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梁盼盼(主管技师) 李吟(临床医师)

单位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前 言

本病例的患者是一位有5年乙肝肝硬化病史基础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右小腿肿胀加重6月余,临床诊断为谲诈腐霉菌感染,此菌是临床少见的一种罕见菌,无药敏参考方法及折点报道,常规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如何有效治疗成为临床一大难题。

案例经过

主要病史:患者,男,56岁,主诉右下肢肿胀1年,加重1月。1年前无明显诱因先后出现左前臂结节,左小腿肿胀,曾至当地诊所处理后肿胀消退,随后出现右小腿肿胀明显,休息无缓解,活动后肿胀明显,未至农田、公园等地方。6月前右小腿皮肤溃烂难以愈合,下肢活动受限,遂至我院就诊,住院期间予抗感染、补白蛋白、伤口清创换药等治疗,右小腿伤口基本愈合。

近1月逐渐出现右下肢肿胀,为非凹陷性水肿,伴有皮肤变硬、色素沉着,查体可见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右小腿皮肤增厚、部分皮屑脱落,右小腿外侧可见愈合后疤痕,右足背皮温稍升高,右侧下肢非凹陷性肿胀(图1-A)。

既往史: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史5年。实验室检查:WBC 1.91×109/L,RBC 2.26×1012/L,PLT 74×109/L,Hb 70g/L,白蛋白 17.0g/L,球蛋白 45.2g/L,感染相关指标中1-3-β-D葡聚糖和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正常,PCT 0.597ng/ml轻度升高。

下肢动脉CT可见右足及小腿软组织感染伴溃疡形成,小腿下段背侧合并脓肿可能。下肢伤口组织病理送检考虑为炎性肉芽组织,组织表面炎性渗出物内可见真菌菌丝及孢子,特殊染色结果:抗酸染色(-),六胺银(+)(图1-B),PAS(+)。下肢溃疡分泌物涂片:找到真菌菌丝(图1-C),下肢脓液/外周血NGS测序:谲诈腐霉菌。

检验案例分析

谲诈腐霉菌在血平板生长快速,2-3天基本可以铺满整个平板,菌落像地毯式平铺生长,嵌入培养基,不易刮起,常规传代培养困难,需整个挑起培养基“移栽”式传代(图2-A);通过不同条件下培养发现谲诈腐霉菌37℃生长比28℃生长良好,PDA、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生长良好,SDA生长缓慢,科马嘉平板不生长(图3),观察到科马嘉显色板(含氯霉素)上谲诈腐霉菌不生长,猜测抗细菌药可能对其有效,故贴药敏纸片做药敏,观察到米诺环素、利奈唑胺明显抑制,其次是替加环素,而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表现出轻微抑制(图2-B,图2-C),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床案例分析

该病患是基础免疫力低下患者,感染病原体明确,先后予甲强龙、雷公藤进行抗炎治疗;同时行右下肢切开减张术,术后定期换药,患肢抬高,红外线治疗;抗感染先后用了头孢曲松、伏立康唑等,临床效果不好,后与检验科沟通后尝试做药敏试验,筛选出了相对敏感的抗生素,先后更改治疗抗感染方案为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患者情况明显好转。

知识拓展

谲诈腐霉菌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微生物,它引起的感染称为腐霉病,常规很少引起感染,主要是免疫缺陷患者通过受损组织而感染。含双鞭毛的游动孢子是腐霉菌的传染单位,但是游动孢子一般需要在含有离子的液体培养基才能形成。因细胞壁不含几丁质,它不是真正的真菌,但是可以像真菌一样发育成菌丝体,导致临床误以为真菌感染进行治疗,但是因为细胞质膜缺乏麦角固醇,对常规抗真菌药不敏感,导致临床抗真菌治疗无效。

案例总结

谲诈腐霉菌是一种临床罕见感染的微生物,常规将其归为真菌而实际上又非真菌,抗真菌治疗无效,如何有效治疗称为临床难题。遇到这样的病例,应积极查阅文献,要勇于创新,不断尝试;与临床沟通也很重要,需要临床医生与检验医生的密切配合。

专家点评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加强临床与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的沟通很重要,遇到疑难菌应积极查阅文献,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诊疗技能,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Permpalung Nitipong,Worasilchai Navaporn,Plongla Rongpong et al. Treatment outcomes of surgery, antifungal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in ocular and vascular human pythios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8 patients.[J]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5, 70: 1885-92.

[2]Gurnani Bharat,Narayana Shivananda,Christy Josephine et al. 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pythium insidiosum keratitis with cyanoacrylate glue, linezolid, and azithromycin: Rare case report.[J] .Eur J Ophthalmol, 2021, undefined: 11206721211006564.

[3]Gaastra Wim,Lipman Len J A,De Cock Arthur W A M et al. Pythium insidiosum: an overview.[J] .Vet Microbiol, 2010, 146: 1-16.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