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笔者需要纠正一下这个问题。那就是李渊知道此事后,并非反应平淡。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李世民这次喝酒吐血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思就是说,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合谋,设宴款待二弟秦王李世民,并在酒中下毒,想要趁此机会害死李世民,彻底一了百了,解除秦王对太子的威胁。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件事的真实性。

一个健康成年人体内的血液,在3.8升~5.6升之间。并且在理论上,人体的失血极限约占血液总量的50%,即1.9升~2.8升。

超过这个量,人就会有生命危险,极有可能死亡。

按照古文中“数”的含义,起码要在三以上的数字才能称“数”。

也就是说,李世民就算喝毒酒吐血,绝不可能吐血数升,因为这个数量已经超过正常人失血极限了。

很多人觉得这个记载太假,不仅吐血数量超标,而且秦王居然还没被毒死。因此怀疑这次毒酒事件压根不存在,是李世民登基后授意史官编造出来的。

其实,这样的结论,实在是太过草率了。

笔者曾经一度也觉得很假,直到后来读《旧唐书》,才发现“吐血数升”这个词并不单单出现在这次毒酒事件中,在不少人的传记中都曾出现过。

换句话说,“吐血数升”只是史官的一种夸张描述,并不能证明这件事不存在。

笔者的看法是,这次毒酒事件是确实存在的。因为存在,所以其后李世民才会冷酷地杀死自己的同胞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

只不过,李建成如果选择在酒中下毒害死李世民,是绝不可能让秦王死在东宫的,不然他自己也脱不了干系。

很大的可能是,李建成选择的是慢性毒药,但是分量不好控制,所以才导致李世民在宴席上吐血,及时被人送回秦王府抢救。

那么,李渊的态度是什么呢?

对于两个儿子的明争暗斗,李渊是心知肚明。

事后,李渊特意给李建成下了一道敕令:

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

这明显是在警告太子李建成,让他收敛收敛,不要再做这种手足相残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何况又没有确凿的证据,李渊又怎么能冷酷处置太子李建成呢?

李渊能做的,只有尽力去弥补和挽救。

所以,他决定让李世民出镇陕东,建天子旌旗,如汉朝梁孝王刘武一般。

只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担心放虎归山,日后难以制服秦王,竭力说服李渊改变了主意。

在这次毒酒事件后,李渊先是警告太子,接着又不惜冒着国家分裂的危险,计划让秦王另建天子旌旗,正说明了他并非反应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