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的第一杯奶茶”是疫情压抑下的消费能力的爆发,也是年轻中国人对于爱情的彼此鼓励下最终战胜疫情的一种乐观态度。从消费文化到商家造节再到媒体热炒,都是伴随着“奶茶经济”融入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种现代消费主义的存在。

仿佛一夜之间,秋后的第一杯奶茶迅速刷爆社交网络,在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上占据讨论的主要热度榜。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感依附不局限于线下的送花和看电影,迅速线上化和饮食化,并藉由社交平台参与造节引发群体无意识的参与,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奶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台湾省地区,伴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而来的脑力劳动,白领群体在逐渐普及的业务探索和繁杂的脑力劳动中亟需一种能够带来糖分和热量的快速代餐产品。伴随着中国大陆逐渐实现工业化转型,数量巨大的白领工人群体迅速接受了来自同一文化区以传统茶饮和便捷化制作方式以及随处可见的线下实体网店形成的奶茶消费,形成了奶茶消费市场和奶茶文化。“喜茶”、“奈雪的茶”、“冰城蜜雪”等连锁奶茶融入新的消费商业的环境中,给消费带来前提预期。

奶茶爆火是刺激消费商家和媒体的共谋。中国商家善于群体性造节活动设计。“秋后的第一杯奶茶”与双十一购物节的方式异曲同工。“双十一”从一个简单的汉语文化区的double 1引申成孤独的光棍,再迅速发酵成报复性消费的“光棍节”,并形成基于群体性互动和文化感知的对自己好一点的“买买买”文化,购物节事实上形成了购买力打包的团购效应,以商家变相的让利去库存的形式存在。“秋后的第一杯奶茶”事实上鼓励了线下消费,在媒体的舆论热炒和复工潮的出现,使得原有受疫情影响下的奶茶店消费逐渐恢复。

奶茶经济体现的青年男女线上消费习惯。以往的青年男女从爱恋到婚姻市场都是线下和实体互动的结构,而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的进步使得爱情的人身依附概念受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冲击。以往的真实陪伴衍生出数字化的机器人宠物和商业上的陪护、叫醒等服务,打破了传统的电影院文化的爆米花可乐消费和KTV的果盘、啤酒消费。一杯电子商务带来的热气腾腾的由外卖小哥跨区域配送的奶茶,就成为依托男女情感的重要媒介,体现了经济消费主体消费习惯的线上化。

疫情影响下的恋爱群体的经济鼓励措施。新冠肺炎带来的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口罩佩戴和社交上的距离障碍,还使得因为防范感染渠道切断感染源的群体性聚集行为成为影响商业恢复的重要因素。由于城市和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同,很多情侣之间无法在疫情期间见面,视频和语音通话的工具不能带来更大的满足感,互诉衷肠的情感表达途径又被切断,所以依托爱就是奉献的理念,很多情侣开始以鼓励和打气的形式为对方发红包,借以生活化场景下的“来一杯奶茶”满足彼此挂念的心理安慰作用。传统文化中的秋季添衣也是如此,女生为男孩织围脖、男孩帮女孩披件衣服,现代社会比较直接,于是以“秋后第一杯奶茶”为名义的大红包,也都是浓浓的爱意的表现。

商业行为伴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是生产生活变革的必然产物。从“秋后的第一杯奶茶”到与之配套的商业连锁经济和白领文化消费,都是在供应链逐渐完善、生产上下游逐步配套、物流配送体系充分发展以及数字化信息处理和终端配送能力的考验。奶茶消费从无到有,再到形成文化效应,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素市场融合的产物,体现在青年男女的奶茶消费的经济行为之上,也表现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多元化消费的世界市场中的微观层面个体文化上。

“秋后的第一杯奶茶”是疫情压抑下的消费能力的爆发,也是年轻中国人对于爱情的彼此鼓励下最终战胜疫情的一种乐观态度。从消费文化到商家造节再到媒体热炒,都是伴随着“奶茶经济”融入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种现代消费主义的存在。刺激经济的重要方式就是提升消费并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最朴质的情感表达下的爱情基础的消费创新,也不失为一种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