亚的亲人从报纸上了解到了张洁亚的墓地在安徽何家湾,同时也了解到了宋家人三代守墓的故事,经过两个月时间的准备,她们终于来到了安徽,看到了寻找了几十年的烈士墓。

张洁亚年少从军,为保军饷、账册光荣牺牲

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日军攻势猛烈,再加上汉奸和日伪的助纣为虐,上海很快沦陷,日军不光对上海进行了掠夺,还实行了许多次惨无人道的屠杀。面对如此强敌,许多中华儿女奋勇反抗、为国捐躯,在上海战役中8000多名战士血洒沙场。

张洁亚是一名新四军抗战女兵,她于1922年4月出生于上海,1937年,年仅15岁的她毅然投身了革命队伍,从黄浦江畔跋山涉水来到了安徽,参加了皖南的新四军队伍。

当时当过纺织女工的张洁亚自认为文化低,害怕拖累队伍,所以在加入新四军后花了比别人更多的心力在学习上,几年后,她成功地成为了新四军保安医院的一名会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4月26日前后,因为日伪的四处扫荡,我军在皖南何家湾组织了一次反击日军“扫荡”的斗争。张洁亚那时担任繁昌地区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军需处出纳员,因为需要物资转移,张洁亚身带许多军饷和军队里的重要账册,但她在转移的过程中不幸中弹。

张洁亚为了不让军饷和账册落在日军手里,拼着重伤将军饷和账册藏到了隐蔽的地方,然后拖着流血的身体爬到了另外一边,以确保自己藏的东西不被发现,最后因为伤重而牺牲。但张洁亚所做的努力没有白费,军饷和账册没有被敌人发现,最后安全交到我军手中。

亲人多次寻亲无果,宋家三代接力守墓

张洁亚牺牲于异乡,她的亲人朋友一直都在寻找她的埋骨之地。

到了1952年3月22日,组织上给张洁亚颁发了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但她的亲人始终都没有找到张洁亚的遗骸。甚至张洁亚的三个弟弟先后都去到过繁昌地区寻找姐姐的下落,但几十年过去了,仍旧一无所获。

直到张洁亚的三个弟弟相继去世,他们都没有找到张洁亚的墓地,这不得不让人感到遗憾。

张洁亚烈士于皖南何家湾牺牲,在她牺牲后,当地的百姓收殓了她的遗体,将她葬在了何家湾南山村。

当地村民们一直感恩于烈士的牺牲,于是对待烈士墓就像是对待自己亲人的墓一般,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转眼间,79年的时间过去,村民宋家已经到了第三代守墓人,他们代替张洁亚的亲人,年复一年地祭奠烈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伍军人帮寻亲,靠《新民晚报》寻得烈士亲人

胡食万是当地的一名退伍军人,如今是一名志愿者。

2019年4月7日,他和朋友驾车到了南山村里一个山庄聚餐,意外听山庄老板光瑞林说起了宋家人守墓的故事。光瑞林说他们家的老坟有一座烈士墓,安葬的是一名女烈士,这座墓如今就在宋家老坟山,而宋家人三代守墓,如今已有79年。

“当年我母亲的爷爷和几位老乡,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宋家老坟山。爷爷去世后,我母亲宋玉梅的父亲宋德玉'接班',继续守墓。宋德玉离世后,我的母亲和父亲成了第三代守墓人,守护张洁亚烈士至今。”

听了光瑞林的叙述,胡食万对于宋家长达79年守护烈士墓的行为大为感动,当时又正是清明时节,于是他向光瑞林表示想要去看看烈士墓,光瑞林当然答应了这个请求,同时也说出想要找到烈士家人的愿望。

胡食万跟随光瑞林来到了宋家老坟山,见到了烈士墓。虽说已经是几十年的老墓,但其上碑文依旧清晰可见,四周也被洒扫得很干净。

“民国二十九年四月,三支队司令部军需处出纳员张洁亚墓”,二十四个字的碑文彰显了墓主人的身份,正是被亲人一直苦苦寻找的张洁亚。

作为一名志愿者,胡食万决心帮烈士寻找亲人。

经过多方了解,胡食万最终在《普陀区长征乡志》中找到了关于张洁亚烈士的相关记载。张洁亚原籍属于沪西王家宅,但多年过去,这个地方早已改为普陀区长征镇,地名的变更给烈士寻亲增加了难度。

但胡食万没有放弃,而是找到了普陀区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只是几经辗转,依旧没有寻找到张洁亚亲人的相关信息。这时胡食万就想到利用发达的网络来寻求线索,经过多方检索浏览,胡食万最终在一家名为《怀旧影院》的网站上找到了一名网友的采访文字。

这名网友在该网站上发布了一篇题目为《美丽人生》的文章,文章中就提到过张洁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这篇文章所述,上海煤业救护队在1938年集体加入了新四军,其中的两百多人也因此来到皖南,这其中包括了一名叫毛维青的女同志。他们来到皖南后先集训了一段时间,而后毛维青就被组织调遣到了新四军军部机要科工作。

有关张洁亚的采访,正是由毛维青说出。从毛维青采访中了解到,当时一起到军部机要科工作地包括她在内一共有四人,她们是新四军军部首批女机要员,担任着很重要的工作,战乱时期,她们队伍里的女兵一个都没有叛变,这让毛维青现在回想起来都感到十分骄傲。

而当时让毛维青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年轻的上海姑娘,她的名字叫张洁亚,只是让她惋惜的是,张洁亚在毕业后才当了会计没多长时间,就因为身受重伤不幸牺牲了。

文章到这里关于张洁亚的片段便结束,但这不妨碍胡食万从中寻找到了重要线索,那就是文中的被采访者毛维青。从文中不难看出,毛维青是与张洁亚直接接触过的人,若是找到毛维青,那么是否就能获得更多线索呢?

于是胡食万开始着手寻找关于毛维青的资料,最后从央视曾报道过的一则新闻中找到了毛维青前辈的相关事迹。

然后胡食万没有耽搁,先是联系了浙江新四军研究会,希望能得到帮助找寻毛维青前辈,而后联系了《新民晚报》的记者,希望能报导相关事件,以期找到烈士亲人。

2019年5月17日,一则题目为“皖南宋家三代接力79年守护新四军女兵张洁亚之墓,惟愿找到这位沪籍烈士的家人”的报道出现在了当日的新民晚报中,当天下午,张洁亚的亲人就看到了报纸上的消息,看到消息后她们非常激动,立马就联系上了新民晚报和胡食万。

跨越79年,烈士终与亲人“相见”

张洁亚的亲人在向胡食万表达感谢后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望烈士墓,最终在办理相关手续以及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后,张洁亚的亲人们便乘坐高铁一同赶往了南陵。这些亲人分别是张洁亚的妹妹陈惠珍、两个侄子陈海泉、陈锡荣、侄女范玉瑛以及侄孙女陈珊珊。

到达南岭后,相关部门早已派出人员接应,他们带着陈惠珍一行人重走了一遍当时烈士跋涉过的抗战征途,最终在上午十点四十分左右,来到了何家湾南山村。

他们穿过宋家屋后的小土坡,来到了宋家老坟山,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属于张洁亚的墓碑,陈惠珍一时间泪流满面,疾步走到墓前,双手颤抖地抚摸着墓碑。

“姐姐啊,我们终于找到你了,我们来看你了……”

小小的一座墓碑,承载了陈惠珍将近一个世纪的思念,如今再次与姐姐“相见”,让她怎能不声泪俱下。

发黄的老照片被陈惠珍小心翼翼地摆到了墓前,这让大家终于见到了张洁亚烈士的面容。

张洁亚的侄子陈锡荣则拿出一块帕子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墓碑,对于这个只在照片上见过的姨妈,他虽然印象不深,但也时常听母亲讲述过她的光荣事迹,对于这样的姨妈,陈锡荣从心底里敬佩。

看着那个小小的墓碑,每个人都走上前献上自己手中的花束,摆上祭祀的水果,这场特殊的“相见”仪式让在场的的人都湿了眼眶。

陈惠珍在来之前就了解到宋家三代人为张洁亚守墓的故事,心中万分感激,在祭扫结束后就去宋家进行拜访。在见到宋家人的那一刻,张洁亚的侄子和侄女便跪了下去,泪流满面。

“谢谢你们的前辈,冒着被敌人抓捕的生命危险,收葬了张洁亚烈士的遗骸,并且守护至今,你们的恩情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听着烈士亲人声情并茂的言辞,宋玉梅也十分感动,急忙扶起跪地的二人。对于陈惠珍一家人的感谢,宋家人很是谦虚,表示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烈士为国家奉献出了生命,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之后陈惠珍还拿出了早就做好的锦旗送给了宋家,锦旗上写着“三代守墓八十载,烈士英灵归故里”的字样。

不仅是宋家,陈惠珍还送给了胡食万一面锦旗,以表感谢,送给胡食万的锦旗上写着“为烈士寻找亲人,为时代铸就军魂”的字样。

两面锦旗,透露出陈惠珍真诚的谢意和感动。

在拜访完宋家人后,陈惠珍一行人还去到了何家湾战斗纪念碑,祭奠烈士英灵,还献上了花圈。只见他们站成一排,向着纪念碑深深鞠躬。她们明白,烈士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于心。

寻亲事迹引关注,烈士英名有望“归队”

张洁亚亲人寻亲以及宋家人守墓的事经过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关注,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了解到事情原委后也积极提供了帮助,将张洁亚的世界依靠媒体四处转发。

甚至有一位90高龄的老将军阮武昌在读报后,都向老战友致电询问毛维青的下落,以期找到张洁亚的相关线索。

在找到烈士墓后,上海福寿园还联系到了新民晚报的记者,希望能将张洁亚烈士的名字镌刻在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的新四军广场的新四军英名墙上,让张洁亚“回归”上海,魂归故里。

青山常在,斯人已逝,无论是烈士亲人千里寻亲,还是宋家人世代守墓,牵动他们的,都是那一缕早已消散的英魂。不只是张洁亚,在那个黑暗的年代,还有无数缕这样的英魂,他们凭着一腔热血,为国捐躯,哪怕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默默死去,也总会有人记得。

正如臧克家诗里那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他们永远活着,活在人民心里。

参考资料:

《皖南村民守墓79年,18岁新四军女兵的上海亲人终于找到了》—新民晚报2019-5-22

《普陀亲人找到了!18岁女兵皖南牺牲,当地三代人守墓79年!》—澎湃新闻201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